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6-12-26, 10:37
須深之所以能立刻向佛陀懺悔,乃是斷除了戒禁取見的力量。這一點很重要。斷了戒禁取見,即使在沒有成文戒條可憑的情況下,由於其心志趣向止息生滅,有離諸不善法的動力,自然能分辨是法非法。這是死背戒相、戒條者所不及之處。須深很清楚自己犯了錯,雖然他原本就無意受比丘戒規範,但他還是照見己過,而絕不覆藏所犯。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6-12-26, 10:50
shanguan 寫:如果一個人犯了錯誤認識到錯誤沒有找到別人懺悔,他就還在犯錯誤麽?
很『不幸』的,戒律學上的觀點正是如此。賊住屬於重大惡行,必須發露、告白,不像波逸提法可以自心悔過。中國人愛面子,往往不好意思說出自己所犯,所以中國佛教徒大多不知道發露己過的重要性,因而搞出一些非法非律的梁皇懺、水懺...,結果就猶如拼命裝飾門面,卻將死老鼠放在自己的床底下。
-
sunrise
- 文章: 130
- 註冊時間: 2005-02-22, 08:00
文章
由 sunrise » 2006-12-26, 10:57
Mahanama 寫:這個問題,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思考:在家人要證阿那含,必須獨居、修梵行,過著有如出家人的生活。給孤獨長者是那時的紅頂商人,他的環境是否允許他隱居清修?
你為什麼會這麼認為,有何根據?質多羅長者也是個大商人,難道不忙嗎?
-
sunrise
- 文章: 130
- 註冊時間: 2005-02-22, 08:00
文章
由 sunrise » 2006-12-26, 11:27
Mahanama 寫:念佛、念法、念僧、念戒...與六根、五陰、色受心法無關。我們這裡談的不是四念處。
這些也都屬於四念處的。
只要是「念」後面接的東西,若無法歸類在身受心時,都屬於法念處。
例如:無常想,想本身就是心念,所以當心念安住在無常想時,其實也就是在修四念住。同樣的佛法僧戒亦同。佛法僧戒是沙門法的根本,若無佛何來佛法,無僧住世沙門法就斷絕了,無戒如何能說不墮惡道。一個人若三結斷,也必然是由信佛信法信僧信戒而來,既然由此而得果證,當然於佛法僧戒必得不壞信,這是很自然的道理。
例如:你從甲路往乙地,且順利到乙地,請問你會對甲路是通往乙地的路有所懷疑嗎?不管別人怎麼說,你還是會相信甲路可通乙地。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6-12-26, 11:45
Mahanama 寫:懺悔不必與四不壞淨牽扯上關係。現實生活中,我看過一些非佛教徒犯了錯,一樣能反省悔過。
這篇經文裏的懺悔和四不坏淨沒有關係?
我的意思是沒有找到別人懺悔,自己心裏就承認錯誤也不行麽?你找出比丘戒裏關於賊住的戒條來。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6-12-26, 12:28
shanguan 寫: 這篇經文裏的懺悔和四不坏淨沒有關係?
沒有關係。
shanguan 寫: 我的意思是沒有找到別人懺悔,自己心裏就承認錯誤也不行麽?
小錯可以,大錯就不行,尤其是像賊住這種侵犯團體與不特定多數人的行為,更是不行;所謂心裡承認錯誤,而不發露己過,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shanguan 寫: 你找出比丘戒裏關於賊住的戒條來。
比丘律乃是針對比丘而制,賊住者根本就未得戒,不具比丘身,自然也不能設想比丘戒有這樣的條文。賊住的惡性重於波羅夷,你可以自行查閱律部;南、北傳一共有六部廣律,資料很多的。
-
metta
- 文章: 249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etta » 2006-12-26, 12:49
看書裡邊說在家人犯戒自己懺悔下決心不再犯就可以算清淨,但比丘一定要找人發露才行,即使是微小的過犯。
-
seasky
- 文章: 770
-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由 seasky » 2006-12-26, 15:08
Mahanama 寫:須深之所以能立刻向佛陀懺悔,乃是斷除了戒禁取見的力量。這一點很重要。斷了戒禁取見,即使在沒有成文戒條可憑的情況下,由於其心志趣向止息生滅,有離諸不善法的動力,自然能分辨是法非法。這是死背戒相、戒條者所不及之處。須深很清楚自己犯了錯,雖然他原本就無意受比丘戒規範,但他還是照見己過,而絕不覆藏所犯。
1. 須深之所以能立刻向佛陀懺悔,乃是斷除了 "疑結、身見結" 的力量。於四聖諦瞭然無誤且毫無疑惑(澈見緣起法,見法),聽法當場就心悅誠服歸入佛陀門下修學,其心志趣向止息生滅,有離諸不善法的動力,自然能分辨是法非法。很清楚自己犯了錯,照見己過,而絕不覆藏所犯。
2. 須深斷了戒禁取結,從此捨離外道。
疑〈vicikiccha〉是沒有四淨信,沒有見到緣起,而無法破除身見〈即我見、無我義〉,如有智慧的觀察無常及苦而證見緣起及無我性,就不會有疑結,這時即是於佛淨信具足、於法、僧淨信具足及聖戒成就。
身見、戒禁取、疑結乃是一體三個面向,沒有其中之一或之二能夠提前或單獨斷盡的,三結:要就同時都不斷盡,要就同時都斷盡。三結盡與四不壞淨也一樣,是一體兩個面向,要就同時都不完成,要就同時都完成。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6-12-26, 17:02
Mahanama 寫:.....比丘律乃是針對比丘而制,賊住者根本就未得戒,不具比丘身,自然也不能設想比丘戒有這樣的條文。賊住的惡性重於波羅夷,你可以自行查閱律部;南、北傳一共有六部廣律,資料很多的。
呵呵,都不是比丘了,還用比丘戒來要求他,豈不是笑話?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06-12-26, 17:08
sunrise 寫:Mahanama 寫:念佛、念法、念僧、念戒...與六根、五陰、色受心法無關。我們這裡談的不是四念處。
這些也都屬於四念處的。
只要是「念」後面接的東西,若無法歸類在身受心時,都屬於法念處。
例如:無常想,想本身就是心念,所以當心念安住在無常想時,其實也就是在修四念住。同樣的佛法僧戒亦同。
不是念什麽都是“四念處”。
“四念處”是“念住于”你的身心正在經曆的“實相”。先分清什麽是“正觀”,什麽是“觀想”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