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6-12-24, 08:46
shanguan 寫:總結一下:摩訶男想通過證明四不坏淨是一種禪定來證明四不坏淨不是初果的一個標誌,這本身就是一個偏差。且不說四不坏淨是信根而不是定根,就算証得四不坏淨的刹那具有定的性質,也同樣否定不了那是初果的証量,不然,聖人就不該有定了。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雖然是以得增上心(定)為主旨,而它們的內容都是對三寶與戒德的讚美,時常憶念自然也能增長信心,但這樣的信心無論再堅強,都與初果無涉,因為不是結使(煩惱)的斷除,然而這絕對有助於證得初果。我推想,佛陀之所以教導眾多在家人念佛法僧戒,主要還是因為印度的宗教思潮鼎盛,而在家人大多欠缺思辨的能力,只能先設法讓他們對三寶生起信樂,再於知見上徐圖進展。
簡單的說,信根是四不壞淨沒有問題,但得到四不壞淨就是初果,這就是像法了。三結盡的聖弟子與得四不壞淨的善男子善女人,在表面上看來,都是不動搖的,但實際上兩者卻有很大的不同。這種不同,一般人也無從分辨。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6-12-24, 08:57
你在這裡又有一個偏差,因爲四隨念一般是聖人所修,也就是初向以上所修,雖然凡夫也可以修,但不一定會証果,但是如果是聖人所修,那就不存在什麽証果的問題,那只是爲了得到心的歡喜。
我想引一段清淨道論的話,但他還是來自于經典:
. 雜 論
再詳論此等(六隨念),在「那時他的心是只緣如來而正直」
等語,及「摩訶男,聖弟子的心正直而得義受,得法受,得法伴悅,悅者而得生喜」等語。
這裏依「彼世尊亦即是阿羅漢」等義而生滿足,是說關於「得義受」。依「聖典」而生滿足,是說關於「得法受」。依於兩者,當知是說「得法伴悅」。
在天隨念中,說他的「心緣諸天」,即是說他先以心緣諸天,或者以心緣於得生諸天而與諸天同等的自己的德。
其次此等六隨念是聖弟子的成就,因為依於彼等而得明瞭佛法僧的德,且他們具有不毀等德的戒,離諸垢慳的捨,及與有大威力的諸天同等的信等之德。
《摩訶男經》是因為請問須陀洹的依止住所的問題,而世尊為了指示須陀洹的依止住所而詳說這六隨念的。
在《貪求經》中亦說:「諸比丘,茲有聖弟子,隨念如來:世尊亦即是阿羅漢……那時心成正直,出離超脫於貪求。諸比丘,什麼是貪求?與五種欲是同義語。諸比丘,茲有有情以此(由佛隨念所得的近行禪)為所緣而得清淨」,這是為聖弟子說依於隨念而心得清淨,更證得第一義的清淨。
又在摩訶迦旃延所說的《障礙機會經》中說:「賢者,真希有!賢者,實未曾有!那知者、見者、阿羅漢、等正覺者的世尊,承認在障礙中(在家)的有情亦有清淨(超越悲惱、消滅憂苦、得真理) 及證涅槃的機會——即此六隨念處。什麼是六?賢者,茲有聖弟子隨念於如來……如是或有有情而得清淨」,這是僅為聖弟子說證得第一義清淨法性的機會。
在《布薩經》中亦說:「毗舍佉,怎樣行聖布薩?毗舍佉,當從事清淨其隨染污的心。毗舍佉,怎樣從事清潔其隨染污的心呢?毗舍佉,即隨念於如來」,這是僅對受持布薩的聖弟子,顯示以清淨心而隨念業處,得成布薩的大果。
在(增支部的)第十一集中,因問:「尊師,我們住於各種不同的生活,當以何種的生活而住」?為了指示聖弟子的生活方式故這樣說:「摩訶男,有信者是成功的,但非無信者,勤精進者是成功的…常憶念者…禪定者…有慧者,摩訶男,是成功的,但非無慧者。摩訶男,你應該住立於這五法中,更當修習六法。摩訶男,你應隨念如來,世尊亦即是阿羅漢……佛、世尊」。
在此等諸經中雖然是為聖弟子說,但具有清淨的戒等之德的凡夫亦應作意隨念,由於隨念佛陀等的功德,則隨念者的心欣淨,以欣淨的心力,即得鎮伏諸蓋,成大和悅,可修毗缽舍那(觀),而證阿羅漢。例如住在迦多根達迦羅的頗率特梵長老。據說:有一天尊者看見了魔所化作的佛相,他想:「這個具足貪瞋癡的假相,尚有如此莊嚴,那離了一切貪滇癡的世尊,怎不更莊嚴光輝呢」?於是以佛陀為所緣而獲得了喜悅,增長了他的毗缽舍那觀,得證阿羅漢果。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6-12-24, 09:07
凡夫修六隨念可以升天,也可能証果,但不修則人道也不一定能保住(如果沒有戒,也不修其他的定),初果修六隨念,也可以升天,但不修卻不會落三惡道,至少人道可以保住。
這就是兩者的區別。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6-12-24, 09:10
shanguan 寫:也就是說,即便128經所說的是一種摩訶男所說的近行定,那也是聖人所具有的果定,有什麽不可以,難道只有凡夫才可以有定麽?
在使用『果定』這個術語時,最好能小心一些,不要掉進了『現在生泥洹論』的陷阱裡(雜阿含一七○經、長阿含二一經),同時也要注意初果所斷的煩惱並不涉及欲貪。
佛陀教導的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如何與初果發生了連繫,甚至在經藏裡造成了『四不壞淨』與『三結盡』分庭抗禮之勢?大致上有兩個原因:
1、三結盡的聖弟子由於趣向涅槃,自然不會去皈依外道,因而在外觀上就是不動搖、不退轉,終生虔信三寶。三結盡的成就,一般在家人是看不到的,但不動搖、不退轉這個特性卻有目共睹,於是『於無上道,生決定信』(別譯雜阿含一五三經)被感性地解讀附會成『於三寶得不壞信』。
2、『現在生泥洹論』(禪定即解脫論)的不良影響。從雜阿含一七○經、長阿含二一經的記載來看,佛時的印度就有外道主張各種定境就是涅槃,而這種知見不但深深影響了日後興起的大乘,而且至今不衰。我們也可以從中阿含一二八經的念佛法僧戒得增上心(定)即成就須陀洹的知見中,看到它滲入佛教的痕跡,而且這種影響主要是由在家人造成的。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6-12-24, 09:18
『四不壞淨』與『三結盡』根本就沒有矛盾,何來分庭抗禮之說?
果定只是一個証果的過程,又沒有說果定就是涅槃,又何來禪定即解脫論的指責?
所謂果定,就是以涅槃為所緣的定,這是見法時必定會經歷的,也就是在斷結的刹那,心會趨向于此斷結獲得的涅槃而有一種定,過後就算沒有了這個定,所斷的結也不會再生起。不過以後還可以通過修觀繼續獲得果定。
而滅盡定,更加是爲了獲得涅槃之樂而修,難道你能說滅盡定就是涅槃?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6-12-24, 09:25
這種把滅盡定當作涅槃的誤解正是大乘貶低阿羅漢的一個理由,這是大乘人的問題,不是原始佛法的問題,難道摩訶男也有大乘一樣的誤解?
定是會退的,果不會退,但有人把定當作了果,那是因爲獲得果的時候會經歷定,但有的人分清楚兩者的關係,所以就會存在“阿羅漢會退”的謬論了
-
sunrise
- 文章: 130
- 註冊時間: 2005-02-22, 08:00
文章
由 sunrise » 2006-12-24, 09:26
Mahanama 寫:念佛、念法、念僧、念戒雖然是以得增上心(定)為主旨
念佛之心即是增上心,而不是念佛可以得增上心,增上心也不是定,定心有各種定心的層次及解說。增上心的目的是要道業增上,例如:原本是初果,上不去,此時就念佛法僧戒,因念佛法僧戒是增上心,因此可將道業往前推,例如:向斯陀含。
初果得四不壞淨信,這點是正法不是像法。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6-12-24, 09:34
初果沒有斷導致三善道的貪,三果也沒有斷導致色界的貪,但初果斷了能導致三惡道的貪,這個貪就是惡欲。所以初果的貪難道和凡夫的貪一模一樣麽?只要明白了初果不會落三惡道,就可以知道初果必定不會有能導致凡夫落三惡道的貪。這樣的道理不是很明顯麽?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6-12-24, 09:56
有關初果與四不壞淨關係的論述,大致上有以下兩種:
1、四不壞淨是建構初果的四個要素,以念佛、念法、念僧、念戒的方式去成就四不壞淨,求證初果。這雖然是像法,但畢竟忠於經典的記載。在這個見解下,才會有『一不壞淨』...乃至『三不壞淨』即成就即預流向的說法。
2、三結盡,證得初果,自然就會有『四不壞淨』。這種見解是將『四不壞淨』解讀為初果聖弟子特有的品性,以此淡化求證初果有兩套標準的困擾,例如三界智長老就採此說。然而這種見解會造成兩個問題:(1)、初果~四果是否都有『四不壞淨』這個特殊的品性?如果是,為何它從未見諸對二果~四果的論述,而只大量出現在對初果的論述中?同時,這樣的論述豈非無聊?(2)、這種見解其實是將『四不壞淨』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割離,而與三結盡牽合,結果是『不壞淨相應』、『預流相應』中的諸多經文流於空言,念佛法僧戒可有可無。事實上,『三結盡』與『四不壞淨』還是靠著『須陀洹』,才由後人將它們連繫起來的。
據我所見,目前提倡『四不壞淨』信仰或為它辯護者,大抵都在前述見解之間游移不定,並沒有一套有體系而合理的說詞。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6-12-24, 14:41
1、以念佛、念法、念僧、念戒的方式去成就四不壞淨的説法不見經典記載,你最好找出原文來,而不是牽強附會,因爲我只見到成就了四不坏淨然後去念佛法僧的經典記載。
2、四不坏淨在三果上也有提到,你沒有看見這樣的經文?
佛告長者。當如是學。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
長者白佛。如世尊說四不壞淨。我有此法。此法中有我。世尊。我今於佛不壞淨。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
佛告長者。善哉。善哉。即記長者得阿那含果
四不坏淨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初果具有的特質,也就是你第二條的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