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耳、鼻、舌、身、意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眼、耳、鼻、舌、身、意

文章 建山明 » 2007-03-01, 17:07

《雜阿含》322 經:
  時。有異比丘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眼是內入處。世尊略說。不廣分別。云何眼是內入處?」
  佛告彼比丘:「眼是內入處。四大所造淨色。不可見.有對。耳.鼻.舌.身內入處亦如是說。」
  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意是內入處。不廣分別。云何意是內入處?」
  佛告比丘:「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

請教:「異比丘」是不在佛教僧團中出家的「比丘」,即外道出家者?外道出家者也稱「比丘」嗎?

《雜阿含》298 經:
  「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云何色?謂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此色及前所說名是為名色。緣名色六入處者。云何為六入處?謂六內入處。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

請教:意內入處是名法,眼、耳、鼻、舌、身內入處是色法。那麼,可不可以分開說:緣名意內入處者,緣色眼、耳、鼻、舌、身內入處者?

頭像
lioust88
文章: 89
註冊時間: 2006-03-31, 08:00

Re: 眼、耳、鼻、舌、身、意

文章 lioust88 » 2007-03-01, 19:33

 
 佛告比丘:「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

請問原始佛教法友,以上佛說,今生如何印證?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眼、耳、鼻、舌、身、意

文章 Dogbert » 2007-03-01, 23:55

potato 寫:請教:「異比丘」是不在佛教僧團中出家的「比丘」,即外道出家者?外道出家者也稱「比丘」嗎?
異比丘就是佛教僧團中的比丘,就是某一位比丘的意思。
potato 寫:請教:意內入處是名法,眼、耳、鼻、舌、身內入處是色法。那麼,可不可以分開說:緣名意內入處者,緣色眼、耳、鼻、舌、身內入處者?
名法是受、想、行、識,色法是四大所造色,經中沒說六根的眼、耳、鼻、舌、身是色法,而意是名法吧?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7-03-02, 08:05

Dogbert 寫:名法是受、想、行、識,色法是四大所造色,經中沒說六根的眼、耳、鼻、舌、身是色法,而意是名法吧?
【雜阿含】322 經:
  佛告彼比丘:「眼是內入處。四大所造淨色。不可見.有對。耳.鼻.舌.身內入處亦如是說。」

請問:眼、耳、鼻、舌、身,是「四大所造淨色」。如此,為什麼不可以說眼、耳、鼻、舌、身是色法呢?請教:「淨色」,是不就是「不可(自)見、有對(色外入處)」的意思?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7-03-02, 08:37

我的意思是說,法友把意根當作名法,其他五根當作色法。問題是經典似乎沒有把意根當作名法的說法。

經中說明色蘊通常都是用「四大所造色」,「四大所造淨色」是個特別的說法,經中只看到用來解釋眼、耳、鼻、舌、身根,這個淨色是什麼意思還有討論的空間。

我沒看到經典有對淨色詳細解釋(有看過的不妨貼一下),上座部佛教把眼、耳、鼻、舌、身根稱作淨色,意根稱為心色,都是色法的一種,大乘也有它的說法。不管說法如何,似乎都沒有把意根稱為名法。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7-03-02, 13:31

Dogbert 寫:我的意思是說,法友把意根當作名法,其他五根當作色法。問題是經典似乎沒有把意根當作名法的說法。

上座部佛教把眼、耳、鼻、舌、身根稱作淨色,意根稱為心色,都是色法的一種。似乎都沒有把意根稱為名法。
【雜阿含】322 經:
  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意是內入處。不廣分別。云何意是內入處?」
  佛告比丘:「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

請問:經說:意內入處 = 「心.意.識」:非色。Dogbert法友 說:「意根稱為心色,是色法的一種。」如此,那麼【意內入處】不等於【意根】,兩者是不同的概念?【內入處】不等於【根】,兩者是不同的概念?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7-03-02, 16:07

一、我也不知道這裡為什麼用淨色一詞,所以才提供一些其他不同說法給法友參考。而經典中六內入處是六根的另一種用法,沒有不同。

二、此經並沒有說意內入處 = 心、意、識,經中是說意內入處心、意、識,應該是說它有與心、意、識相同的特性。事實上意根也的確不是心、意、識,心、意、識是依於意根而產生的。

三、以雜阿含經來說,不同經還是有不同的解釋,這也讓我覺得奇怪。譬如306經,就說「緣意、法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行)。此四無色陰、四大.....」。

這裡的四無色陰就是受、想、行、識,四大就不知道在說哪一個,用消去法,那就是剩下意根了,不過這又跟法友提的經文相互衝突。

四、依個人對六根的看法,經典中對六根的說法都是指能夠接受六塵的東西。譬如眼根可接受色塵,但是眼根不是眼睛,而是指可以接受色塵的能力,眼睛只是構成這個能力的條件之ㄧ,其他五根也是同樣的情形。

《佛陀的啟示》作者羅侯羅‧化普樂的看法我覺得可以參考,節錄部份文章供參考。

...在這裡,對於佛教哲學中「意」之一字的涵義,似有略作解釋的必要。

「意」並不是與物質相對的精神,這一點務必要弄清楚。佛教不承認有與物質相對立的精神,像別的宗教與哲學體系中所承認者。這一點尤須牢記在心。「意」只不過是一個器官或官能,與眼耳一般。它像別的官能一樣,可以予以控制及發展。佛就常常控制及鍛鍊六種官能的價值。

眼的官能與「意」的官能之不同處,在於前者所感覺的是顏色及形態的世界,而後者所感覺的則是各種意象、思想等心靈活動的對象(心所有法)的世界。我們以不同感官,感受世間不同領域的事物。我們不能聽見但是可以看得見顏色。我們也不能看見但是可以聽見聲音。以我們的五官----眼、耳、鼻、舌、身,我們只能經驗有色、有聲、有香、有味和可以捉摸的世界。但這些僅是世界的一部份而不是全體。

意念和思想怎麼樣呢?它們也是世界的一部份,但是它們不能用眼、耳、鼻、舌、身等官能來察覺,只能用另一種官能----「意根」來體會。意念與思想,並不是與其它五種肉體官能所能經驗到的世界無關。

事實上,它們是建立於色身經驗之上,而依之為移轉的。因此,生來盲目的人,不可能有色彩的意念,僅能靠聲音或其它感官所經驗到的事物作譬,而得到某種程度的色的概念。所以,構成一部份世界的意念和思想,雖在意根內形成,它們卻是由色身的經驗所產生,而受其限制。因此,意根也被認為是一個感覺的器官或官能,和眼根、耳根一樣。...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7-03-02, 17:40

Dogbert 寫:一、我也不知道這裡為什麼用淨色一詞,所以才提供一些其他不同說法給法友參考。而經典中六內入處是六根的另一種用法,沒有不同。

二、此經並沒有說意內入處 = 心、意、識,經中是說意內入處心、意、識,應該是說它有與心、意、識相同的特性。事實上意根也的確不是心、意、識,心、意、識是依於意根而產生的。
謝謝 Dogbert法友 的解答!

如 Dogbert法友 所說,那麼:意內入處 = 意根,意根若心.意.識,非色,不是由色構成的,不是色法。可是 Dogbert法友 說:「上座部佛教把眼、耳、鼻、舌、身根稱作淨色,意根稱為心色,都是色法的一種。

請問:如此,不是互相矛盾了嗎?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7-03-02, 17:51

是啊,連雜阿含經裡不同的經都有這樣的情形,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經不夠多,漏掉了什麼。

頭像
lioust88
文章: 89
註冊時間: 2006-03-31, 08:00

文章 lioust88 » 2007-03-02, 21:32

Dogbert 寫:此經並沒有說意內入處 = 心、意、識,經中是說意內入處心、意、識,應該是說它有與心、意、識相同的特性。事實上意根也的確不是心、意、識,心、意、識是依於意根而產生的。
以上的見解相當殊勝,末學一直將‵若′視同‵等於′,故無法突破,感謝
Dogbert法友!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