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謙與憍慢
發表於 : 2005-09-05, 22:21
自謙與憍慢的分析
憍是染著自我之事物的貪心,以及使心高舉之精神作用。
慢是心理行為現象
出現[貶損或貶抑]之意或發之於身口的輕侮行為,屬於瞋心
必出現於評估比較
憍慢出現時,分析起來是--在評估比較的情況下,生起貪心高舉心與瞋心
--------------------------------------------------------------
出現時有數種條件,或有或無
1誠實或非完全誠實,通常為強說自己較高勝,然而也有認輸亦仍輕慢他人之卑慢現象
2自覺或不自覺
自覺或不自覺的貶抑他人的瞋性傷害行為
是社會各層面常常出現的負面現象,但是許多人並不了解[貶抑]是損害他人的瞋心,以致於許多爭風吃醋的悲劇發生後,當事人依然不甚了解事件之起因,令人惋惜
慢心很可能是與邪見互為表裡的潛伏存在著,儘管它們不能共存於同一心[慢是五鈍使推求性鈍],比如瞧不起某些人並認為某些人該被傷害的荒謬心理,很可能與邪見互為表裡的潛伏存在著而相互增強
--------------------------------------------------------------
二層面
1表示表達表現之假性層面---表面上的假性表現,非實際事物
自謙與憍慢都是在表現的比較上的假性表示 與事實有相反的性質
自謙者言己卑劣 但事實不然
憍慢者言己尊勝 但事實不然
她們都只是一種表現表達 或名位等假性事物的執著或不執著而已
2實際現實面
脫離假性表現表示上之貪著的離貪行為 尊視他人之無瞋行
言己為卑 是善向的正確行為
反之 高舉自心之憍為貪 貶抑他人之慢為瞋
言己為尊 是惡性的錯誤行為
實際上 人的地位與價值仍是要看實際的狀況 自謙或憍慢種種的假性表達
並不影響人真正的地位與價值
如凡夫增上慢 說自己是聖者 並不會真正變成聖者
聖者自謙無德 但不是真的無德.
---------------------------------------------------
學習自謙是快樂與良好品性增長的開始;態度傲慢即無從得樂,末學研究分析再加上深思甚久的時間後才漸漸的了解憍慢的詳細意義,實是慚愧,貼上研析心得,也希望諸位大德亦不吝分享意見.
參考資料
印順法師 佛法概論10
貪是有情自體與環境的染著;癡──無明是對於有情無情到一切事理的蒙昧;瞋是對他──
他人的不能關切,不能容忍的敵視
修 心 八 偈 第 二 偈
每 與 他 人 交 往 時 ,
我 要 自 視 為 最 卑 ,
並 從 我 心 極 深 處 ,
敬 重 他 人 為 至 尊 。
http://www.xizang-zhiye.org/b5/comp/cibei/13.html
憍
謂不對他人,而僅對自己之種性、色力、財位、智才等有所染著,使心高舉之精神作用。
即對自己之長處產生傲慢自大之心理。反之,對他人心起高慢,則稱慢。
http://sql.fgs.org.tw/webfbd/text.asp?Term=憍
慢
即比較自己與他人之高低、勝劣、好惡等,而生起輕蔑他人之自恃之心,稱為慢;亦即輕蔑、自負之意。
http://sql.fgs.org.tw/webfbd/text.asp?Term=慢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邪見、慢:這兩種心所只出現於貪根心,因為它們都涉及某種程度對五蘊的執著。然而這兩者呈現相對的本質,由此它們不能共存於同一心。邪見生起於錯誤地識知,即不依真實相分析諸法;我慢則生起於自我評估,即認為自己比別人優越、不如、或與別人同等。邪見肯定存在於四種與邪見相應的貪根心;慢則不一定會存在於四種與邪見不相應的貪根心,雖然它不會生起於其他心,但這些心生起時它不一定也跟著生起。
http://140.116.5.200/~lausinan/Tipitaka ... vaggo2.htm
五鈍使
推求之性鈍拙
http://sql.fgs.org.tw/webfbd/text.asp?Term=五鈍使
憍是染著自我之事物的貪心,以及使心高舉之精神作用。
慢是心理行為現象
出現[貶損或貶抑]之意或發之於身口的輕侮行為,屬於瞋心
必出現於評估比較
憍慢出現時,分析起來是--在評估比較的情況下,生起貪心高舉心與瞋心
--------------------------------------------------------------
出現時有數種條件,或有或無
1誠實或非完全誠實,通常為強說自己較高勝,然而也有認輸亦仍輕慢他人之卑慢現象
2自覺或不自覺
自覺或不自覺的貶抑他人的瞋性傷害行為
是社會各層面常常出現的負面現象,但是許多人並不了解[貶抑]是損害他人的瞋心,以致於許多爭風吃醋的悲劇發生後,當事人依然不甚了解事件之起因,令人惋惜
慢心很可能是與邪見互為表裡的潛伏存在著,儘管它們不能共存於同一心[慢是五鈍使推求性鈍],比如瞧不起某些人並認為某些人該被傷害的荒謬心理,很可能與邪見互為表裡的潛伏存在著而相互增強
--------------------------------------------------------------
二層面
1表示表達表現之假性層面---表面上的假性表現,非實際事物
自謙與憍慢都是在表現的比較上的假性表示 與事實有相反的性質
自謙者言己卑劣 但事實不然
憍慢者言己尊勝 但事實不然
她們都只是一種表現表達 或名位等假性事物的執著或不執著而已
2實際現實面
脫離假性表現表示上之貪著的離貪行為 尊視他人之無瞋行
言己為卑 是善向的正確行為
反之 高舉自心之憍為貪 貶抑他人之慢為瞋
言己為尊 是惡性的錯誤行為
實際上 人的地位與價值仍是要看實際的狀況 自謙或憍慢種種的假性表達
並不影響人真正的地位與價值
如凡夫增上慢 說自己是聖者 並不會真正變成聖者
聖者自謙無德 但不是真的無德.
---------------------------------------------------
學習自謙是快樂與良好品性增長的開始;態度傲慢即無從得樂,末學研究分析再加上深思甚久的時間後才漸漸的了解憍慢的詳細意義,實是慚愧,貼上研析心得,也希望諸位大德亦不吝分享意見.
參考資料
印順法師 佛法概論10
貪是有情自體與環境的染著;癡──無明是對於有情無情到一切事理的蒙昧;瞋是對他──
他人的不能關切,不能容忍的敵視
修 心 八 偈 第 二 偈
每 與 他 人 交 往 時 ,
我 要 自 視 為 最 卑 ,
並 從 我 心 極 深 處 ,
敬 重 他 人 為 至 尊 。
http://www.xizang-zhiye.org/b5/comp/cibei/13.html
憍
謂不對他人,而僅對自己之種性、色力、財位、智才等有所染著,使心高舉之精神作用。
即對自己之長處產生傲慢自大之心理。反之,對他人心起高慢,則稱慢。
http://sql.fgs.org.tw/webfbd/text.asp?Term=憍
慢
即比較自己與他人之高低、勝劣、好惡等,而生起輕蔑他人之自恃之心,稱為慢;亦即輕蔑、自負之意。
http://sql.fgs.org.tw/webfbd/text.asp?Term=慢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邪見、慢:這兩種心所只出現於貪根心,因為它們都涉及某種程度對五蘊的執著。然而這兩者呈現相對的本質,由此它們不能共存於同一心。邪見生起於錯誤地識知,即不依真實相分析諸法;我慢則生起於自我評估,即認為自己比別人優越、不如、或與別人同等。邪見肯定存在於四種與邪見相應的貪根心;慢則不一定會存在於四種與邪見不相應的貪根心,雖然它不會生起於其他心,但這些心生起時它不一定也跟著生起。
http://140.116.5.200/~lausinan/Tipitaka ... vaggo2.htm
五鈍使
推求之性鈍拙
http://sql.fgs.org.tw/webfbd/text.asp?Term=五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