在《雜阿含785經》有記敘到八正道有分 世俗八正道與聖八正道,不知這兩者的關連性為何? 有修行次第的前後關係嗎?
是否要習滿世間八正道後才算具足四不壞信 而能進入聖者之流,繼續修習聖八正道?
以下略引正見及正思惟兩支經文供參考:
《雜阿含785經》卷28:「謂正見有二種。有正見。是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無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何等為正見有漏.有取。向於善趣。若彼見有施.有說。乃至知世間有阿羅漢。不受後有。是名世間正見。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
何等為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於法選擇。分別推求。覺知黠慧。開覺觀察。是名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CBETA, T02, no. 99, p. 203, a21-b2)
請問世俗八正道與聖八正道的關連性
「八正道」是是佛陀教導眾生的特色,是「苦滅道跡」的總說,他貫穿了「世、出世間」,依於世俗來說是世間的「端正法」,通達人間與諸天之道,世俗中人向於「八正道」,學習「八正道」,可以圓滿的建立與實現「今世善,後世亦善」的人天果報。依於修學聖道來說是「解脫道」的「正法要」,「八正道」圓滿則到達了「苦的止息」。對於「聖者」而言「八正道」的生活方式,是在世俗人間的一種現象。
「八正道」的圓滿,那是「聖者」,世俗中人可以說是,向於「八正道」,學習「八正道」吧。應該說具足了「四預流支」後,進入了「聖道」之流,而顯現了「四不壞淨信」的現象,是比較正確的。
如果說「世俗八正道」是一種現象,那麼「聖八正道」就是「正法要」的一種過程,也是成就「聖道」的功能。
應該說「世俗八正道」的修學是進入「聖八正道」的一個基礎平台了。而「四預流支」則是「世、出世間」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進入「聖八正道」的準備工作,也是架構了「聖八正道」修行的基礎平台。
「八正道」的圓滿,那是「聖者」,世俗中人可以說是,向於「八正道」,學習「八正道」吧。應該說具足了「四預流支」後,進入了「聖道」之流,而顯現了「四不壞淨信」的現象,是比較正確的。
如果說「世俗八正道」是一種現象,那麼「聖八正道」就是「正法要」的一種過程,也是成就「聖道」的功能。
應該說「世俗八正道」的修學是進入「聖八正道」的一個基礎平台了。而「四預流支」則是「世、出世間」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進入「聖八正道」的準備工作,也是架構了「聖八正道」修行的基礎平台。
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於法選擇。分別推求。覺知黠慧。開覺觀察。是名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smiaoguan 寫:謝謝這位法友的分析!
您說世俗人所行的 可以說是向「八正道」,或學習「八正道」,這是指在家眾根本還稱不上是行走於八正道上的意思嗎?
那麼「世間八正道」就只是讓在家眾的世間生活更美好的一個方便法門而已。並不是佛陀真正要說的解脫之道。不知 我這樣理解對不對。
但我更想問的是:是否在圓滿「世間八正道」的同時,就具足了四預流支?而能轉進聖道?(雖然「世間八正道」支與四預流支的內容不同)
可是,我在阿含經裡找不到有「世間八正道」滿足後,可轉進「聖、出世間八正道」這樣的說法,不知還可以從什麼地方得到較明確的解說?
本來就沒有這種說法。世間八正道是轉向「善趣」--想過好生活,就要跟著「世間八正道」而行。但以解脫而言,這樣的生活並不是趣向解脫的生活。趣向解脫的生活,該怎麼做、該怎麼開始呢?「出世間正見」就寫得很清楚:「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於法選擇。分別推求。覺知黠慧。開覺觀察。是名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smiaoguan 寫:謝謝這位法友的分析!
您說世俗人所行的 可以說是向「八正道」,或學習「八正道」,這是指在家眾根本還稱不上是行走於八正道上的意思嗎?
那麼「世間八正道」就只是讓在家眾的世間生活更美好的一個方便法門而已。並不是佛陀真正要說的解脫之道。不知 我這樣理解對不對。
但我更想問的是:是否在圓滿「世間八正道」的同時,就具足了四預流支?而能轉進聖道?(雖然「世間八正道」支與四預流支的內容不同)
可是,我在阿含經裡找不到有「世間八正道」滿足後,可轉進「聖、出世間八正道」這樣的說法,不知還可以從什麼地方得到較明確的解說?
其實,對這種「世間」與「出世間」二分法頗有點懷疑,因為,從「出世間正見」來檢視所謂的「世間正見」,其實「世間正見」根本不具正見---至少不俱「解脫正見」。也導因於這種「二分法」的解說方式,所以,有人會說「外道」也有「正定」(四禪),但就是不敢說他們有「八正道」,因為那是佛教聖者才行走的道路。
如是,外道絕對不會有正定,因為外道沒有八正道,有了八正道,才會有正定,部分人會有這種外道四禪是正定的說法,主要是對於世間正見不夠瞭解,以為世間正見,跟世俗的看法是相同的,世俗的看法導致的禪定,好像也算正定,但是這種說法明顯是錯誤的。peacecila 寫: 其實,對這種「世間」與「出世間」二分法頗有點懷疑,因為,從「出世間正見」來檢視所謂的「世間正見」,其實「世間正見」根本不具正見---至少不俱「解脫正見」。也導因於這種「二分法」的解說方式,所以,有人會說「外道」也有「正定」(四禪),但就是不敢說他們有「八正道」,因為那是佛教聖者才行走的道路。
以向善趣來說,外道或世俗見解會也是認為說:持守戒律不做惡,然後行善助人就會升天。但是你窮究的去追問外道或一般俗人,為什麼行善助人會升天,這就好玩了,他們通常只會說一些聽起來似是而非的理由,大概在直覺上也理所當然想會升天而已,一個隨便學習過科學知識的知識份子就可以輕易駁倒,這種世俗的盲目態度造成很多知識份子把升天當成迷信,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不是嗎?多少知識份子把升天當全然的迷信看待?然後外道或俗世信仰又很用力的宣傳自己根本不透徹了解的東西,一再引發"智與信"的對立,在真理的角度,"信與智"是相容相輔的。
聖弟子因為有世間八正道的修行,在內明方面有所成長,觀察到了一般凡夫不知道的內在因素,對於"持守戒律行善升天的見解"就會因此清晰而確信,而外道或世俗見解都是有很多盲點的,在戒律上都偏向禁戒(戒禁取見),所以佛陀的向善趣的聖弟子與外道在見解上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是真理的層次(只是這個真理還沒有到窮究苦邊的完整程度而已),一個只是類似禁戒或賞罰或不明所以直覺上認為如此的粗淺層次,差異就在由世俗八正道所產生的智慧內明,在八正道來說,智慧內明已經是一種循環後的結果,與正見的初始學習時由善知識口中聽來的層次已經不同,所以凡夫在聽聞學習世間正見時看似善知識說的好像跟外道相同,但是藉著法友以正確方法修行,逐漸開發世間正道,盡見世間(還無法看到三界)的本質而到世間的頂點後,就會清楚知道其中是全然不同,明確的知道"世間與出世間八正道"是只有佛陀才能教導眾生的偉大道路。
目前的法友很多都還是沒有完成世俗八正道的修行與內明,對於戒律與行善升天,欲,欲味,欲患,欲出遠離的看法也都有模糊與盲點,這樣當然無法正確的觀察出世間法,這樣在觀察五蘊非我非我所....等深法上面就算很努力,都很難有果證上的突破。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