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間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天上人間

文章 Mahanama » 2006-11-09, 11:04

我是這麼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在摩竭陀國遊化,住在竹林精舍裡。尊夫女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個時候,佛陀藉此因緣,開示了生命無常的法義。

尊夫女是舍衛國人氏。她在十六歲時出嫁,生了四個兒子。她是一位品德崇高又樂行佈施的良家女子,喜好以食物和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供養比丘僧, 也時常去寺院裡打掃環境,給水壺添水,為僧團提供種種的勞務。

尊夫女與生俱來就有少許的宿住智,因此她記得自己前世曾是忉利天上的一位天女,丈夫是一位名叫佩花環天的天子。她還記得有一天,正當佩花環天與他的妻子們在忉利天宮的花園裡採拾花朵,盡情玩樂時,自己因天壽終結而死去,然後受生在人間。因此,她每次供養了比丘僧,做了種種佈施之後,她都會發願,希望來生能再受生於忉利天上,能與她摯愛的佩花環天再續前緣。

有一天傍晚,尊夫女忽然得了急病,當天晚上就去世了。正如她所願,她再度受生於忉利天上,成為佩花環天的妻子。由於人間的一百年只相當於忉利天界的一天,因此這時佩花環天與他的妻子們在花園裡的遊戲還在進行著,而她彷彿只是暫時離開了一會兒。

當尊夫女加入她們之中時,佩花環天問道:『妳剛才去了哪裡?我整個早上都沒看到妳。』她回答道:『親愛的,我因為天壽盡而物化,受生在人間一處名叫舍衛國的地方,成為人類的女子。我十六時嫁給一個男人,為他生了四個兒子。有一天,我得了急病,身壞命終,又在忉利天受生。我在人間時,勤作佈施,發願迴向,希望能與你重逢,如今總算如願以償了。』

比丘們得知尊夫女的死訊,有人悵然若失,也有人感到悲傷。他們去面見佛陀,向他報告此事。這時,有比丘問道:『世尊,這位尊夫女生前樂行佈施,廣造善業,為她的丈夫祈求,請問她往生到哪裡去了?』佛陀回答道:『她已經往生到她的丈夫身旁。』比丘們不解地說:『可是她並沒有在她丈夫那裡啊!』

佛陀回答道:『她祈求的不是人間的這個丈夫,而是她過去生在忉利天為天女時的丈夫,是一位名叫佩花環天的忉利天子。如今,尊夫女已經受生在忉利天上,再度成為佩花環天的妻子。』

聽了佛陀的開示,比丘們感慨地說:『尊夫女早上還在熱心地供養僧團飲食,傍晚卻一病不起!』佛陀開示道:『眾生的生命真是短促,死魔主宰了一切有情。在他們沈溺於種種欲樂,難以饜足時,死魔就臨到他們。』接著,佛陀以韻語說出了以下這段話:

似錦年華,恣意攀折,五陰熾盛,貪樂無饜。當此之時,死魔驟臨,彼人不覺,終為魔勝。


參考資料:原始佛典選譯、南傳法句經。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6-11-09, 16:42

這篇經文看起來有很不錯的祇願造福升天寓意,但是故事本體卻是由第三者角度所描述,是誰呢?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1-09, 20:42

傳述這個故事的第三者是誰已不可考,但這個故事從感性切入,而以揭示苦諦為主旨,不失為教化的好材料。 :wink: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6-11-10, 14:12

也許吧,如果有耐心仔細的看到最後一段完,那就有一些效果了。

頭像
trial
文章: 12
註冊時間: 2006-02-15, 08:00

文章 trial » 2006-11-14, 11:18

雖說文中最後結語,仍指長夜漫漫生死流轉,但當中(勤作佈施,發願迴向)顯示願力的趨向性。

頭像
Avuso
文章: 40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Avuso » 2006-11-14, 22:05

梵法友,

可否藉著這篇尊夫女的故事談談生滅的問題 ? 推動尊夫女再度受生忉利天的習氣是對珮花環天子的愛的執著 , 促使她行善後一再發願 , 果真如願受生 , 是這樣解讀嗎 ?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6-11-15, 15:57

不行,這篇經文寓意大於事實,已經有本生環形的影子,不太能依正常的情形推演,例如「發願」這種事,如果沒有真正觸及過「願力」當中的情形,有時就像亂槍打鳥,經文裡用宿住智補上了這點,這不是普及的現象,基本上還是看經文中的寓意就好,不要像孔夫子硬解詩經,明明風花雪月的歌詞也搞得硬梆梆,而且意義不大。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6-11-15, 18:16

我也覺得這篇的寓意大於現實,在天界重生相對於人間的時間也許真的只有一天早晚的時差,但重生後,還是同一個人,好像沒死過一樣的回來,面貌也沒變,以前的親友都認識她,這樣子聽起來是有點奇怪。不過,因為不瞭解天界的實際狀況,所以,…還是算了,有時候還會讓讀者誤會透過持戒、行善,就可以不斷地在天界重生人們,以這樣的方式,戀人似乎可以長長久久在一起似的。我覺得這都要看讀者怎麼想。

我還看過一個更奇怪的故事,有人想報仇,聽說,持守八關齋戒七日有願必成,為了報仇她就很忍耐地持守七日的八戒,後來,來世轉生為毒蛇,咬死了仇人,我從這個故事,看到了瞋恨的可怕之處,因為瞋恨使得持守善戒的功德變成了害人的工具。不過,基本上,這是不可能的,善法不可能為人所利用,持戒有持戒的功德,這功德基本上會導人清淨向善,何況,八戒還有一條不殺生戒呢?為了報仇而持守八戒真是「亂七八糟」的想法與做法,使這女人轉生為毒蛇,基本上是她個人的瞋恨心所造成,有心想墮落惡道,這根本就用不著持守八戒。可見,這些寓言故事在經據與法義理解上的紊亂程度,後人不察,一傳再傳,越傳觀念越是混亂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1-15, 19:25

Upavana 寫:不行,這篇經文寓意大於事實,已經有本生環形的影子,不太能依正常的情形推演,例如「發願」這種事,如果沒有真正觸及過「願力」當中的情形,有時就像亂槍打鳥,經文裡用宿住智補上了這點,這不是普及的現象,基本上還是看經文中的寓意就好,不要像孔夫子硬解詩經,明明風花雪月的歌詞也搞得硬梆梆,而且意義不大。
我覺得法句經還不失古樸,長老偈、長老尼偈就讓人覺得彷彿每一位阿羅漢都成了詩人。不過,對照佛陀說法常以韻語作總結一事,古印度可能曾有這樣的傳統。

頭像
trial
文章: 12
註冊時間: 2006-02-15, 08:00

文章 trial » 2006-11-16, 17:49

就以願亦只是身見慾貪作為基礎

相對全文而說,結偈實有點無力顯正
因當中含有太多的思緒

:roll: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