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的定義,有異議否?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4-11-12, 16:42

我覺得有些經文中,一般俗人要求皈依時所說的佛法僧,其實可以看成「導師」、「學習內容」、「指導者」,如果這樣來看,指導者在資格上就有一些限定了,起碼在一些學習上有了一些成果,才有真正的指導能力。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4-11-13, 00:10

shanguan 寫: 看來真得確定一下僧寳的含義了。
其實在《阿含經》,並沒有明顯的區分僧團和僧寳,甚至連“僧寳”這個詞都沒有出現過,有的只是“僧眾”這個詞。
只有三篇經文出現「僧眾」這個名詞,而且都是指一群已出家不分凡聖的僧人聚會在一起時,才用這個名詞。這三篇經文都不是在定義「僧」就是「僧眾」或「僧團」,而是在「形容」有多位以上的僧人在經文現場出現。(雜640、雜641,別譯雜19)

倒是當雜阿含經談到「依此四不壞淨修習六念」的相關經文,很明確地說明了「僧」的定義是什麼?但並沒有談到「僧」需要多少人才算。「僧」的意義,明明白白指的是什麼,才是相關經文想表達的重點所在!這樣清楚的定義才有辦法讓弟子明辨什麼才是「世尊的弟子」!並不是說,頭剃了,僧服穿了,儀式辨了,就會成為「世尊的弟子」。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4-11-13, 17:34

peacecila 寫:只有三篇經文出現「僧眾」這個名詞,而且都是指一群已出家不分凡聖的僧人聚會在一起時,才用這個名詞。這三篇經文都不是在定義「僧」就是「僧眾」或「僧團」,而是在「形容」有多位以上的僧人在經文現場出現。(雜640、雜641,別譯雜19)

倒是當雜阿含經談到「依此四不壞淨修習六念」的相關經文,很明確地說明了「僧」的定義是什麼?但並沒有談到「僧」需要多少人才算。「僧」的意義,明明白白指的是什麼,才是相關經文想表達的重點所在!這樣清楚的定義才有辦法讓弟子明辨什麼才是「世尊的弟子」!並不是說,頭剃了,僧服穿了,儀式辨了,就會成為「世尊的弟子」。
僧在《阿含經》中指的是 出家僧眾。

我們來看:

“時。長身婆羅門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疑惑。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得無所畏。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已度。世尊。我從今日盡其壽命。歸佛.歸法.歸比丘僧。為優婆塞。證知我。唯願世尊與諸大眾受我飯食。爾時。世尊默然而許”

僧如果沒有人數的限制,那麽佛也是僧,三寶則不成立。

我們只能請精通巴利文的老師說說sangha的真實含義了。

不過我們從僧的產生來看,就可以知道僧的原始含義是什麽了。

在五比丘成爲阿羅漢以前還沒有僧的存在,這個是毫無疑問的吧?

頭像
Honesty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Honesty » 2004-11-14, 21:49

shanguan 寫: 在五比丘成爲阿羅漢以前還沒有僧的存在,這個是毫無疑問的吧?
僧寶(福田僧)的定義是四雙八士,阿羅漢是四雙八士其一,但是很明顯的條件不必一定要是阿羅漢,你的邏輯一直都還算不錯,應該不會不懂這個吧,當五比丘的第一人成為初果向時就具足了佛法僧三寶了,連證得初果都不必,因此你的意圖還是無法成功。

再次勸告你:不是靠言辭上的巧言詭辯,就可以令真實改變,就算當場沒人能夠反駁得了你,你難道就贏了嗎?你究竟想贏得辯論還是想贏得真理呢?你的修行會因這樣的知見與行為而成就嗎?你想想你那麼不喜與唾棄的那些後期法義的來由,其實不就是歷史中那些擁有像你這樣不正的意念與作為的愚痴者所積聚來的扭曲惡果嗎?

要有慚有愧,我們這些法友也都曾經有過錯誤的知見,甚至誤信了非法有長久的時間,如果有個人一直認為自己的知見一定要是對的,無所不用其極的也要硬掰來令自己的意見不被駁倒,你想想這樣的行為怎麼可能令他走過那錯誤的非法邪見呢?就是因為具有慚愧內省的根本,又有求正直,求善良,求真實的美德,最後才能夠正直的捨棄錯誤的非法邪見,也才有機會信受真實的三寶,進而走入正道當中,內在的質直善良才是真正的福田,信受佛陀法義上的教誨,追隨聖賢僧的梵行足跡,而來成就的全部善業善緣,不都是需要在這塊福田當中成長茁壯嗎?最後也才能夠開花結果,究竟苦邊。
你應該要善自護念這塊心田,讓真正的三寶福田在你的心中展現,不要枉費難得的機緣。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4-11-14, 22:38

Honesty 寫:僧寶(福田僧)的定義是四雙八士,阿羅漢是四雙八士其一,但是很明顯的條件不必一定要是阿羅漢,你的邏輯一直都還算不錯,應該不會不懂這個吧,當五比丘的第一人成為初果向時就具足了佛法僧三寶了,連證得初果都不必,因此你的意圖還是無法成功。

再次勸告你:不是靠言辭上的巧言詭辯,就可以令真實改變,就算當場沒人能夠反駁得了你,你難道就贏了嗎?你究竟想贏得辯論還是想贏得真理呢?你的修行會因這樣的知見與行為而成就嗎?你想想你那麼不喜與唾棄的那些後期法義的來由,其實不就是歷史中那些擁有像你這樣不正的意念與作為的愚痴者所積聚來的扭曲惡果嗎?

要有慚有愧,我們這些法友也都曾經有過錯誤的知見,甚至誤信了非法有長久的時間,如果有個人一直認為自己的知見一定要是對的,無所不用其極的也要硬掰來令自己的意見不被駁倒,你想想這樣的行為怎麼可能令他走過那錯誤的非法邪見呢?就是因為具有慚愧內省的根本,又有求正直,求善良,求真實的美德,最後才能夠正直的捨棄錯誤的非法邪見,也才有機會信受真實的三寶,進而走入正道當中,內在的質直善良才是真正的福田,信受佛陀法義上的教誨,追隨聖賢僧的梵行足跡,而來成就的全部善業善緣,不都是需要在這塊福田當中成長茁壯嗎?最後也才能夠開花結果,究竟苦邊。
你應該要善自護念這塊心田,讓真正的三寶福田在你的心中展現,不要枉費難得的機緣。
我已經說過了,僧是在五比丘都成為阿羅漢以後才開始建立的,這裡並沒有說只有阿羅漢才是僧,希望不要在這裡轉移視線。
在五比丘成爲阿羅漢以前,雖然先有僑陳如尊者證初果,但佛陀並沒有說那時已經有了僧。
我只是爲了找到真實的佛法,皈依三寳的提出纔是後期的説法,並不能適用於一切人。
希望你不要揣度我個人的心量,只希望你能正視事實即可。

頭像
student2
文章: 14
註冊時間: 2004-09-30, 08:00

文章 student2 » 2004-11-15, 00:14

僧是否可定義為:出家的修行生活。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4-11-15, 00:21

shanguan 寫: 我已經說過了,僧是在五比丘都成為阿羅漢以後才開始建立的,這裡並沒有說只有阿羅漢才是僧,希望不要在這裡轉移視線。
在五比丘成爲阿羅漢以前,雖然先有僑陳如尊者證初果,但佛陀並沒有說那時已經有了僧。
此題的開題主由,不就是想釐清「僧」的定義是什麼?那就提出資料而談,就可以了,切莫離題太遠。如果沒有其它更明確的經文資料,那麼,依「四不壞淨」之說,對「僧」的定義,應該是可以共許的意見。因為,佛陀已經在「四不壞淨」清楚地解釋過「僧」的意義,所以,當法友說:「雖然先有僑陳如尊者證初果,但佛陀並沒有說那時已經有了僧。」這句話時,難道法友就真的可以肯定自己的說法一定合於佛陀所說嗎?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4-11-15, 11:00

peacecila 寫:
此題的開題主由,不就是想釐清「僧」的定義是什麼?那就提出資料而談,就可以了,切莫離題太遠。如果沒有其它更明確的經文資料,那麼,依「四不壞淨」之說,對「僧」的定義,應該是可以共許的意見。因為,佛陀已經在「四不壞淨」清楚地解釋過「僧」的意義,所以,當法友說:「雖然先有僑陳如尊者證初果,但佛陀並沒有說那時已經有了僧。」這句話時,難道法友就真的可以肯定自己的說法一定合於佛陀所說嗎?
依四不壞淨中對僧的定義,這裡找一些資料:

“念僧功德。善向.正向.直向.等向。修隨順行。謂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如是四雙八士。是名世尊弟子僧。具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供養.恭敬.尊重之處。堪為世間無上福田。”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僧是複數的,不是單一的,是四雙八士,把其中具有任何一個果位的人拿出來作爲僧是不妥當的。

所以雖然先有一人證初果,但佛陀還是沒有說當時已經有了僧。因爲五比丘都沒有宣稱四不壞淨。這裡的關鍵是最早提出四不壞淨的是什麽人什麽時候,我們才可以說那時僧的地位才變得重要起來。

就像戒律,也不是本來就有的,一開始並沒有戒的施設,那麽於戒不壞淨也是晚出的。所以四不壞淨也如戒一般是佛陀隨眾安立的,不是必不可少的。

頭像
Honesty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Honesty » 2004-11-18, 01:33

shanguan 寫: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僧是複數的,不是單一的,是四雙八士,把其中具有任何一個果位的人拿出來作爲僧是不妥當的。
這種看法是一種扭曲,怎麼會是正視事實呢?應該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經文中所述的定義是一種概念上定義:四雙八士即是名世尊弟子僧。

你將概念上的定義擴張扭曲成實際的數目上的定義,這怎麼會是正視事實呢?

概念上的定義與其相應的實際上現實人數的對應之間,這是有一定的規範的,不是某些人可以隨口硬掰的,僧的概念定義明顯就已經是:四雙八士即是名世尊弟子僧。
以此而假設今天有一位現實上的實際初果聖賢比丘,這一位聖者當然符合概念上的定義,因此可對此比丘下實際上對應的定義:此聖賢比丘是四雙八士之一,當即是世尊弟子僧。

如果你所說的那種實際上的定義為真實,那就變成了如下的說辭:要八個實際人數,然後各向各果聖賢都要有一人,然後湊足此八人才可稱為-->四雙八士共八人,凡此八人足數,即是名世尊弟子僧。
經文有這樣子去定義嗎?你的見解有沒有去扭曲了經文的定義呢?這很清楚也很明白。

關於這方面的解析已經一再分析過了,當簡單的入門概念也混淆不清時,當很清晰分析的事實就是一直無法被某人看清楚時,這就不是末學妄測某人心量的問題,而是想不想幫助,以及願不願受幫助的問題了,見取一直以來都是很難解開的,不過末學只是覺得有點可惜,所以多說了一些做為辯論者不該說的話吧,其實從頭以來末學就沒有辯論的意願,只有陳述真實的意願,不過可惜的是你一直想辯贏,因而緊緊抓住了你的見解,因此見取所障礙,當然無法看清事實,這真的很可惜。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4-11-18, 14:28

Honesty 寫:這種看法是一種扭曲,怎麼會是正視事實呢?應該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經文中所述的定義是一種概念上定義:四雙八士即是名世尊弟子僧。

你將概念上的定義擴張扭曲成實際的數目上的定義,這怎麼會是正視事實呢?

概念上的定義與其相應的實際上現實人數的對應之間,這是有一定的規範的,不是某些人可以隨口硬掰的,僧的概念定義明顯就已經是:四雙八士即是名世尊弟子僧。
以此而假設今天有一位現實上的實際初果聖賢比丘,這一位聖者當然符合概念上的定義,因此可對此比丘下實際上對應的定義:此聖賢比丘是四雙八士之一,當即是世尊弟子僧。

如果你所說的那種實際上的定義為真實,那就變成了如下的說辭:要八個實際人數,然後各向各果聖賢都要有一人,然後湊足此八人才可稱為-->四雙八士共八人,凡此八人足數,即是名世尊弟子僧。
經文有這樣子去定義嗎?你的見解有沒有去扭曲了經文的定義呢?這很清楚也很明白。

關於這方面的解析已經一再分析過了,當簡單的入門概念也混淆不清時,當很清晰分析的事實就是一直無法被某人看清楚時,這就不是末學妄測某人心量的問題,而是想不想幫助,以及願不願受幫助的問題了,見取一直以來都是很難解開的,不過末學只是覺得有點可惜,所以多說了一些做為辯論者不該說的話吧,其實從頭以來末學就沒有辯論的意願,只有陳述真實的意願,不過可惜的是你一直想辯贏,因而緊緊抓住了你的見解,因此見取所障礙,當然無法看清事實,這真的很可惜。
僧的確立的前提是四人以上的團體,一切要建立在這個基礎上說才行。

而賢聖僧指得是由四雙八輩的賢聖組成的團體,其中的一位不能叫做僧。
這個就像議會和議員或者黨派和黨員的關係一樣,你能把議員叫做議會麽?

因爲僧的概念裏只有群體的意思而沒有個人的意思,是你把群體混淆到個人上去了。

我沒有說一定要個個果位各出一人才能湊成賢聖僧,而是賢聖僧是由四個以上的四雙八輩中的任何人組成的,你不要曲解我的意思。

雖然僧團不一定都是由聖賢組成的,但賢聖僧必定是指一個團體而不是個人。

不然,每一個聖人都是一個僧,那佛陀時代豈不要有好多僧了?那麽由賢聖嫡子組成的僧和一個人的“僧”是什麽關係?皈依僧是皈依哪一個“僧”
呢?是阿難還是舍利弗?

你別忘了,一旦成立僧團以後,佛陀也就成了其中的一員,就像議會的議長樣,也要受到議會的監督。僧團每十五天都要佈薩的,沒有四人以上是不能進行的。

你那種一個人就可以稱為僧的觀點嚴重的破壞了和合僧,那是什麽罪呢?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