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善欲?惡欲?初果滅了哪些惡欲?(2)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25, 20:34

Mahanama 寫:何須我來念?法隨念的內容清清楚楚,都是讚美之詞,沒有隻字提到四聖諦、八正道。莫非你認為念那些讚美之詞就自然能懂四聖諦、八正道?讚美微積分和實際修微積分,根本是兩回事,也不可能有人只憑著成天念著微積分有多麼的好,他就能學會微積分。學習佛法,多用一點常識與邏輯,少一點宗教感情,會比較有益。 :wink:
看來你根本就不懂怎麽念法。

給你看看怎麽具體的念法:

(二)法隨念

  希望修習法隨念的人,亦宜獨居靜處禪思:「法是世尊(一)
  善說,(二)自見,(三)無時的,(四)來見的,(五)引導的,(六)智者各自證知的」,
這樣的教法或九種出世間法的功德應當隨念。
  (一)「善說」這一句是收攝教法(及出世間法)的,其他(五句)僅攝於出世間法。
  先就教法說:(1)初中後善之故,(2)說明有義有文完全圓滿徧淨的梵行之故為「善說」。
  (1)(初中後善)世尊雖僅說一偈,也是全部善美的法,所以那偈的第一句為初善,第二第三句為中善,末句為後善。如果衹有一個連結的經,則以因緣(序分)為初善,結語(流通分)為後善,其餘的(正宗分)為中善。若有許多連結的經,則以第一連結為初善,最後的連結為後善,其餘的為中善。亦以因緣生起的事由為初善,為順適諸弟子而說不顛倒之義及因與喻相應的為中善,令諸聽眾聞而生信的及結語為後善。全部教法自己的要義的戒為初善,(止、觀、道、果為中善,涅槃為後善。或者以戒與定為初善,止觀與道為中善,果與涅槃為後善。(又於三寶中)佛的善覺性為初善,法的善法性為中善,僧的善行道性為後善。又聞佛法,如法行道,得證等正菩提為初善,證辟支菩提為中善,證聲聞菩提為後善。又聞此法而得鎮伏五蓋,故亦以聞而得善為初善,行道之時取得止觀之樂,故亦以行道得善為中善,如法行道及完成行道之果時,取得那一如的狀態,故亦以取得行道之果的善為後善,這是依教法的初中後善,故為「善說」。
  (2)(有義有文等)世尊說的法是說明教梵行與道梵行用種種的方法說其教法,適合於義成就故「有義」,文成就故「有文」。略說、釋明、開顯、分別、闡示、敘述,是義與句的結合,故「有義」,教法的字、句、文、文相、詞(語原)解釋的成就,故「有文」。教法的甚深之義及甚深的通達為「有義」,甚深的教法及甚深的演說為「有文」。
  得達義無礙解與辯說無礙解故為「有義」,得達法無礙解及詞無礙解故為「有文」。是智者所知,為考察者所欣喜故「有義」,可信故,為世間的人所欣喜故「有文」。教法有甚深的意義,故「有義」,有顯明之句故「有文」。一切圓滿無可復加,故「完全圓滿」。已無過失無可復除,故「遍淨」。
  亦可由行道而得證明,故「有義」。由教法而得明白聖教,故「有文」。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五法蘊相應故「完全圓滿」。沒有(見慢等)隨煩惱故,度脫輪迴之苦故,無世間的欲望故「遍淨」。
  如是即「說明有義有文完全圓滿徧淨的梵行」為「善說」。
  (3)或者以教法是無顛倒之義,故善與說為善說。譬如其他外道的法義是顛倒的,實非障礙法而他說為障礙,實非出離法而他亦說為出離法,所以他們所說的是惡說法。世尊的法義是不會這樣顛倒的,不會超越違背「此等法是障礙,此等是出離法」等所說之法的。
  如是先就教法為善說。
  次就「出世間法」而說適合於涅槃的行道,及適合於行道的涅槃,故為善說。即所謂:「世尊對諸聲聞善示通達涅槃的行道,其涅槃與行道是符合的。譬如恒河的水和耶牟那河的水相會合流一樣,世尊對諸聲聞善示通達涅槃的行道,其涅槃和行道也是這樣合流的」。
  此中(1)聖道是不采取二極端而從中道的,說此中道故為善說。(2)諸沙門果是止息煩惱,說此煩惱的止息故為善說。(3)涅槃的自性是常恒、不死、安全所、皈依處等,說常恒等的自性故為善說。如是依出世間法亦為善說。
  (二)「自見」這裏先於聖道自己的相續而令無貪,故由聖者自見為「自見」。即所謂:「婆羅門,為貪染戰勝而奪去其心的,則思惱害自己,亦思惱害他人,及思惱害兩者,同時心亦苦受憂受。
  若捨貪時,則不思惱害自己,亦不思惱害他人,並不思惱害兩者,心亦不會有苦受憂受,婆羅門,這便是自見之法。」
  其次依證得(四向四果及涅槃)九種出世間法的人,他們不是依照別人的信而行,而是各各依其觀察智自見的,故為「自見」。
  或以值得讚歎的見為見;依見而征服煩惱,故為「見」。此中(1)於聖道依相應正見而征服煩惱,(2)於聖果依原因正見,及(3)於涅槃依所緣正見而征服一切煩惱。故譬如以車戰勝敵人的為車兵,如是因見九種出世間法而征服煩惱,故為「見」。
  或者即以見為見義,因值得見故為「見」,即依修習現觀及作證現觀而見出世間法,擊退輪迴的怖畏。譬如衣服值得著故著,如是(出世間法)值得見故「見」。
  (三)關於(學人)給與自己的果位之時為無時,無時即為「無時的」。
  不是要經過五天七天的時間,(聖道)才給聖果的,就是說在自己發生之後便得與果之意。或者要經過長時期方能給與自己的果,故為有時的。那是什麼?即世間的善法。(出世善法)即在聖道之後而給與自己的果,故沒有時間的為「無時的」。所以(這無時的話)是專指聖道(給與聖果)說的。
  (四)「這是來見之法」,因為值得這樣說來看的話,故為「來見」。為什麼(出世法)值得這樣說法呢?的確存在故,遍淨故。
  譬如空拳之內,雖說有金錢或黃金,但叫人來看是不可能的。
  何以故?的確不存在故。雖有存在之物,如屎尿等,而說這是很可愛的,但欲為令人心喜悅,叫他來看是不可能的。並且當以草或葉來遮蔽(屎尿)。何以故?不淨故。這九種出世間法是本來存在的,猶如空中出了雲翳的圓滿的月輪,亦如放在黃布上的寶石一樣的清淨;所以說存在故,遍淨故,值得說來看的話的為「來見」。
  (五)當引進故為「引導的」。其義的抉擇如次:
  引近為引導。即火燒自己的衣或頭亦可置之不理,而值得以修定引導出世法於自心中,為引導的。這是說從事於有為的出世間法(四向與四果)。若是無為的涅槃則值得以自心引進為引導的——即值得取證之義。或者以聖道為引導者,因為導至涅槃故。
  以果與涅槃為引導者,因引其取證故。引導者即引導的。
  (六)「智者各自證知」即一切敏智(提頭即悟)等的智者,當各各自知:「我修道,我證果,我證滅」。因為弟子是不能依賴和尚所修之道而斷除他的煩惱的,不能享受他的和尚的果定之樂,不能作證和尚所證的涅槃。所以出世法是不應如看別人的頭飾一樣,當於自己的心中見。這是指智者的實證而說;不是愚者的境界。  (法隨念的修習法與功德等)此法為善說。何以故?自見故;又因無時之故為自見;可說來見之故為無時,以及引導之故為來見。
  瑜伽者如是隨念善說等類的達摩之德,那時則無被貪所纏之心,不被瞋所纏,亦不被癡所纏;而他的心是只緣達摩而正直的。並如前(佛隨念)所述的同樣方法而鎮伏了五蓋,及於同一刹那中生起了五禪支。因為達摩之德甚深,或因傾向於種種德的隨念,故不證安止定,只得近行之禪。此禪是依於隨念達摩的德而生起的,故稱法隨念。

請注意這裡的“禪思”二字,念法可不是有口無心的亂念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2-25, 20:56

shanguan 寫:你有點自說自話,128經裏哪裏提到了“四不壞淨”四個字?
中阿含一二八經的確沒有『四不壞淨』這個名詞,但『舍梨子,若汝知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五法,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舍梨子,汝記別白衣聖弟子地獄盡,畜生、餓鬼及諸惡處亦盡,得須陀洹。』這段經文露了餡。如果沒有這段經文,它就清清白白了。我記得早先我舉出中阿含一二八經時,你當時是主張該經的增上心不是禪定,而是不壞淨;現在你似乎不再爭執念佛法僧戒是在修定這一點,卻開始否認該經在提倡『四不壞淨』;所言前後相違,究竟何者才是你的知見呢?
shanguan 寫:一一三五經哪裏說到了念佛、念法、念僧、念戒。
這篇經文裡那些天眾就是修習念佛、念法、念僧、念戒而生天的,念佛、念法、念僧、念戒的真正屬性就是生天之法,也是在家人培育信根的方法。我們可以說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得到四增上心,就是有了信根(四不壞淨),卻不能說這就是須陀洹,因為須陀洹必須斷三結才能證得。
shanguan 寫:把這兩者混淆在一起,正是你自己的死角。
我也覺得有些奇怪。諸如中阿含一二八經、雜阿含的不壞淨相應些經文都明明白白在宣說以念佛、念法、念僧、念戒的方式求證初果,但你就是視而不見,硬要將它們拆開。宗教信仰的力量的確不可思議。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2-25, 21:02

shanguan 寫:請注意這裡的“禪思”二字,念法可不是有口無心的亂念
念法本來就不是用口去念,還說什麼有口無心的亂念? :lol: :lol: :lol: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2-25, 21:08

Mahanama 寫:我們可以說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得到四增上心,就是有了信根(四不壞淨),卻不能說這就是須陀洹,因為須陀洹必須斷三結才能證得。
理論上,有了信根,學法的動力大增,證果會較容易,但這只是常態,在實證上則未必如此。原始聖典中記載了許多先證得初果,然後才皈依三寶的例子,而且也沒聽說他們證果之前或之後念佛、念法、念僧、念戒。 :wink:

頭像
sanfayin
文章: 110
註冊時間: 2006-08-26, 08:00

文章 sanfayin » 2006-12-25, 21:15

Buddhanusati念佛
Dhammanusati 念法
Sanghanusati 念僧
MARANASATI念死
KAYANUSATI 念身
ANAPANASATI 念出入息

在大念處經Maha-Satipatthana Sutra,Dhammanusati 念法

Contemplation of dhamma, the Buddha said, "Whatever you see you must be mindful of as it really is. Whatever you hear you must be aware of as it occurs. Whatever you smell you must be aware of as it really occurs. Whatever you taste you must be aware of as it really occurs. Whatever you touch you must be aware of as it really occurs. Whatever you think or think about you must be aware of as it really occurs." The Buddha teaches us to be aware of all six sense bases and all six objects and the six final kinds of consciousness.

在Chanting時
Dhammanusati 念法 (Recollection of the Dhamma).
We pay homage to
the Dhamma by chanting the following words:
Svakkhato bhagavata dhammo, Well-expounded is the Exalted One’s Dhamma,
sanditthiko, to be seen by oneself,
akaliko, here and now, not delayed in time,
ehipassiko, (inviting one to) come and see,
opanayiko, leading inward,
paccatam veditabbo to be seen by the wise men
vinnuhi’ti. for themselves.

二個Dhammanusati有什麼不同!?一個法的性質一個是法的應用

其實所有的重點只是 'sati' 而sati的對象就是六根,五陰,色受心法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2-25, 21:23

sanfayin 寫:其實所有的重點只是 'sati' 而sati的對象就是六根,五陰,色受心法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與六根、五陰、色受心法無關。我們這裡談的不是四念處。 :wink:

頭像
sanfayin
文章: 110
註冊時間: 2006-08-26, 08:00

文章 sanfayin » 2006-12-25, 21:35

Mahanama 寫:念佛、念法、念僧、念戒...與六根、五陰、色受心法無關。我們這裡談的不是四念處。 :wink:
所以我講你根本不懂 'sati' 念這個東西,我剛才講的念法- 一個是公式一個解題,所以只望文生意---證明修行不知法!!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25, 21:40

Mahanama 寫:中阿含一二八經的確沒有『四不壞淨』這個名詞,但『舍梨子,若汝知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五法,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舍梨子,汝記別白衣聖弟子地獄盡,畜生、餓鬼及諸惡處亦盡,得須陀洹。』這段經文露了餡......
我說四增上心是初向所修的結果,當初向已經有三不坏淨,然後通過持五戒達到聖戒成就,後面的四隨念是四不坏淨的增上,也在四不坏淨的範圍内。

凡夫修念佛、念法、念僧、念戒能生天,但不一定能得四不坏淨,成就四不坏淨的聖人修念佛、念法、念僧、念戒能生天,但不是凡夫。

一個初向或成就初果的聖人可以通過修念佛、念法、念僧、念戒來增上他的不坏淨,但不是說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就一定能得到初果。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2-25, 21:47

shanguan 寫:我說四增上心是初向所修的結果,當初向已經有三不坏淨,然後通過持五戒達到聖戒成就,後面的四隨念是四不坏淨的增上,也在四不坏淨的範圍内。
瞧!三不壞淨又冒出來了。『四不壞淨』又變成建構初果的四個要素了。你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lol: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25, 21:48

如果要說四不坏淨和四隨念的關係,那就是成就了四不坏淨的聖人如果要獲得增上心,基本上會把四不坏淨的對象作爲念的對象。

我們來看念戒的内容就可以知道得很清楚了:

云何念戒。自念所行滿足之戒。白淨戒。不瑕戒。不缺戒。不穿漏戒。純淨戒。無垢穢戒。不求財物戒。智者所樂戒。無可譏嫌戒。次應自念。是名念戒。
也就是說,念戒的前提是戒的成就,一個犯戒的人越念戒心越難過,怎麽還會有歡喜心?

由此可見,聖戒成就和念戒根本就是兩回事,就是128經也是說先成就了戒再念戒的,你最好想想清楚。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