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大德好。在下在之前看到初果的相关表现时,在下注意到没有“恐惧”或者“惶恐”这一点。
令在下比较疑惑的是这里的“没有恐惧”是指能察觉到一瞬间的恐惧,因立刻忆念其无常使得恐惧消失/没有跟着恐惧走。还是说单纯的完全没有恐惧的念头产生。
在下在实修的时候,有看到一个这样的道路“心自然而然的知道无常等,所以不会被外界所吸引而保持一种平静。”(大概就是像这样的一个心境)还有一个比较低的阶段,就是还需要一部分心力去忆念无常等来治对。
有两种情况:
1.有的人虽然有无常我这个观念,也体会到了。但是他有的时候心被外界影响,这个无我的知见暂时不在心中,他此时就会被吓到。
但是这个人可以很快反应过来,提起无我的知见。也许恐惧还在,但是不会跟着走(或者恐惧就灭了)。
2.这个人甚至连一瞬间恐惧的念头都不会升起。
那么初果究竟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呢?
以上便算是在下的疑惑,谢谢法友们抽出时间来看这个贴。
一个佛学初学者的关于初果的疑惑
Re: 一个佛学初学者的关于初果的疑惑
在下試著回答你的問題,你參考看看。
任何的修行次第,並非是肉眼就可以看出來,除非你是佛陀,否則對方的修行次第在哪裡,在下可以跟你保證,你絕對看不出來,所以說你看到的初果,沒有恐懼這一點,在下必須為你打個問號。
要成為須陀洹必須斷三結,這三結是指身見、戒禁取、疑,然而斷三結不能只靠著自身的感覺去評估,如果只是靠著自身的感覺去評估,而說自己是須陀洹,那麼恐怕會犯了未證言證的大妄語,如果藉由這些妄語去追逐自己的利益,那未來恐怕會有不好的因果,宜慎之。
再來你說,你觀察到初果的人沒有恐懼,你連是不是初果都不能夠肯定,那別人的心裡面,有沒有恐懼,你怎麼會知道呢,所以你問的這個問題,等於白問。
例如在戰場上衝鋒陷陣視死如歸的士兵,他們連死都不怕,那心裡面自然沒有恐懼,難道那一些衝鋒陷陣的士兵都是須陀洹嗎?
再來你說,你常常觀察無常以及無我,你認為因為(無我)所以沒有恐懼,在下認為你對於(無我)這個名詞的理解是完全錯誤的,在下有開一個(自問自答)的主題,裡面有一個是(既然無我何必修行)的問題,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去看看。
任何的修行次第,並非是肉眼就可以看出來,除非你是佛陀,否則對方的修行次第在哪裡,在下可以跟你保證,你絕對看不出來,所以說你看到的初果,沒有恐懼這一點,在下必須為你打個問號。
要成為須陀洹必須斷三結,這三結是指身見、戒禁取、疑,然而斷三結不能只靠著自身的感覺去評估,如果只是靠著自身的感覺去評估,而說自己是須陀洹,那麼恐怕會犯了未證言證的大妄語,如果藉由這些妄語去追逐自己的利益,那未來恐怕會有不好的因果,宜慎之。
再來你說,你觀察到初果的人沒有恐懼,你連是不是初果都不能夠肯定,那別人的心裡面,有沒有恐懼,你怎麼會知道呢,所以你問的這個問題,等於白問。
例如在戰場上衝鋒陷陣視死如歸的士兵,他們連死都不怕,那心裡面自然沒有恐懼,難道那一些衝鋒陷陣的士兵都是須陀洹嗎?
再來你說,你常常觀察無常以及無我,你認為因為(無我)所以沒有恐懼,在下認為你對於(無我)這個名詞的理解是完全錯誤的,在下有開一個(自問自答)的主題,裡面有一個是(既然無我何必修行)的問題,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去看看。
Re: 一个佛学初学者的关于初果的疑惑
感谢法友的回复,一陣風 寫: ↑2023-09-28, 18:46在下試著回答你的問題,你參考看看。
任何的修行次第,並非是肉眼就可以看出來,除非你是佛陀,否則對方的修行次第在哪裡,在下可以跟你保證,你絕對看不出來,所以說你看到的初果,沒有恐懼這一點,在下必須為你打個問號。
要成為須陀洹必須斷三結,這三結是指身見、戒禁取、疑,然而斷三結不能只靠著自身的感覺去評估,如果只是靠著自身的感覺去評估,而說自己是須陀洹,那麼恐怕會犯了未證言證的大妄語,如果藉由這些妄語去追逐自己的利益,那未來恐怕會有不好的因果,宜慎之。
再來你說,你觀察到初果的人沒有恐懼,你連是不是初果都不能夠肯定,那別人的心裡面,有沒有恐懼,你怎麼會知道呢,所以你問的這個問題,等於白問。
例如在戰場上衝鋒陷陣視死如歸的士兵,他們連死都不怕,那心裡面自然沒有恐懼,難道那一些衝鋒陷陣的士兵都是須陀洹嗎?
再來你說,你常常觀察無常以及無我,你認為因為(無我)所以沒有恐懼,在下認為你對於(無我)這個名詞的理解是完全錯誤的,在下有開一個(自問自答)的主題,裡面有一個是(既然無我何必修行)的問題,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去看看。
可能是我之前写的没有表达清楚,我并没有确认自己是初果,不好意思。
至于关于提到的初果的表现,这是我在一篇文章里找到的,名字叫初果及初果之后。以下是其中的内容:
[阿难尊者对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那说] “一位受到圣者良好教育的弟子,当有了这四种(初果)素养,就不会有恐惧、惊惶,面于来世,不会怕死。”
----SN LV 27(相应部)
“于是,有这样的情形,一个人不再有疑问、混淆,已经对真法确认无疑。接着他染了重病。他在染了重病时,心想,‘我已经没有疑问、混淆了。我已经对真法确认无疑。’他不会忧伤、不受折磨、不会哭泣、捶胸、狂乱。这也是一个临终前对死亡不惧不怕的人。”
----AN IV 184 (增支部)
关于您提到的断三结,这个我也是知道的。但是就如上所说,“没有恐惧”这是我疑惑的一个点。我认为这个也可以算鉴定标准中的一项,但是我却不知道它的范围是什么。所以争对这个没有恐惧我才会有所疑问。
在没有正念的情况下,恐惧真的不会产生吗?
总而言之,谢谢您的回复。
Re: 一个佛学初学者的关于初果的疑惑
雜阿含有兩處提到恐怖:
A. 若比丘成就此四力者,得離五恐怖,何等[為]五?謂:不活恐怖、惡名恐怖、眾中恐怖、死恐怖、惡趣恐怖,是名五恐怖。」--------->但是好像沒有相對應巴利文,跟四力也對不上 (雜阿含670經)
B. 什麼是熄滅的五種恐懼和危險?比丘們啊,不殺生……不予不取……不邪淫……不妄語……戒除發酵和蒸餾等致醉物 ……這五種恐懼和危險都被消除了----------> 這個有相對應巴利文 (雜阿含845經)
須陀洹具足四種入流支:
他具足哪四種入流支?在此,諸比庫,聖弟子已對佛……對法……對僧伽……堅定信心,並具足戒德。受到聖者的喜愛。他具有這四種入流支。
其中”具足戒德“,就足以讓他遠離及熄滅“五種恐懼和危險”
A. 若比丘成就此四力者,得離五恐怖,何等[為]五?謂:不活恐怖、惡名恐怖、眾中恐怖、死恐怖、惡趣恐怖,是名五恐怖。」--------->但是好像沒有相對應巴利文,跟四力也對不上 (雜阿含670經)
B. 什麼是熄滅的五種恐懼和危險?比丘們啊,不殺生……不予不取……不邪淫……不妄語……戒除發酵和蒸餾等致醉物 ……這五種恐懼和危險都被消除了----------> 這個有相對應巴利文 (雜阿含845經)
須陀洹具足四種入流支:
他具足哪四種入流支?在此,諸比庫,聖弟子已對佛……對法……對僧伽……堅定信心,並具足戒德。受到聖者的喜愛。他具有這四種入流支。
其中”具足戒德“,就足以讓他遠離及熄滅“五種恐懼和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