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念處怎麼修?
發表於 : 2006-06-24, 07:46
比丘們!比丘如何就感受觀察感受呢?
比丘們!比丘在經歷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快樂的感受。」
在經歷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痛苦的感受。」
在經歷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不苦不樂的感受。」
在他執著於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執著於快樂的感受。」
沒有執著於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快樂的感受。」
在執著於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執著於痛苦的感受。」
沒有執著於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痛苦的感受。」
當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
沒有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
(25)於是他於內部就感受觀察感受,於外部就感受觀察感受,同時於內部、外部就感受觀察感受。因此,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於是他清楚覺知:「這是感受!」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感受觀察感受。
可見,觀察感受並不局限於是不是「清楚」,也不是局限於是不是「痛苦」,在佛法來看,任何感受,不管是苦是樂還是不苦不樂,不管有對這個感受有沒有執著,它都是無常的,也就是苦的。
因爲佛說:當思惟四法本。云何為四。一切行無常。是謂初法本。當念修行。一切行苦。是謂第二法本。當共思惟。一切法無我。此第三法本。當共思惟。滅盡為涅槃。是謂第四法本。當共思惟。如是。諸比丘。當共思惟此四法本。
比丘們!比丘在經歷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快樂的感受。」
在經歷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痛苦的感受。」
在經歷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不苦不樂的感受。」
在他執著於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執著於快樂的感受。」
沒有執著於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快樂的感受。」
在執著於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執著於痛苦的感受。」
沒有執著於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痛苦的感受。」
當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
沒有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
(25)於是他於內部就感受觀察感受,於外部就感受觀察感受,同時於內部、外部就感受觀察感受。因此,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於是他清楚覺知:「這是感受!」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感受觀察感受。
可見,觀察感受並不局限於是不是「清楚」,也不是局限於是不是「痛苦」,在佛法來看,任何感受,不管是苦是樂還是不苦不樂,不管有對這個感受有沒有執著,它都是無常的,也就是苦的。
因爲佛說:當思惟四法本。云何為四。一切行無常。是謂初法本。當念修行。一切行苦。是謂第二法本。當共思惟。一切法無我。此第三法本。當共思惟。滅盡為涅槃。是謂第四法本。當共思惟。如是。諸比丘。當共思惟此四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