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在的問題是:法友認爲怎麽樣才算是“如實知見”涅磐呢?僅僅是“內正思維”可以辦到嗎?seasky 寫:以上兩則是錯誤示範,重新來看 ..
尊者殊勝語尊者那羅言:「今當說譬,夫智者以譬得解。如曠野路邊有井,無繩、無罐得取其水。時有行人熱渴所逼,繞井求覓,無繩、無罐,諦觀井水,如實知見而不觸身。如是我說有滅則寂滅涅槃,而自不得漏盡阿羅漢。」(雜阿含 351 經)
尊者殊勝與尊者那羅的這段問答就足以證明,除阿羅漢外其他已見法的聖弟子也是能知見最終果證的。
何謂善欲?惡欲?初果滅了哪些惡欲?(3)
所以一個凡夫到初果的修行次第是:
親近善男子——聽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戒淨、心淨)——入流而有正見(見淨)——正志(疑蓋淨)——正語正業正命(道非道知見淨) ——正勤正念(道跡知見淨)——正定(道跡斷智淨)。
關於法次法向内容的説明,有以下經証。
佛告婆羅門。譬如明月淨分光明。色澤日夜增明。乃至月滿。一切圓淨。如是。善男子於如來法.律得淨信心。乃至正見真淨增明。戒增.施增.聞增.慧增。日夜增長。復於餘時親近善知識。聞說正法。內正思惟。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故。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化生天上。婆羅門。是故善男子譬如月
此經用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代替了法次法向,其中行身善行。行口善行就是戒淨,行意善行就是心淨。
親近善男子——聽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戒淨、心淨)——入流而有正見(見淨)——正志(疑蓋淨)——正語正業正命(道非道知見淨) ——正勤正念(道跡知見淨)——正定(道跡斷智淨)。
關於法次法向内容的説明,有以下經証。
佛告婆羅門。譬如明月淨分光明。色澤日夜增明。乃至月滿。一切圓淨。如是。善男子於如來法.律得淨信心。乃至正見真淨增明。戒增.施增.聞增.慧增。日夜增長。復於餘時親近善知識。聞說正法。內正思惟。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故。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化生天上。婆羅門。是故善男子譬如月
此經用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代替了法次法向,其中行身善行。行口善行就是戒淨,行意善行就是心淨。
八正道和七清淨的關係我已經說了,我也沒有對你接受它抱有希望,但可以給其他法友看。
其實七清淨來自于三學的開展,
(八二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具足戒住者。善攝持波羅提木叉。具足威儀行處。見細微罪。能生怖畏。比丘具足戒住。善攝持波羅提木叉。具足威儀行處。見細微罪。能生怖畏。等受學戒。令三學修習滿足。何等為三。增上戒學.增上意學.增上慧學
何等為增上戒學。是比丘戒為滿足。少定.少慧。於彼彼分細微戒。乃至受持戒學。彼如是知.如是見。斷三結。謂身見.戒取.疑。斷此三結。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決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
何等為增上意學。是比丘定滿足。三昧滿足。少於慧。彼彼分細微戒。犯則隨悔。乃至受持學戒。如是知.如是見。斷五下分結。謂身見.戒取.疑.貪欲.瞋恚。斷此五下分結。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復還生此世。是名增上意學
何等為增上慧學。是比丘學戒滿足.定滿足.慧滿足。如是知.如是見。欲有漏心解脫.有有漏心解脫.無明有漏心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是名增上慧學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此經是佛說的吧。
這裡三學成了初果到阿羅漢的次序,你又有和話説?
其實七清淨來自于三學的開展,
(八二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具足戒住者。善攝持波羅提木叉。具足威儀行處。見細微罪。能生怖畏。比丘具足戒住。善攝持波羅提木叉。具足威儀行處。見細微罪。能生怖畏。等受學戒。令三學修習滿足。何等為三。增上戒學.增上意學.增上慧學
何等為增上戒學。是比丘戒為滿足。少定.少慧。於彼彼分細微戒。乃至受持戒學。彼如是知.如是見。斷三結。謂身見.戒取.疑。斷此三結。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決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
何等為增上意學。是比丘定滿足。三昧滿足。少於慧。彼彼分細微戒。犯則隨悔。乃至受持學戒。如是知.如是見。斷五下分結。謂身見.戒取.疑.貪欲.瞋恚。斷此五下分結。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復還生此世。是名增上意學
何等為增上慧學。是比丘學戒滿足.定滿足.慧滿足。如是知.如是見。欲有漏心解脫.有有漏心解脫.無明有漏心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是名增上慧學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此經是佛說的吧。
這裡三學成了初果到阿羅漢的次序,你又有和話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