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9 頁)

佛陀有否定業力論嗎?(一)

發表於 : 2005-12-29, 23:24
butterfly
seasky說:
~業力論就依附這人之常情而混跡佛法教義中。

我想請問佛陀有否定業力論的說法嗎?或者有修正業力論的說法?
或者有沒有比較可靠正確的業力論是可供採信的?

當佛教經文中沒有肯定它是正確的理論的說法時, 我們能不能採信它?
或者我們只能接受佛陀的說法, 對其他當時己存在的學說都一概認定他們非佛說而予以排除?
又或者可以自己依經文法義來批判或認定佛陀是否否定它? :roll:

還有另一個相似的學說:輪迴---也一併請教.謝謝...

發表於 : 2005-12-30, 15:54
against_ue
業力論?輪迴?請問您這帖是因為seasky以下這帖所發之疑問嗎?
暱稱: seasky
會員名稱: seasky

發表於: 星期四 八月 04, 2005 6:37 pm

「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卷一三‧三三五經)

只有意志行為產生的「影響力」或「延續力」聯繫前陰與後陰,並沒一個真實永恆不滅的主體主宰存在其中。如火種的存在,薪盡火相傳;前異熟滅,後異熟生,有情生命就這樣延續下來。

發表於 : 2005-12-31, 09:26
BBCALL
kamma〈業〉是名詞,巴利文的原意是「做」、「行為」、「工作」
,意味深長的坊間用語還有「建築者」或是「紡織者」的用法,但從
巴利文的語法上來講,幾乎有整個逐漸失去原來意義,而特別顯的十
分曖昧且籠統。

kamma〈業〉這個字,未經任何添加改造的原來含義是指「專門的感
官機能活動」或是「普通的活動」,是用來表示某些機能所展現出具
體力的行為活動,而有「做」、「行為」、「工作」的意義。
如此,
kamma 在作為各宗教的主要思想結構中,便以此為基礎而引述至更廣
與更多。

以 kamma〈業〉同語根的kr(作、為、行)所形成的原語來考察,有
很多,最有名的算是 sankhara〈行〉,這裡先略不談,而應要先知道,
當時為了表達業的概念,各宗派是使用不同的字詞,譬如,彌曼差派
〈Mimamsa〉用 apūrva 來表達業,勝論派〈Vaiwesika〉則用 dharma、
adharma 等語來表達,但作為佛教的用語是 karman ( 巴 kamma ),如
此,可以知道各派所要表達業之重點是不一致的。

業在正法中的含意到底是不是如同此字原有的意義?還是如諸宗派有
添加或引伸為其它的意義呢?像是正理派、勝論派及數論派大致上皆
認為過去的行為活動所產生的力量,就是業,婆羅門則是認為,業是
在自身行為中所存的一種神秘性力量,而佛教呢?我們必須比對及找
尋南北傳的契經,才能夠確定。

比對前應先知道 sankhara〈行〉這個字,是 san + kr 的從格,它如同另
一個字:sanskara意味著準備及神聖,並且在哲學的領域中,它是一種
「創造的概念」或是表示一個「意向」,並且含有「共同的、組成的
作用」,如以複數來說則是含有混和、結合、協同及配合的概念,因
此,本字完整的表達是「必要的特性及狀態的聚集之過程或結果」,
如此而含攝了 kamma 的字義。由於 sankhara 的意義是如此,所以,在
理解上便有了狹義與廣義的分別了。一般而言,在佛教內部,廣義的
sankhara〈行〉是等同 kamma〈業〉之含意,而狹義的 sankhara〈行〉
則用在五蘊中的行蘊,如此,於廣義時, kamma 與 sankhara 在翻譯上
便有互換或交錯使用的情況發生,而與心、意及識的翻譯有同樣之問
題。
如以釐清這樣字源的意義,我們便可以發現,在北傳中,於翻譯
八正道中的正業,有時又譯為正行。

再來,在南北傳的經文中,我們個別發現了世尊對此兩字的定義:

北傳,《雜阿含經》二九八經:

「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

南傳增支部, Nibbedhika Sutta (AN VI.63) -- Penetrative:

「Intention, I tell you, is kamma. Intending, one does kamma
by way of body, speech, & intellect.」


這正說明了業或是行〈廣義的〉的定義便是身口意的造作,而不是其
他等等的造作或活動。而這裡也必須要再說明,世尊的定義並沒有於
像其他宗派在 kamma 之中添加其他種種概念,這裡,是必須強調的,
以及是個大重點,此外,由此定義,可以確立業或是行,是由人所進
行的行為過程或結果,或是,由人的五蘊感官機能所進行之過程或結
果,於此之外,再無任何的添加概念於其中了。


必須要瞭解到,在當時各宗教,已經把業添加了七種概念:

1)業是一種力量。〈自力、他力〉
2)業是一種神秘。〈梵我、尊祐〉
3)業是一種命運。〈宿命〉
4)業是一種關係。〈共力、別力〉【共、別業的問題】
5)業是一種道德公共律。〈善惡因果報〉
6)業是一種形成人格氣質的力量。〈習性、習慣餘勢力〉
7)業是一種絕對。〈可變、不可變〉

雖然,這七種概念是由人的行為〈業原來的意思〉所產生出來的種種
,但是,世尊以正法而出發的說明時,絕對是符合他自己所下的定義
,並堅持其此字的原來之意思,但在經中,與外道或是不明其理的求
教者的用語,則會含有其添加的概念,這是不可不察的,也是非常重
要的,如果,讀者能細心,就能體會出雙方的差異與問題處。

Re: 佛陀有否定業力論嗎?

發表於 : 2005-12-31, 09:56
Dogbert
butterfly 寫:我想請問佛陀有否定業力論的說法嗎?或者有修正業力論的說法?
佛陀曾說眾生都是「隨所作業,各受其報」,做了哪些事,就有相應的果報。後人對於業與果之間關係的種種推論,我想都不是佛陀所說的,看看就好。
butterfly 寫:還有另一個相似的學說:輪迴---也一併請教.謝謝...
苦集聖締的十二緣起,就是在說明眾生如何不斷生死相續的過程。要說它是輪迴也可以,只是注意大家對輪迴的定義是如何。若要完全避免大家對輪迴一詞有理解上的不同造成誤會,用緣起法或是十二緣起來談會比較好。

發表於 : 2006-01-01, 13:28
seasky
業力:

業力論的目的在解釋生命延續的原因,而苦集聖諦所要討論的是生命集起的過程,它們同樣是企圖說明生命流程的學理,但卻是兩套不能相容的系統,於是在此借由對業力論的檢討,來澄清對生命緣起的誤解。

北傳的《契經》三處提到業報:〈雜因誦〉有「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及〈六入誦〉的「有業報而無作者」「業因、業緣、業縛」都未見《相應部》收錄,即使它們有可能是一切有部自派見解,卻也尚未偏離正法的勝義,並且這些與業有關的法語也不能支持現今佛教徒所信仰「善惡終有報」的業力論。

業力論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行善業者應受樂報,造惡業者必受苦報,倘若善行之後承受苦報或惡行之後得享樂報,則是因為今日善行之果未熟而舊時惡報今熟,今日惡行之果未熟而舊時善報今熟。

正法與這些見解並不相容。首先善惡各有報的看法,已與佛陀所說的「諸所有受悉皆是苦」的教導相抵觸。而「所作業不亡」的觀念,更是與「一切行無常、苦是變易法」的法義嚴重衝突。如今「業力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已是絕大多數佛教徒的基本信仰。可是佛陀從不曾說:「行是生死輪迴的根本」。

由佛法正知見的立場而言,業力論是違反緣起法、四聖諦的。它既不符合緣起法的法說、義說;也與四聖諦的真理相扞格,它完全無法納入正法的體系之中。

輪迴(生命流轉):

佛陀正法的生命輪迴觀點:有生死相續的生命輪迴現象,沒有輪迴的主體(無我)。
其餘外道的生命輪迴觀點:有生死相續的生命輪迴現象,有個輪迴的主體(有我)。

事實上,輪迴確實也是生命一種實際的歷程,所有的眾生都不斷地經歷這個過程,可是在重新歷經胚胎細胞分裂的過程後,腦細胞通常無法再記憶前生的事跡。由於無知無覺無有回憶,輪迴反倒成了查無實據的宗教神話。但只因無知無覺無有記憶,便否定輪迴其事未免過於武斷,任何人都對自己的胎兒時期無知無覺無有記憶,是否便依此否定自己曾經歷胎兒階段?

發表於 : 2006-01-01, 20:22
Upavana
butterfly 寫:seasky說:我想請問佛陀有否定業力論的說法嗎?或者有修正業力論的說法?或者有沒有比較可靠正確的業力論是可供採信的?
佛陀所講的生滅說已經不同於業力論,在業力論當中,必須有一個職司審判的單位,不管是閻王或者是冥冥中似有天律的果報,同時也須要一個持續背負業力的主體,也許叫靈魂或者帶業的識,都不是佛陀所說因為五陰旺盛而造成的影響。
業力論不管是自力主宰或他力主宰,都牽涉到類似靈魂的主體問題,佛陀的生滅說卻是否定靈魂主體的論說,所以不論業力論如何修正或重寫,失去了靈魂主體是無法構成業力論的。
在生滅說當中,五陰旺盛熾燃才是真的問題,隨著人的思惟行動,五陰會堆積出各種的方向,當死滅的那念升起,結生識隨即產生,依著死滅五陰所堆積出的方向立即結生,愚蠢的行為依舊愚蠢的發生,也就是說,生滅說裡沒有殺人償命的業力主宰,業力主宰並不實際也不符自然。
butterfly 寫:seasky說:當佛教經文中沒有肯定它是正確的理論的說法時, 我們能不能採信它?
或者我們只能接受佛陀的說法, 對其他當時己存在的學說都一概認定他們非佛說而予以排除?
又或者可以自己依經文法義來批判或認定佛陀是否否定它?
佛陀當遇到某些人因為成見或者經驗套用,造成無法正卻理解佛陀所說的教導時,通常會把他擱置不說。
在經典的判斷上,以實際還存在十五天會議所憑藉的律部,可以找出較正確的經典範圍,再經過交叉比對,事實上佛陀留下的教導並不如想像的多,其中再找到疑似崇拜經驗的經文先行擱置,剩下錯誤的部分少之又少。
如果考慮到當時其他教派所持的論說,恐怕很麻煩,至少有九十六種,既然佛陀當時自外於這些學說,且主要的印度教學派還存在,參考比較一下倒是不妨,吸收使用就重蹈覆轍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印度教聖典至尊奧義書,裡面的上梵與下梵,就是被吸收的完整大乘經典。
butterfly 寫:seasky說:還有另一個相似的學說:輪迴---也一併請教.謝謝...
輪迴相同於業力的地方,就是必須有相類於靈魂的主體存在,這是迥然不同餘生滅說的,在原始經典所應用的輪迴一詞,只是一個形容詞,形容人不停的重複五陰的燃燒與結生。
止息的阿羅漢停住了五陰持續的燃燒,在死亡時不再產生結生識,這才稱作止息,如果使用業力論或輪迴論,是沒有辦法做到止息的,因為理論中剩下的主體不管把他聖化成法身或更神秘的東西,在生滅說裡都是五陰的聚集,換句話說那不是真正的止息。

發表於 : 2006-01-02, 22:36
butterfly
seasky 寫:正法與這些見解並不相容。首先善惡各有報的看法,已與佛陀所說的「諸所有受悉皆是苦」的教導相抵觸。而「所作業不亡」的觀念,更是與「一切行無常、苦是變易法」的法義嚴重衝突。如今「業力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已是絕大多數佛教徒的基本信仰。可是佛陀從不曾說:「行是生死輪迴的根本」。。
諸所有受悉皆是苦, 跟善惡各有報的意思並不衝突, 只不過說明了人間的善報跟惡報都是苦受, 但並沒有反對有善惡報的含意在.

所作業不亡, 也並不是說這個業是永遠存在, 只是說明它在未受業報之前不亡的意思, 跟「一切行無常、苦是變易法」也沒有衝突.

~「業力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已是絕大多數佛教徒的基本信仰...~,
這個你真的有統計過現在大多數的佛教徒都這樣嗎? 如果沒有或只是看過少數幾位, 最好不要作這樣的論斷.
佛說輪迴由無明而起, 由無明而有了行-身口意造作, 在BBCALL文中佛說身口意造作即是業, 於是業力也是生死輪迴的根本這點也沒什麼說不過去, 看不出有什麼不妥, 不過往後推了一層, 解析度差了一點.
seasky 寫:由佛法正知見的立場而言,業力論是違反緣起法、四聖諦的。
如果這只是依您上述幾個說法來抨擊現今的業力說, 我沒有認同感.
但如果您引用的是古代外道的業力論違反緣起法, 我可以認同.

發表於 : 2006-01-02, 22:50
butterfly
謝謝BBCALL詳盡的解說. :D
並給我們貼出以下七種概念:
1)業是一種力量。〈自力、他力〉
2)業是一種神秘。〈梵我、尊祐〉
3)業是一種命運。〈宿命〉
4)業是一種關係。〈共力、別力〉【共、別業的問題】
5)業是一種道德公共律。〈善惡因果報〉
6)業是一種形成人格氣質的力量。〈習性、習慣餘勢力〉
7)業是一種絕對。〈可變、不可變〉

但如果世尊只說了這句...業或是行〈廣義的〉的定義便是身口意的造作.
對業力沒有再有任何下文, 我們似乎也無法得知他反對以上那點.

且如DOGBERT所貼: 佛陀曾說眾生都是「隨所作業,各受其報」
如果這句是真的, 那以上有幾點我們可以根據此句確定它是錯的呢?
或者只能指出括弧後的內容是錯的? 前面七個概說無法予以否定?

有沒有幾個概念加以修正後, 是可以成立的?

發表於 : 2006-01-02, 23:29
butterfly
Upavana 寫:業力論不管是自力主宰或他力主宰,都牽涉到類似靈魂的主體問題,佛陀的生滅說卻是否定靈魂主體的論說,所以不論業力論如何修正或重寫,失去了靈魂主體是無法構成業力論的。
我看了一些現今的業力說法, 都否定業力是存在人身的, 他們的解釋給我隱約的感覺好像是一股與空間 :?: 對應的力量, 不知這樣會不會牽涉到主體的問題?

佛陀有沒有任何否定它的說法? 如果僅以否定主體的存在來否定它們的存在, 我想也有可議之處. 事實上它也可能避開主體論的, 只要不認為得到回報的是同一個主體相續, 而是異陰相續的異陰即可. 如果業力業報的理論真的大錯特錯, 世尊應該如反對主體論一般堅定的提出論點. 事實上佛陀反對的是主體論, 卻說「隨所作業,各受其報」.

記得有人說, 科學家研究中, 將一對粒子分開遙遠, 一個以人力予以反轉, 分開的另一個卻會自動調整跟著反轉, 我不太記得正確的內容, 只覺得我們必須相信這個世上尚有人類不知道的次序存在, 我們對未知的事不迷信, 但要以某種理論予以否定也必須十分慎重, 這樣似乎比較合理.
Upavana 寫:佛陀當遇到某些人因為成見或者經驗套用,造成無法正卻理解佛陀所說的教導時,通常會把他擱置不說。
五蘊這個名詞說明生命的成份, 而業力卻是在分析五蘊合成的人身不同的原因, 可能因為研究業力的內容跟解脫無關, 所以世尊的理論中不理會這一部份. :?:
但如果是無能求解脫, 必需要在人世中流轉的人們, 這個部份的確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也知道很多人相信它, 實際上只因為它的作用對人類來說是正面的.

在覺悟之道中的業力說法, 跟我們在生活上得到有關業力的經驗感覺, 我都覺得它們有極高的可信度. 我想請教各位對其中業力的說法有沒有任何高見, 我們討論現今理論是否有缺失似乎比較有意義.

發表於 : 2006-01-03, 05:42
Upavana
butterfly 寫: 我看了一些現今的業力說法, 都否定業力是存在人身的, 他們的解釋給我隱約的感覺好像是一股與空間對應的力量, 不知這樣會不會牽涉到主體的問題?
「空間對應的力量」看起來像把生物和石頭給等同了起來,而主宰力量成為無法解釋的神秘,一切都可以推為「冥冥中的定數」。
那麼這個空間對應的力量到底有沒有覺知呢?
如果有,那和印度教「梵」的神教精神還不是一樣。
如果沒有,那把生命現象也物化得太離譜粗糙了。
這樣的情形討論有沒有主體實在沒有意義。
butterfly 寫: 佛陀有沒有任何否定它的說法? 如果僅以否定主體的存在來否定它們的存在, 我想也有可議之處. 事實上它也可能避開主體論的, 只要不認為得到回報的是同一個主體相續, 而是異陰相續的異陰即可. 如果業力業報的理論真的大錯特錯, 世尊應該如反對主體論一般堅定的提出論點. 事實上佛陀反對的是主體論, 卻說「隨所作業,各受其報」.
簡單的說,如果佛陀沒有否定的東西就要承認,那佛陀將耗費許多的時間來做這些無謂的否定。

如果是異陰相續,那麼業力算是自作還是他作?如果沒辦法成立自作或他作,那不就推翻一般的業力論,回到佛陀的生滅說了麼?
「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
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
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
乃至純大苦聚滅。」(三三五)
佛陀的說法,是所作所為會影響結生的去向,而不是殺人者必償命的業力說。

「隨所作業,各受其報」想必是截自中阿含鹽喻經的語句:
「隨人所作業則受其報。如是。不行梵行不得盡苦。若作是說。隨人所作業則受其報。如是。修行梵行便得盡苦。所以者何。若使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云何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謂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壽命甚短。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

中阿含經與長、增一,較正確的來說,應該是早期的論,許多內容與雜阿含及律部重疊,有些內容與雜阿含衝突,其中也會看到一些佛滅後的敘述,像鹽喻經的情形已經有些偏離,這種狀況還是以雜阿含為主。
butterfly 寫: 記得有人說, 科學家研究中, 將一對粒子分開遙遠, 一個以人力予以反轉, 分開的另一個卻會自動調整跟著反轉, 我不太記得正確的內容, 只覺得我們必須相信這個世上尚有人類不知道的次序存在, 我們對未知的事不迷信, 但要以某種理論予以否定也必須十分慎重, 這樣似乎比較合理.
佛陀曾經握著一把樹葉,問比丘們是手裡的樹葉多還是廣大樹林裡的樹葉多?
比丘們的回答當然是廣大的樹林多。
佛陀告訴比丘們,佛陀所作的教導,就像握在手中的樹葉一樣,雖然少但是對學習止息生滅的比丘們有益;廣大樹林的葉子雖多,卻和學習止息的比丘無關,沒有任何的好處。
佛陀教導的是止息,有確立的目標,與未知廣大樹林裡的眾多葉子,無關。
butterfly 寫: 五蘊這個名詞說明生命的成份, 而業力卻是在分析五蘊合成的人身不同的原因, 可能因為研究業力的內容跟解脫無關, 所以世尊的理論中不理會這一部份.
但如果是無能求解脫, 必需要在人世中流轉的人們, 這個部份的確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也知道很多人相信它, 實際上只因為它的作用對人類來說是正面的.
在五陰死滅的時候,已經堆積出該結生的方向,由產生的結生識結生新的五陰,如果把業力解釋為前一個五陰的活動,那也可以,但是他無法跟著跑,不能滿足一般的業力論,只會影響結生方向。
佛陀所謂的解脫是止息,讓五陰死滅後不產生結生識,也就不再有新的五陰,如果有必須還完的業債,佛陀的止息法就不會說「不待時節」了。

事實上佛陀的止息之法並不是很艱難,問題是出在許多人無法接受止息,畢竟止息沒有一般所謂的好處,大多數的人雖然明白有結生必有死滅,卻還是喜愛五陰所帶來的各種樂趣,違背佛說的極樂世界迎合了這種人的口味,問題是佛陀的生滅說是依照事實而來,天堂卻是由理想而來。
butterfly 寫: 在覺悟之道中的業力說法, 跟我們在生活上得到有關業力的經驗感覺, 我都覺得它們有極高的可信度. 我想請教各位對其中業力的說法有沒有任何高見, 我們討論現今理論是否有缺失似乎比較有意義.
老實講,在原始佛教中並沒有所謂的「覺悟之道」,解脫的止息之法已經由佛陀悟出教導給大家,我們不必再重複錯誤去悟些什麼,止息一切都有次序可循的,結果也一定與作為導師的佛陀相同。
只有部分大乘由於將解脫錯綁在禪定上,才會產生既困難又危險的覺悟之路,由於他的理論比較接近淨化理論,所以業力是必須的,問題是不學止息之法的人,在剝除所有的業力以後,期待剩下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