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2 頁)
南傳佛教對開悟的說法
發表於 : 2006-04-22, 03:10
由 Dingyi
似乎很少聽到有關南傳佛教大師講述“開悟”這件事到底是表示在佛法修證上到達怎么樣的什么層次?但從看到過許多對開悟的描述又徬彿清楚的知道在佛法的脩行中的確又這種階段,能不能請版主講解一下這到底是一種什么狀態?最近看到一些南傳彿教的大師也又提到開悟的,比如阿姜查尊者。就他提到的這種狀況,似乎和其他開悟者描述的狀況差不多,隻不過他宣揚的修行方式還是以南傳彿法的四念處為基礎,這一點不像其他的宣稱悟后起修的一些說法。還有看到緻光法師的《定慧之路》這篇文章裏描述的也是說以四念處八正道為修行的方法,但是書中提到見道不難,不斷貪嗔只破我見。這裏說的見道好像就是開悟的意思,還說見道可是說成是證到了初果。以下引用文章中的話:“见道,见到什么道呢?就是见到解脱生死的道路。加行道用功修到有一定证悟时,见到解脱生死的道路要如何走。见到路不等于上路了,所以见道以后才上路——修道。”“如果你很仔细地观察身心的因果变化,你会知道你就是在看清楚当下,心中不思维任何道理,对所观的法犹如见亲爹娘那么自信,不须依道理证明。如果你完成了这一点,你就会肯定没有我了。而且,你会肯定地跟自己说:“是我亲自看到一切只是因缘作用而已,身心就是这么回事,不是道理上无我,真的是本来无我。”你会自己确定:“虽然无我,只要有因缘,就会说话、会走路、会造业、会起烦恼。”你看到的都是一系列的因缘变化,一切都无我地在运作,于是,你便见道了。” 這種狀態到底算是修行到暸什么階段?
開悟和證初果的距離是怎么樣的?
發表於 : 2006-04-22, 03:18
由 Dingyi
開悟和證初果究竟是什么關繫,是開悟見道暸就算是證得暸初果還是見道隻后還要繼續依法脩行纔能證初果?開悟到底是意識開髮到什么程度,有沒有確切得解釋?
有誰知道囬復我一下撒。
發表於 : 2006-04-22, 13:45
由 Dingyi
誰能幫我解釋一下我的帖子都放涼暸都沒人囬,再不囬眼看着就沉下去暸,我的問題也提的挺不錯的怎么沒人願意討論一下這個話題呢?
看來隻有自己給自己囬暸。
發表於 : 2006-04-22, 14:02
由 Dingyi
剛剛看暸一篇文章是馬哈希法師的《內觀次第》,從那裏髮現暸一些能對于這種境界的描述,請各位老師看看我所髮現的和大乘所說的開悟是不是一囬事。三、見清淨門
色心辨別智成熟有力時,行人便悟知人我皆不出能覺知境之心及非覺知之色二法,其中並無所謂「我」之體。此智成就「我」(atta)之邪見清除,此名「見清淨」(ditthi-visuddhi)。
2.緣覺智
其後,定(samadhi)慧(nana)增強,行者用功時能辨別因果,觀腹之脹癟及其移動手臂時,能照見其心念之動及隨後之動作,乃悟所動心念為因,引生手臂之移動為果。依此類推,能辨別伸縮四肢、站起及經行等時之動念及其隨後之動作。身但有動,即覺知念為導因,並無人作之因。此辨別因果之智慧名「緣覺智」(paccaya-pariggahanana)。
--------------------------------------------------------------------------------
四、除疑清淨門
心識之動乃因有心所緣境,並身根生識之故。每起觀照,皆覺知其生起為有境可緣,並有身根生能緣心。觀聞聲時,知其生起為有耳能聽及聲可聞,因聞聲故覺照乃生。觀見色時,知其生起乃因有眼及色境,因見色故覺照乃生。因因果果,辨別如是。其餘觀照亦然。此種辨別之智慧亦屬「緣覺智」。諸言、行、覺知,皆無我體(atta-entity ),皆非我作。有關過、現、未三世我體之疑乃不得起,並大部分消釋。此是「除疑清淨門」(kankha-vitarana-visuddhi)。
3.三法印智
其後,定慧增強,將體悟所觀與能觀之滅相。觀腹脹時,立即可見所觀脹與能觀心之消失。觀腹癟、日常運作、經行、四肢曲伸等時,俱見所觀能觀之消失。觀「聞聲」時,所聞聲、聞覺知及能觀心皆滅。觀「見色」「身觸」等,同見能所觀心之滅。乃作如是思維:「過去世未作如是觀,故執諸法為常。今乃知法皆無常,即生即滅。」此名「無常法印智」(anicca-sammasana-nana,徹見實見無常之智)。同時悟生者即滅,無足愛戀,虛不足恃,皆為苦患。這是「苦法印智」(dukkha-sammasana-nana),更悟諸法緣生,不由我作,此即「無我法印智」(anatta-sammasana-nana),使悟無我之理,悟知我身既無常、苦、無我,他身當亦皆然。不停止類此之觀照作意,持續用功,觀慧將迅速進展。
4.恆生恆滅智
前此雖知法之生滅,實際僅當一類相續之色心諸法現起時,見法起之初際及法滅之終際。總覺得所現一類相續法之中際為時頗長。此皆因未明法剎那生滅理之故。今則即時澈見一類法即使相續現行,彼亦剎那剎那生滅不息。其徹悟之道為觀腹脹時,見其脹分二、三或多節而起。觀腹癟、經行、舉足、移前、踩下、四肢曲伸時,同樣見其迅速分成二、三或多節。觀念頭,見所觀之念及能觀之心俱迅歸於滅。觀疼痛,每覺照生起,見所觀之痛及能觀之心俱分數節而滅。此覺知法迅速恆生恆滅之智慧名「恆生恆滅智」(udayabbaya-nana)。
此智一生,覺觀即變得容易自如,毫不費力。此時會見到異光,湧生喜樂,週身輕安。有人甚至會微微飄於空中。這些異常經驗易令人以為已成就特殊觀慧。
--------------------------------------------------------------------------------
五、見道非道智清淨門
如因此自滿沈迷則於觀智進展有障。因此禪修老師須如此告誡未悟之行人:「愛執異光並諸禪悅等,即同邪道,於觀智進展有礙。觀智進展之正道為不斷地修觀。」知所抉擇何為邪道何為正道,名「見道非道智清淨門」(maggamagga-nanadassana-visuddhi,明見何為進趣聖道之正道、何為邪道之智慧)。
Re: 開悟和證初果的距離是怎么樣的?
發表於 : 2006-04-22, 14:11
由 lkjh
Dingyi 寫:開悟和證初果究竟是什么關繫,是開悟見道暸就算是證得暸初果還是見道隻后還要繼續依法脩行纔能證初果?開悟到底是意識開髮到什么程度,有沒有確切得解釋?
一般的說法是聞思修三種慧高了以後,自己自然知道,不知道自然沒有,與斷疑結的意思相同。
終于有人囬暸,感動啊!
發表於 : 2006-04-22, 14:30
由 Dingyi
哦,師兄的話我明白了一些,是不是說開悟的人隻是三結裏斷掉了疑結,並不能說證得初果?還要繼續脩行纔能破賸下得兩結?在下麵得脩行中,不知道是象大乘師父所說得是悟后綿密保任,一有唸起就能看到它並且趕快覺悟囬到自己悟到得境界中。還是依據四唸處逐步來脩行證果?那我很奇怪,他們如果斷了疑惑應該知道下麵用什么法門脩行纔是正確得,為什么感覺普遍得他們都說悟后起休要保護這個悟到得境界並且不斷脩正錯誤慢慢就能了生死?
Re: 終于有人囬暸,感動啊!
發表於 : 2006-04-22, 14:59
由 lkjh
Dingyi 寫:哦,師兄的話我明白了一些,是不是說開悟的人隻是三結裏斷掉了疑結,並不能說證得初果?還要繼續脩行纔能破賸下得兩結?在下麵得脩行中,不知道是象大乘師父所說得是悟后綿密保任,一有唸起就能看到它並且趕快覺悟囬到自己悟到得境界中。還是依據四唸處逐步來脩行證果?那我很奇怪,他們如果斷了疑惑應該知道下麵用什么法門脩行纔是正確得,為什么感覺普遍得他們都說悟后起休要保護這個悟到得境界並且不斷脩正錯誤慢慢就能了生死?
疑結是初果三結裡最後一個。
http://dama.oba.org.tw/f1_01.htm#向初果弟子的程度
......
我們不妨參照瑜珈師地論的內容來揣摩一下,古今印外走在初果之道「前、中、後」段的眾多向初果聖弟子,他們在程度上到底有什麼差別?
一、後段行者—具有「能順生無漏智」,這種智慧能引導人們產生「無漏智」。他們具有屬於世俗的第一等智慧,乃是世俗凡夫中的佼佼者。
二、中段行者—具有「無漏智」,如果穩住於這種智慧,能斷見斷一切煩惱。他們已經超越凡夫「入於正性」,超昇離(異)生,不再墮入三惡道了,但是還沒證得初果。不過,此生他們必將迅速證得初果,不會因為死亡而受到障礙,他們屬於不退轉的向須陀洹。
三、前段行者—具有「無漏智後相續智」,在煩惱斷後,接著會生出解脫智(預流果智)。他們已經如實現見所知之境,所以稱之為「見清淨」,我們不妨稱他們為「準初果聖弟子」,當下即可證得初果。
......
依這裡的解說--
其實只要到了中段穩固住後,還沒到初果就已經必得初果了,跟還沒到四果的初果是必得四果一樣。個人覺得中段可以算有開悟見道吧,只是非完全,還沒到初果而已。
修學要看好多書,查好多佛光大辭典,要用思想改革來解決好多問題的呀!多虧法友的提問,對這個問題我也更清楚了。
Re: 終于有人囬暸,感動啊!
發表於 : 2006-04-22, 15:13
由 lkjh
Dingyi 寫:還要繼續脩行纔能破賸下得兩結?在下麵得脩行中,不知道是象大乘師父所說得是悟后綿密保任,一有唸起就能看到它並且趕快覺悟囬到自己悟到得境界中。?
http://dama.oba.org.tw/forest023_slake.htm
X檔案研究 --- 阿羅漢自殺探微
這篇文章解決了懷疑失去果位的退轉問題,有些問題的相關資料不好找。
謝謝妳啊法友
發表於 : 2006-04-22, 15:15
由 Dingyi
多謝妳啊,今后我也要多看好書。
發表於 : 2006-04-22, 16:45
由 yansong
"一旦現證實相,體證身心的無常、無我,便是開悟,此時滅除了「身見」、「戒禁取」、「疑」這三結。這種開悟不會退轉。"
以上是在:
http://www.insights.org.tw/xoops/module ... t_id=4#q36 的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