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建山明
- 文章: 1082
-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由 建山明 » 2007-02-27, 17:32
chkao59 寫:他說: " 無明緣行, 行緣識,所以這總括就是唯識說的無明業識;所以跟業有關.我們常說修行就是要消業,道理就在這裡.因為有業才有苦.為了要滅苦就得消業..."
請教:什麼是「
業」?
-
chkao59
- 文章: 62
- 註冊時間: 2006-11-01, 08:00
文章
由 chkao59 » 2007-03-05, 11:19
potato 寫:請教:什麼是「業」?
就是這樣我才覺得納悶.
因為強調"消業",會跟改運解厄之說混為一流.好像做了惡業只要消一消就沒事了?!
我覺得該法師應該強調佛教的緣起觀.要轉惡業避惡果應該是要去除它的具緣才對.當然一開始能不造惡業是最好------修行的真義應該也在此.
所以.我認為TV上那位大師好像在依大乘闡明自家意思.離雜阿含的主題很遠.
-
five123
- 文章: 51
- 註冊時間: 2006-08-30, 08:00
文章
由 five123 » 2007-03-05, 13:26
業就是已做的行為
有身行;口行;意行
有惡業也有善業
但是消業和滅苦是兩回事
-
建山明
- 文章: 1082
-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由 建山明 » 2007-03-05, 14:07
five123 寫:業就是已做的行為。有身行;口行;意行。有惡業也有善業
已做的行為。謝謝指教!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07-03-05, 22:23
five123 寫:業就是已做的行為
有身行;口行;意行
有惡業也有善業
但是消業和滅苦是兩回事
按照本人的理解,十二因緣中的“行”是正在發生的(或立即就要發生的
)(心的)造作。
“無明”滅則這種(因為誤認為有我而有的(心的))“造作”就不會再發生。
這種(因為誤認為有我而有的(心的))“造作”如果發生了,就一定會有
影響,簡稱就是“業報”。用十二因緣的鏈式反應來說,就是會有“生、死”。就是流轉門。
這種(因為誤認為有我而有的(心的))“造作”如果徹底終止了,用十二因緣的鏈式反應來說,就是不會再有“生、死”了。就是還滅門。
而要觀到這一點(指“因為誤認為有我而有的(心的)“造作”),必須要有相當可觀的心的清靜才行,不是文字、思維可以達到的。
-
five123
- 文章: 51
- 註冊時間: 2006-08-30, 08:00
文章
由 five123 » 2007-03-05, 23:20
按照本人的理解,十二因緣中的“行”是正在發生的
(或立即就要發生的)(心的)造作。
請參考雜阿含298經,這有十二因緣的詳細解釋,
了解298經,就具有了解十二支緣起的正見了:
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這是原文)
以下是無明的解說:
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過去).不知後際(未來).不知前後際。
不知於內(六入處或六根).不知於外(六塵).不知內外。
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
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苦的消滅).不知道(八正道)。
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因從何生起)。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不知習佛法與不習的差別)。
若劣(不了義法).若勝(了義法).染污.清淨。
分別緣起(緣起法的詳細意義)。皆悉不知(一概不知道)。
於六觸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對於上述都不知道).
不見(不了解).無無間等(不能不間斷的學習).
癡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07-03-05, 23:25
chkao59 寫:因為強調"消業",會跟改運解厄之說混為一流.好像做了惡業只要消一消就沒事了?!
我覺得該法師應該強調佛教的緣起觀.要轉惡業避惡果應該是要去除它的具緣才對.當然一開始能不造惡業是最好------修行的真義應該也在此.
所以.我認為TV上那位大師好像在依大乘闡明自家意思.離雜阿含的主題很遠.
修行的方向應該是如何去除“無明”,如何獲得“明”。而不是如何去“消業”。
如果方向搞錯了,“業”只會越消越多,越消越重。
而“無明”減少了一分,“業”就自然會減少一分。
-
five123
- 文章: 51
- 註冊時間: 2006-08-30, 08:00
文章
由 five123 » 2007-03-05, 23:41
再補充一點298經的白話說明:
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緣起法法說.義說。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緣起法法說。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
乃至純大苦聚集。是名緣起法法說。云何義說。謂緣無明行者。
世尊告訴諸位比丘說:我現在來說緣起法的基本定義(法說)
和詳細意義(義說)。大家注意聽,冷靜的思惟,我要為你們說了。
什麼是緣起法的基本定義呢?那就是此有故彼有(因為有這個所以才有那個)
此起故彼起(這個生起了所以才有那個生起),也就是說,因為有無明才有行為,
乃至純大苦聚集。這就是緣起法的基本定義。
什麼是緣起法的詳細意義呢?有無明才有行,所以先說無明是什麼。
-
peacecila
- 文章: 1546
-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由 peacecila » 2007-03-06, 06:40
因「無明」而有業行的造作。這個討論很好,抓對方向,雖然,實際修行並不會變得比較輕鬆容易,但看得到目標就不會迷失方向。
瞭解「因無明而有業行的造作」,就不會再說出:「佛陀與阿羅漢還會造業,還有業報…這類的誤解了。」後世一些對於「聖者」的「業報論」相關討論都是一些很奇怪的解釋。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07-03-06, 17:24
freshman 寫:
按照本人的理解,十二因緣中的“行”是正在發生的(或立即就要發生的
)(心的)造作。
“無明”滅則這種(因為誤認為有我而有的(心的))“造作”就不會再發生。
這種(因為誤認為有我而有的(心的))“造作”如果發生了,就一定會有
影響,簡稱就是“業報”。用十二因緣的鏈式反應來說,就是會有“生、死”。就是流轉門。
這種(因為誤認為有我而有的(心的))“造作”如果徹底終止了,用十二因緣的鏈式反應來說,就是不會再有“生、死”了。就是還滅門。
而要觀到這一點(指“因為誤認為有我而有的(心的)“造作”),必須要有
相當可觀的心的清靜才行,不是文字、思維可以達到的。
這種“心的清靜”的程度,在原始佛教時期,就是用“初禅”到“四禅”來衡量。要有穩定而持久的“心的清靜”才能清楚地觀到“十二緣起”,從而産生“明”和“解脫”。
如果一個解脫者,不能如數家珍地向學人解釋“十二緣起”,那他可能還未真正地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