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諦即是佛法僧戒的整體』這句話過於粗糙,缺少論理上的意義,有些像是在呼口號,而且顯然是為了遷就『四不壞淨』。此外,『七清淨』的次第中,度疑清淨是先於道非道智見清淨而生,這一點很有意思。sunrise 寫:摩訶男,
疑結是最後斷的。
身見,若能理解五蘊無常,苦,非我,身見就斷了,身見的理解是屬於苦聖諦階層的。
戒取見,若能理解有因有緣世間生,有因有緣世間滅,知見此法,就不會盲目了。戒取的知見是屬於苦集苦滅聖諦的階層。
疑,則是一種整理性的確認,從開始到最後的苦滅道跡聖諦的確認與審思,當一個人徹頭徹尾的觀照四聖諦(四聖諦即是佛法僧戒的整體),則稱這個人的眼睛張開了,眼睛可能一直閉著很久很久都沒張開,但張開時,看見法,只在張眼時的那一剎那就完全明白了。
三結的『疑』究竟是疑些什麼?(3)
三結分段破結的說法是受了『四不壞淨是初果四要素』信仰的影響。律藏裡有許多證初果的例子,都只提到了破身見,例如:peacecila 寫:經文可從沒說過,三結可以分段破結,早期還沒有「三結」的說法時,關於「正見」講到緣起法、四聖諦、五蘊非我的課題時,那些聞法得悟的人,甚至只用「見法.得法。斷諸疑惑。不由他知。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心得無畏。」。正法要自己領悟,說法的人只能指出方向。
無始積集薩迦耶見,以金剛智杵而摧碎之,得預流果(根有律卷九)
破二十身見,斷三惡道(十誦律卷17)
無始積集,所有身見,悉皆除滅,獲得初果(根有律卷34)
破二十拘利惡,得須陀洹果(鼻奈耶卷九)
律藏中還有大量的實例,無法在此一一列舉,而這些例子都是以破身見結為證初果的關鍵。
- flyintothespace
- 文章: 19
- 註冊時間: 2007-01-23, 08:00
[復次以此三結是功德怨家。Mahanama 寫:是的。許多經典都是以身見→戒禁取→疑的順序敘述三結,但在論及實修的時候,往往就有出入了,例如雜阿含二九六經裡的戒禁取(忌諱吉慶見)是放在最後面,而增一阿含高幢品第九經裡,佛為三結下定義時,也是以身見→疑→戒禁取的順序。三結都是屬於『見』的問題。三結盡,證得須陀洹後,才可以進行下一步→削弱欲貪、瞋恚這兩結。freshman 寫:三結的次序是:身見、戒取、疑。(這個次序有非常多的經典作爲根據)。
功德者。謂須陀洹果。
誰是彼怨家。謂三結是也。
復次此三結。是三三昧近對治。
身見是空三昧近對治。
戒取是無願三昧近對治。
疑是無相三昧近對治。
復次以此三結是近見道人數數行故。]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二十五>
我認為:
(1) 三界身見乃依空三昧次第轉現。
(2) 戒取見是因某身見(理或事)成立後方執取, 無願則無理或事的預期設想。
(3) 疑見則是因對於當時所認知的身心世界所做的分別而生。
故而, 當處"世第一"(梵我一如)時的抉擇為何?
欲空"世第一"之身見, 須先定於無"世第一"之身見願;
欲空"世第一"之戒取見, 須先定於無"世第一"之相見;
欲空"世第一"之疑見, 須先定於無"世第一"之身見。
.......首尾相接, 為使易於悟入, 故分說之。
因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智而無懼於無我,
當下三三昧成一味, 頓斷三結得須陀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