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sanfayin
- 文章: 110
- 註冊時間: 2006-08-26, 08:00
文章
由 sanfayin » 2006-12-02, 19:01
freshman 寫:“難提!若聖弟子於佛不壞淨成就,而不上求,不於空閑林中,若露地坐,晝夜禪思,精勤修習,勝妙出離,饒益隨喜;彼不隨喜已,歡喜不生;歡喜不生已,身不猗息;身不猗息已,苦覺則生;苦覺生已,心不得定;心不得定者,是聖弟子名為放逸。”
一個人“不隨喜,歡喜不生;身不猗息;苦覺生;心不得定;”再加上“貪等三毒”。他想不犯戒都難!
有證了三果的聖人,因爲身苦,而想要自殺,單純從戒律來說,是犯戒嗎?
一般人或凡夫僧自殺戒律來說,是犯戒!
證了三果的聖人因爲身苦入于禅定而‘自杀’不是犯戒!
因为他有条件解脱,‘自杀’使他早一点解脱永离轮回!佛陀也记他证果
普通人自杀,这样作只有早一点去轮回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06-12-02, 19:09
sanfayin 寫:一般人或凡夫僧自殺戒律來說,是犯戒!
證了三果的聖人因爲身苦入于禅定而‘自杀’不是犯戒!
凡夫僧自殺是犯戒!
聖人因爲身苦而‘自殺’不是犯戒。
有戒律上的根據嗎?
-
sanfayin
- 文章: 110
- 註冊時間: 2006-08-26, 08:00
文章
由 sanfayin » 2006-12-02, 20:29
戒律上好像找不到这种例子。。。。
不知是否法友认为聖人因爲身苦而‘自殺’是犯戒?
但经文有这样的例子
雜阿含第1091經
相應部第4相應第23經
瞿低迦尊者時受意解脫作證,六度退轉,不欲第七度退轉,遂以刀自殺,得般涅槃,世尊授其第一記。
-
chkao59
- 文章: 62
- 註冊時間: 2006-11-01, 08:00
文章
由 chkao59 » 2006-12-02, 23:06
聽起來有點駭人聽聞!
不過,在沒把握自己證幾果之時(或根本什麼果也沒有)
恐怕不宜行自殺之舉
萬一殺錯了!痛時死時又起瞋惡心.墮苦趣.
那就慘了...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6-12-04, 08:21
freshman 寫:大家還可以仔細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經中記載有很多外道,初聞佛法時,即證初果,在此時,他還沒有機會知道“聖戒”的具體內容,如何去做?哪裏談的上從行爲上“持戒達到毫無瑕疵的程度”?
這是一個好問題。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四雙八士的成就是一種累進的關係,較高果位的聖者必然擁有較低果位聖者的成就;倘若『四不壞淨』是初果四要素,那麼它們也應該是二果、三果、四果的要素,為何經中只在論述初果時提到它,導致形同有兩套驗證初果的標準?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6-12-04, 08:31
freshman 寫:大家還可以仔細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經中記載有很多外道,初聞佛法時,即證初果,在此時,他還沒有機會知道“聖戒”的具體內容,如何去做?哪裏談的上從行爲上“持戒達到毫無瑕疵的程度”?
其實,不只是『聖戒』的具體內容,他甚至不知道佛陀的九個德號,自然也 不知道如何念佛,然而他卻已經證得初果,這是什麼道理?那個與佛陀一起借宿在陶師家中的弗加沙更不得了,直到聽完了法,才知道眼前的沙門就是佛陀,還來不及受大戒加入比丘眾,出門不久就被牛撞死了,結果佛陀記他已證得三果。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6-12-04, 12:11
freshman 寫:【S55:40, 雜855】
「難提!如果完全不具備四不壞淨者,我稱他為外道,屬於凡夫之列。難提!對於聖弟子住於放逸與不放逸之事,我將說明,注意聽。
「是的,世尊!」釋氏難提回答世尊。
世尊說:「難提!什麼叫做聖弟子住於放逸呢?.於對於佛陀,聖弟子具有不動搖的信念,如是:『世尊乃是阿羅漢—應當供養的聖者,真正完美的自覺者,智慧和德行兼備的成就者,善巧地斷除貪瞋癡者,洞悉世間真相者,可調教者的最佳教練,諸天和人類的老師,自覺覺他的佛陀,世間至尊的聖者。』
這是佛教版的『信主得永生』。倘若將經文中的『四不壞淨』置換成『三結盡』,是不是比較合理呢?
-
yangyan
- 文章: 25
- 註冊時間: 2006-05-20, 08:00
文章
由 yangyan » 2006-12-04, 17:20
freshman 寫:“
一個人“不隨喜,歡喜不生;身不猗息;苦覺生;心不得定;”再加上“貪等三毒”。他想不犯戒都難!
即使有犯戒的念頭在初果聖人的心中閃現,他也會憑藉自己的智慧察覺到,用堅強的毅力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而不犯吧。
-
lkjh
- 文章: 649
- 註冊時間: 2005-06-24, 08:00
文章
由 lkjh » 2006-12-04, 19:25
四不壞淨若作四種(永恆)不壞的信心解即與三結斷無不同.
因為只有初果者的信心是永遠不會再失去了的.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06-12-04, 19:42
摩訶男法友提出了幾個很有價值、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是緊密聯系的,當然同時也是非常深入(很難取得共識的)。末學這段時間,心裏一直有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須處理,所以不能真正認真地來參加過于深入的討論。很抱歉!
倘若將經文中的『四不壞淨』置換成『三結盡』,是不是比較合理呢?
這裏先簡單說一說個人對上面這個問題的看法:
『四不壞淨』和『三結盡』都是說“初果”,這是沒有疑問的。只是它們是在不同的角度來說。相對來說,
『四不壞淨』是從通俗的,外在的,淺顯的角度來說。更適用于對法義及法義名詞(比如說,三結、五結、五蘊等等)不熟習的聽衆。
『三結盡』是從精確的(較學術性的),內在的,嚴密的角度來說。適用于對法義及法義名詞(比如說,三結、五結、五蘊等等)較熟習的佛弟子。
它們之間的聯系在于“三結”當中的“疑”結。
我們知道“疑”結是“三結”當中的最後一結,這個結斷不掉,是不可能證“初果”的。這個“疑”,指的就是:
1)對于“佛”所開示的“法”([/color]苦與滅苦)的懷疑、
2)對于有人(“僧”或聖弟子)跟隨“佛”所開示的“法”及“聖戒”真地證到了NIBBANA的懷疑。
這個“疑”結斷了,你才能說,真正地有了“不壞的、淨(完全的)信”
所以說,『四不壞淨』和『三結盡』指的是一個東西,佛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我們也能從中得到相互地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