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要如何做才算是能夠歸依整個僧團?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um5672000
文章: 46
註冊時間: 2006-04-02, 08:00
聯繫:

請問要如何做才算是能夠歸依整個僧團?

文章 sum5672000 » 2006-04-05, 10:26

現在台灣佛教界各個宗派不同

佛教界中也有一些出家師父所說的並不一定就完全符合佛陀所說的法義

對於這些不具正確知見的出家師父

請問這時候身為在家居士的我們該如何做才適當呢?

是要盲目的順從嗎?

若不順從多數出家師父的見地能算是歸依僧團嗎?

以上問題請教各位法友

淨堂合十

頭像
sum5672000
文章: 46
註冊時間: 2006-04-02, 08:00
聯繫:

文章 sum5672000 » 2006-04-08, 09:59

主題開了這麼久

竟然沒有一個能夠有辦法回應的人

看來貴壇的程度也只不過..........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04-08, 10:13

沒有人回答你,可能是因為你提的問題本身就是就含有謬見。皈依僧的『僧』不是指僧團,而是指四雙八士。從這個意義而言,至少要證得預流果,才能真正實踐皈依僧;一般人只能選擇自己情感上認同的名僧大德去依止或崇拜,而認此為皈依僧,實際上只是宗教信仰的行為。

頭像
sum5672000
文章: 46
註冊時間: 2006-04-02, 08:00
聯繫:

文章 sum5672000 » 2006-04-08, 11:35

請教摩訶男法友:

要如何才能真正得知僧團中有沒有四雙八輩士呢?

頭像
chandragon
文章: 47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chandragon » 2006-04-08, 11:45

sum5672000 寫:主題開了這麼久

竟然沒有一個能夠有辦法回應的人

看來貴壇的程度也只不過..........
摩訶男法友說的很好,以閣下的「程度」提出的「問題」,指不過是想找一個符合自己標準的答案,沒有什麼回覆的價值。
這一點從閣下問題中預留選擇性答案就可得知,這與法庭上律師常用的導引式問話無差別,是問不出什麼正解的,自然不會有人會白費唇舌想扭轉閣下的邪見,音格下不能放棄先入為主的觀感,多說無益。

頭像
chandragon
文章: 47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chandragon » 2006-04-08, 11:49

要得知是否有四雙八士,最正確的方式為:自己先入預流果。

不過在此之前,戒律是檢視僧團中是否有四雙八士的唯一標準。

頭像
sum5672000
文章: 46
註冊時間: 2006-04-02, 08:00
聯繫:

文章 sum5672000 » 2006-04-08, 11:57

感謝你的答案 :roll: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6-04-08, 14:31

sum5672000 寫:主題開了這麼久竟然沒有一個能夠有辦法回應的人,看來貴壇的程度也只不過..........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幾點看法。

一、在這裡沒有任何一個人有義務要回答您的問題。

二、當有人問「一加一要如何才能等於三?」,這種問題是很難讓人去解答的,你應該先反省自己的問題本身是否有問題。

三、論壇本身沒有程度的問題,這只是個溝通工具,只有人才有程度的問題,建議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提升自己的程度。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6-04-08, 15:50

chandragon 寫:要得知是否有四雙八士,最正確的方式為:自己先入預流果。

不過在此之前,戒律是檢視僧團中是否有四雙八士的唯一標準。
不需要先入預流果,記得佛陀責問波斯匿王誤認阿羅漢的那篇經文嗎?
佛陀也僅質問波斯匿王是否有他心智,而他心智只是禪定的附屬品,當然不只如此。
再來是既然佛陀放心的交代波斯匿王以戒行來查核,可見波斯匿王具備完整的戒律觀察知識。
綜合這篇經文,可以看出來,具有戒律的觀察能力,也就是增上戒學,再具備禪定的他心智,就可以觀察他人是否為聖賢僧,換句話說,具備這樣的能力,只要學習到增上意學就可以,到此,還不用入預流應該就可以具備了。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04-08, 16:17

雜阿含1148經的『不得他心智故』,在別譯雜阿含71經裡,作『不善知他心所趣』,意思應該是指無法真正明白他人的內心,而與神通的『他心智』無關。

巴利聖典的Kosalasamyutta-11所載就較為平實,大意謂佛陀告訴波斯匿王:對一個享受著各種五欲之樂的在家人而言,要分辨誰是阿羅漢或已入阿羅漢道,乃是很困難的事。長期的相處,而且還必須努力學習與用心分辨,才能日久見人心。通篇沒有隻字提到禪定與神通。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