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婆蹉。我今當為汝略說善.不善法。諦聽。善思。婆蹉。貪欲者是不善法。調伏貪欲是則善法。瞋恚.愚癡是不善法。調伏恚.癡是則善法。殺生者是不善法。離殺生者是則善法。偷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恚.邪見是不善法。不盜。乃至正見是則善法。是為。婆蹉。我今已說三種善法.三種不善法。如是。聖弟子於三種善法.三種不善法如實知。十種不善法.十種善法如實知者。則於貪欲無餘滅盡。瞋恚.愚癡無餘滅盡者。則於一切有漏滅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閻浮車問舍利弗。謂業跡。云何為業跡
舍利弗言。業跡者。十不善業跡。謂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斷此十業跡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十不善品第四十八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其有眾生。修行殺生。廣佈殺生。種地獄罪。餓鬼.畜生行。若生人中。壽命極短。所以然者。由害他命
若有眾生盜他物者。種三惡道之罪。若生人中。恒遭貧匱。食不充口。衣不蓋形。皆由盜故。劫奪物者。即斷他命根
若有眾生。好喜貪泆。種三惡道。若生人中。門不貞良。竊盜婬泆
若有眾生妄語者。種地獄罪。若生人中。為人所輕。言不信受。為人所賤。所以然者。皆由前世妄語所致
若有眾生兩舌者。種三惡道之罪。設生人中。心恒不定。常懷愁憂。所以然者。由彼人兩頭傳虛言故
若有眾生粗言者。種三惡道之罪。若生人中。為人醜弊。常喜罵呼。所以然者。由彼人言不專正之所致也
若有眾生斗亂彼此。種三惡道之罪。設生人中。多諸怨憎。親親離散。所以然者。皆由前世斗亂之所致也
若有眾生嫉妒者。種三惡道。若生人中。乏諸衣裳。所以然者。由彼人起貪嫉故
若有眾生起害意。種三惡道。設生人中。恒多虛妄。不解至理。心亂不定。所以然者。皆由前世恚怒所致也。無有慈仁
若有眾生。行邪見者。種三惡道。若生人中。乃在邊地。不生中國。不睹三尊道法之義。或復聾盲瘖啞。身形不正。不解善法.惡法之趣。所以然者。皆由前世無信根故。亦不信沙門.婆羅門.父母.兄弟
比丘知之。由此十惡之報。致此殃舋。是故。比丘。當離十惡。修行正見。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初果還有邪見麽?
在家人能否質疑或否定比丘的教導?
中阿含一二八經還透露出一個訊息:佛陀重視禪定。這一點可能是環境使然;佛時的印度,禪風頗盛。在家人雖沒有修習禪定的環境,但隨分念佛法僧戒,也可『心靜得喜』。這是對一般在家的善男信女的教導。
佛陀對修行人,無論是比丘或外道沙門,說法就是另一番風光,例如婆蹉這位外道遊方僧人打從一開始就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去找佛陀論法,而佛陀並未教他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因為一來對方不是佛教徒,再者外道沙門多半已經在禪定上有些根底,於是雙方純粹就是論法。婆蹉對佛的半信半疑並未妨礙他證初果,在最後一次參訪的法談結束之際,他心悅誠服皈依了三寶,受了大戒。
另外有些人對佛陀的信仰很虔誠,也投身僧團,卻還是凡夫,例如嗏帝比丘。當然啦!『四不壞淨』的信徒會說有邪見者就是於佛有疑、未得四不壞淨云云,只是既然如此,你像焰摩迦比丘(雜阿含一○四經)那樣把邪見破除掉,問題就解決了。何必浪費時間去念佛、念法、念僧、念戒?
佛陀對修行人,無論是比丘或外道沙門,說法就是另一番風光,例如婆蹉這位外道遊方僧人打從一開始就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去找佛陀論法,而佛陀並未教他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因為一來對方不是佛教徒,再者外道沙門多半已經在禪定上有些根底,於是雙方純粹就是論法。婆蹉對佛的半信半疑並未妨礙他證初果,在最後一次參訪的法談結束之際,他心悅誠服皈依了三寶,受了大戒。
另外有些人對佛陀的信仰很虔誠,也投身僧團,卻還是凡夫,例如嗏帝比丘。當然啦!『四不壞淨』的信徒會說有邪見者就是於佛有疑、未得四不壞淨云云,只是既然如此,你像焰摩迦比丘(雜阿含一○四經)那樣把邪見破除掉,問題就解決了。何必浪費時間去念佛、念法、念僧、念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