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陀洹不會犯戒嗎?(1)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12-07, 17:40

在(一四)佛說長阿含第二分釋提桓因問經第十中,看一看是如何說到“道與果”的:

“我今是佛弟子。得須陀洹道。不墮餘趣。極七往返。必成道果。” :o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07, 20:26

freshman 寫:
你還能這樣的狡辯,我還真沒有想到。“道與果”的這種分法是南傳論師們的心得。

回到《雜阿含八四三》來看看原文吧:
“復問舍利弗。謂入流分。何
等為入流分。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四種
入流分
。何等為四。謂親近善男子.聽正
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復問舍利弗。入流
者成就幾法
。舍利弗白佛言。有四分成就
入流者
。何等為四。謂於佛不壞淨.於法不
壞淨.於僧不壞淨.聖戒成就。佛告舍利弗。
如汝所說。流者。謂八聖道。入流分者有四
種。
謂親近善男子.聽正法.內正思惟.法
次法向。入流者成就四法。謂於佛不壞淨.
於法不壞淨.於僧不壞淨.聖戒成就。”

這裏面,“入流分”和“成就四法”之間,有你再(用“初向、道與果”等等)狡辯的余地嗎? :lol:
呵呵,照你的邏輯,成就初果都不用修八正道了。

那麽我問你,初向聖人在什麽地方?

四入流分完成后,就開始進入八正道,八正道的第一個是正見,正見的建立就是初向,然後在正見的基礎上修戒修觀才能成爲初果。

初向是八正道流的開始,初果是八正道完成,八正道是需要次第開展的,不是一有了正見,後面的也必定就有了,這需要一個過程的。當一個凡夫通過綉四入流支剛建立起正見時,這也是初果?

你要搞清向和果的關係,就不會在這些文字上糾纏了。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07, 20:34

freshman 寫:在(一四)佛說長阿含第二分釋提桓因問經第十中,看一看是如何說到“道與果”的:

“我今是佛弟子。得須陀洹道。不墮餘趣。極七往返。必成道果。” :o
道和果的關係是一個解脫過程開始和結束的關係,他們是不可分開的,就像因果的關係一樣,沒有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同樣的,沒有道哪來的果?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12-07, 20:41

讓我再跟你說一遍吧,能不能接受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Mahanama 寫: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內正思惟、行法次法向 。這是四須陀洹道分,也是斷三結的正確方法。
這(上面的說法)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其中的“行法次法向”就包含了行(世俗)八正道。當行者斷三結後,所行的就是(聖)八正道了。 :wink: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07, 20:49

freshman 寫:讓我再跟你說一遍吧,能不能接受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Mahanama 寫: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內正思惟、行法次法向 。這是四須陀洹道分,也是斷三結的正確方法。
這(上面的說法)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其中的“行法次法向”就包含了行(世俗)八正道。當行者斷三結後,所行的就是(聖)八正道了。 :wink:
呵呵,你說一百遍都沒有用,四入流分的流就是指八正道,這裡的八正道並沒有分什麽世俗和聖,如果法次法向也是八正道,那應該是三入流支了,這麽明顯的道理都搞不清楚?

佛告阿難。今當為汝說於法鏡。使聖弟子知所生處。三惡道盡。得須陀洹。不過七生。必盡苦際。亦能為他說如是事。阿難。法鏡者。謂聖弟子得不壞信。歡喜信佛。如來 無所著 等正覺。十號具足。歡喜信法。真正微妙。自恣所說。無有時節。示涅 道。智者所行。歡喜信僧。善共和同。所行質直。無有諛諂。道果成就。上下和順。法身具足。向須陀洹 得須陀洹。向斯陀含 得斯陀含。向阿那含 得阿那含。向阿羅漢 得阿羅漢。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賢聖之眾。甚可恭敬。世之福田。信賢聖戒。清淨無穢。無有缺漏。明哲所行。獲三昧定。阿難。是為法鏡。使聖弟子知所生處。三惡道盡。得須陀洹。不過七生。必盡苦際。亦能為他說如是事

由上可見,這裡的道就是向。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6-12-08, 05:16

shanguan 寫:初向聖人已經斷了三結了麽?初向是有學聖人,但不是凡夫。
從凡夫到聖者之間,見法可說是一個門檻、分水嶺。初向學者尚未見法、尚未進入八正道法流,仍是凡夫。初果開始以至四向才是有學聖人。
shanguan 寫:初向是八正道流的開始,初果是八正道完成,八正道是需要次第開展的,不是一有了正見,後面的也必定就有了,這需要一個過程的。當一個凡夫通過綉四入流支剛建立起正見時,這也是初果?
初向是八正道流的道前準備,初果是八正道流的開始,四果是八正道完成。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08, 07:55

比丘。若於此法以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是名隨信行。超昇離生。越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

比丘。若於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觀察.忍。是名隨法行。超昇離生。越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6-12-08, 08:38

從凡夫到聖弟子之間,見法可說是一個門檻、分水嶺。尚未得證初果的人,所言、所行、所思無非都是沉淪生死的世間法,一旦見法之後便超昇離生,越凡夫地。向須陀洹的佛弟子尚未見法,嚴格說來還稱不上聖弟子,然而這樣的人已聽聞佛法,已明白思惟、觀察生命的正確方向,雖未得須陀洹果但只要不在短期內早夭橫死,假以時日必能借正確的思惟觀察得證須陀洹果。向須陀洹的修行者無論是隨信行或隨法行,其藉以致力於果證的下手處一樣都是於自身的五受陰以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忍意為認可、接受)。不如一般所想像的:信行人是由信仰而入法、法行人是由研究教義而入法。隨法行的修行者若與隨信行有所不同,那也只差在增上智慧思惟、觀察、忍,請注意這一經是由〈五陰誦〉摘錄來的,也就是說所思惟、觀察的對象是自身的五受陰。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08, 09:29

初向人屬於四雙八輩的賢聖,如果這個都還搞不清楚,就沒有什麽好談的了。

頭像
yangyan
文章: 25
註冊時間: 2006-05-20, 08:00

文章 yangyan » 2006-12-08, 10:06

法次法向除了被解釋為“于五蘊向厭、離欲、滅盡”外,經中沒給出更具體的方法。而八正道卻非常具體,因此大家樂於用它來指導實踐。若單從“流者謂八正道”這句經文來看,未入流者所實踐的,確非真正意義上的八正道。
問題的關鍵是:在實踐的角度上,一個敬信三寶的凡夫修習世俗八正道是否可行?效果如何?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