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陀洹不會犯戒嗎?(1)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07, 11:28

Mahanama 寫:關於弗加沙,沒有證據;至於須深,那可是罪證確鑿。須深為了盜法而假意出家,去僧團臥底,這屬於妄語,也是重大的品德污點,因此他證初果後,立刻向佛陀發露懺悔。
須深在証果前和佛陀的對話是不是在妄語?是不是可以一邊妄語一邊証初果?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07, 11:36

freshman 寫: 按照我對你的了解,早就知道你有此“初向”一說。:D
好吧,就暫時按照你上面所說:獲得初向的方法是四入流支,凡夫由“四入流支”到了“初向”,從而變成了“有學聖人”,再通過行八正道才能斷三結。
那麽,“四入流支”就應該叫做“四向須陀洹道分”而不應該叫做“四須陀洹道分”了。
你看出這其中的問題了嗎?好好再深思一番吧! :lol:
既然你早知,何必再明知故問?這樣的品行是良好的麽?

你都搞不清楚道和果的區別。

須陀洹道就是初向,須陀洹果纔是初果,如果四入流支叫做四須陀洹果分,纔有你所說的問題。

所謂四須陀洹道分,就是只能成就須陀洹道也就是初向的方法。所以你就不要自做聰明了。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2-07, 11:54

shanguan 寫:須深在証果前和佛陀的對話是不是在妄語?是不是可以一邊妄語一邊証初果?
須深向佛陀求教時所說的話固然不是妄語,但他當時尚未發露自己賊住之事,而整個僧團仍處於受他矇騙的狀態。這就猶如一個人用了假學歷進入一家大公司任職,儘管他忠於職守,誠懇待人,他仍然是一個說謊者。須深在證得初果後,才向佛陀發露自己密負盜法任務,來僧團臥底之事,而佛陀也接受了他的懺悔,須深這才完具了其戒行。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07, 12:31

你別忘了,須深進入僧團是經過佛陀同意的,佛陀也知道他來僧團的目的。

你的意思是佛陀允許須深欺騙僧團半個月?

時。眾多比丘出房舍外露地經行。爾時。須深詣眾多比丘。而作是言。諸尊。我今可得於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不

時。眾多比丘將彼須深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今此外道須深欲求於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

爾時。世尊知外道須深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汝等當度彼外道須深。令得出家。時。諸比丘願度須深

所以照你的邏輯,佛陀也成了欺騙僧團的共犯了。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2-07, 13:18

求出家的是須深,而不是佛陀本人。佛陀知道須深的來意,也同意他進入僧團,這無解於須深假意出家,在僧中賊住的事實,否則須深何必懺悔?佛陀看出須深堪受調教,雖知道他來意不正,仍然聽許他受大戒,實屬便宜行事,否則事後佛陀不會告訴他賊住盜法的惡報甚於被刺三百矛。由此更可見『聖戒成就』的信仰性居多,而理性較少。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07, 15:15

Mahanama 寫:求出家的是須深,而不是佛陀本人。佛陀知道須深的來意,也同意他進入僧團,這無解於須深假意出家,在僧中賊住的事實,否則須深何必懺悔?佛陀看出須深堪受調教,雖知道他來意不正,仍然聽許他受大戒,實屬便宜行事,否則事後佛陀不會告訴他賊住盜法的惡報甚於被刺三百矛。由此更可見『聖戒成就』的信仰性居多,而理性較少。
我在經中沒有見到須深犯戒的事實,即便須深是抱著某种目的來的,但他是不是在這半個月裏身體力行的實施了這個目的?

法律上對一個有殺人動機的人就判他爲殺人犯麽?

同樣的,對於犯戒的成立,是要俱足多項條件的,單單有這個想法不能說他就犯戒了,這個學過戒律的都知道。佛陀向他的弟子多次說過惡業有惡報,難道所說的對象都是已經犯了這個惡業的?

這些話只是一種警示罷了。

我不能說在家初果就一定沒有邪婬的動機,但絕對不會有邪婬的實際行爲。但願你不要和我說還有什麽“心戒”,五戒是針對身口上,無關乎心意。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6-12-07, 15:42

佛陀明白說賊住比丘是不得戒,不得戒的意思是沒有戒行的意思〈在制戒之後,賊住比丘被發現是要被逐出僧團的〉。既然是不得戒,自然沒有聖戒成就這回事了。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07, 16:29

佛陀在知道須深的動機的前提下同意須深出家,所以不是被發現的問題,而是明知故犯的問題,佛陀是不是也錯了?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6-12-07, 16:44

若是在制戒之前,那沒什麼對錯的問題,這只是對受戒出家的對象篩選嚴謹於否的問題。

若是在制戒之後,那依照戒律來說,是不能准許須深受戒出家,但是這個事件的時間點應該是無從考察了。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12-07, 17:14

shanguan 寫:既然你早知,何必再明知故問?這樣的品行是良好的麽?

你都搞不清楚道和果的區別。

須陀洹道就是初向,須陀洹果纔是初果,如果四入流支叫做四須陀洹果分,纔有你所說的問題。

所謂四須陀洹道分,就是只能成就須陀洹道也就是初向的方法。所以你就不要自做聰明了。
你還能這樣的狡辯,我還真沒有想到。“道與果”的這種分法是南傳論師們的心得。

回到《雜阿含八四三》來看看原文吧:
“復問舍利弗。謂入流分。何
等為入流分。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四種
入流分
。何等為四。謂親近善男子.聽正
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復問舍利弗。入流
者成就幾法
。舍利弗白佛言。有四分成就
入流者
。何等為四。謂於佛不壞淨.於法不
壞淨.於僧不壞淨.聖戒成就。佛告舍利弗。
如汝所說。流者。謂八聖道。入流分者有四
種。
謂親近善男子.聽正法.內正思惟.法
次法向。入流者成就四法。謂於佛不壞淨.
於法不壞淨.於僧不壞淨.聖戒成就。”

這裏面,“入流分”和“成就四法”之間,有你再(用“初向、道與果”等等)狡辯的余地嗎? :lol: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