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2 頁)

信施和由信施

發表於 : 2005-08-14, 01:45
Padma
為一個課程做報告遇到些疑難…

中阿含梵志品須達哆經第四中提到信施和由信施,想知道它們的分別。
http://www.buddhist-canon.com/SUTRA/AHan/T010678a.htm

另外,增壹阿含經 (卷12) 三寶品第二十一(二)T02, p0602c提到三福之業。其中思惟為福業中提到修行念覺意,依無欲,依無觀,依滅盡,依出要。修法覺意,猗覺意,定覺意,護覺意,都是依無欲,依無觀,依滅盡,依出要。不完全明白它的意思。不祇是字面上的意思,例如無欲,無觀,滅盡,出要在這裡的實際意思(例如,滅盡是涅槃嗎?無欲是指五欲嗎?),也不十分明白依它們來修念覺意,法覺意,猗覺意…等等,是甚麼意思。
http://www.buddhist-canon.com/SUTRA/AHan/T020602c.htm

希望這裡有高人幫忙。先行謝過!

Re: 信施和由信施

發表於 : 2005-08-16, 18:09
Dogbert
Padma 寫:中阿含梵志品須達哆經第四中提到信施和由信施,想知道它們的分別。
這個部份我認為按字面解釋即可。

信施:相信佈施能有善的業報。
由信施:經由相信佈施,而行布施。

發表於 : 2006-06-09, 15:19
建山明
也請教一個與佈施有關的問題:

《雜阿含》297 經:
  摩訶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優婆塞捨具足?」
  佛告摩訶男:「優婆塞捨具足者。為慳垢所纏者。心離慳垢。住於非家。修解脫施.勤施.常施。樂捨財物。平等佈施。摩訶男。是名優婆塞捨具足。」

請教:

優婆塞是在家的,而這裡說,優婆塞捨具足者,「住於非家」,是什麼意思呢?

發表於 : 2006-06-09, 16:08
Dogbert
「住於非家」就是不住在家裡的意思,通常指出家的比丘。他們都住在樹下、塚間、空屋、空地、居士提供的房子等等的地方。問題是在家居士沒有出家,平常不會離家而住,這句話就很奇怪了。

印順法師的解釋可以參考一下,他的解釋我覺得也說得通。他說住於非家是:「心住非家」,即不作家庭私產想,在家信眾必須心住非家,才能成出離心而向解脫。

發表於 : 2006-06-09, 17:58
BBCALL
SN. 55. 37. Mahānāma中的同一句話:

「摩訶男!於此有優婆塞,以離慳吝垢穢之心住於家,常施、親手施、喜棄捨、應乞、喜分與佈施。摩訶男!依此為優婆塞棄捨具足。」

可參考。

發表於 : 2006-06-09, 18:08
Dogbert
對照巴利文版本就清楚多了,看起來巴利文版本的文意比較通順。

發表於 : 2006-07-12, 17:41
Honesty
Dogbert 寫:對照巴利文版本就清楚多了,看起來巴利文版本的文意比較通順。
非家在雜阿含經的翻譯中一直有特定意義。
出現在特定的許多經文中,都是描述出家過程的一個特定的看法與意涵,例如下面經文。

雜阿含十五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卻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今當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修不放逸。修不放逸已。當復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鬚髮。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為究竟無上梵行。現法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雜阿含一一四四
如是我聞
.............
尊者摩訶迦葉語阿難言。我自出家。都不知有異師。唯如來.應.等正覺。我未出家時。常念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知在家荒務。多諸煩惱。出家空閑。難可俗人處於非家。一向鮮潔。盡其形壽。純一滿淨。梵行清白。當剃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以百千金貴價之衣。段段割截為僧伽梨。若世間阿阿羅漢者。闇從出家。我出家已。於王舍城那羅聚落中間多子塔所。遇值世尊正身端坐。相好奇特。諸根寂靜。第一息滅。猶如金山......................
***********************************
"家"字在口語化的言語中,還會有隱喻著安穩依靠之處所,並非單指家庭與住家等意思。

在生死汪洋中,真正的家(真正的安穩依靠),並非是這個世俗之家,所以才有所謂的(正)信家.非家.出家.學道。這樣的文句。


所以可以知道非家表達的並不是指住於俗家裡或出家生活的意義,而是指具足正信,相信並明瞭這世俗的依靠與安穩的家並不是真正的依靠安穩處,具有這樣的認同的修行者,安住於這樣的心念中生活,就稱為住於(信家)非家,住於非家的行者有沒有出家則不一定,巴利文版本的翻譯或許比較通順,但是其中隱含的更深的意義卻被去除了,這個部份在真實的修行中很重要,學人必須要找到真正的家,不然正道修行就不會成就,但是這個部份沒什麼人注意到就是了。

發表於 : 2006-07-12, 19:33
Dogbert
你把信家的「家」解釋成「世俗的、非真正的安穩依靠」,非家的「家」解釋成「真正的安穩依靠」。

兩個名詞,相同的「家」字,卻有兩個完全相反的意義,不知道你這樣解釋的標準在哪裡?

再來就是出家的家,若是按照你的解釋,那就變成不倫不類了。若是不按照你上面的解釋,那「信家.非家.出家」的三個家就有三種不同解釋,這種解釋經文的方式是對的嗎?

發表於 : 2006-07-12, 20:51
shanguan
個人以爲“信家非家,出家”的解釋如下:

認識到世俗之家並非是真正的歸依處,所以決定離開這個世俗之家去尋找真正的歸依處。

發表於 : 2006-07-13, 00:07
Dogbert
「信家、非家、出家學道」這句話在律部有很多相同或類似的句子,有些句子意義比這個要明白很多。

例如《四分律》說「...我今寧可剃除鬚髮披袈裟以信捨家入非家道。...」。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說「...若出家者。剃除鬚髮以正信心從家至非家。...」、「...便以正信捨家趣非家。...」

這裡的家其實就是住家或是家人眷屬的意思,非家就等於出家。這些都是描述出家眾所使用的名詞,現在卻出現在描述在家居士的經文中,而且也僅止一篇,說居士要「住於非家」,自然讓人很迷惑。

個人認為此非家應該跟描述出家眾的彼非家沒什麼關係,也因為兩者沒有關係但用字又相同,導致經文意義難以理解。

我們重新看經文的上下文:心離慳垢。住於非家。修解脫施.勤施.常施。樂捨財物。平等佈施。

「心離慳垢。住於非家」看起來是一句有上下關聯的句子,即住於非家的「東西」其實是指上一句那個離慳垢的心。而且家還有「私人財物」的意義。所以印順法師解釋是「心不作家庭私產想」其實是說得通的。

當然,說得通不代表就是如此,只是提供另一個解釋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