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諦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night
文章: 105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四聖諦

文章 night » 2005-08-10, 22:47

四聖諦:苦,苦集,苦滅,苦滅道跡


★苦:逼迫性,有八苦,能逼迫身心苦惱

1.生苦-母親懷胎十月辛苦,出生生存競爭之苦,六根不得完具苦(身心障礙)
貧窮生活苦,升學求職苦,人際關係苦。
2.老苦-色身一天一天衰老,人老珠黃,氣血衰敗,體力智力衰退,身上長老人斑。
3.病苦-身心受到意外傷害而殘廢,或得了輕病重病,近視蛀牙六根功能減退喪失,
乃至癌症愛滋病中風半身不遂植物人,而必須看病治療。
4.死苦-有橫死或自殺,有善終,四大分離,身死神滅,來世六道異陰相續。
5.愛別離苦-與心愛的事物或親人生離死別,別離的痛苦。
6.怨憎會苦-與怨恨的事物或仇人冤家路窄,合會的痛苦。
7.求不得苦-心中所欲,勤加努力而仍無法如意獲得,所求不得的痛苦。
8.五陰熾盛苦-色身、感受、思想、行為,心識,熾燃興盛的痛苦
色身的疲勞,痛苦的感受,怨恨的想法,雜惡的行為,熾燃的心識創傷。


★苦集:招感性,有十結使,能招感生生世世之八苦

結使-愛與欲相應,心恆染著,為愛欲所纏縛驅使

五下分結:
1.身見-認為五陰六入自身,是我、是我所有、相互存在。
2.戒禁取見-認為持守苦行邪戒禁,能滅罪得福,生天解脫。
3.疑-認為世間-常、樂、我、淨,疑惑四聖諦-無常、苦、非我、空。
4.欲愛-對於欲界淫欲的喜貪愛。
5.嗔恨-憤怒怨恨,火氣大。

五上分結:
1.色愛-對於色界四禪定的喜貪愛。
2.無色愛-對於無色界四空定的喜貪愛。
3.掉舉-心浮氣燥,散亂不定。
4.我慢-自尊自大,輕慢他人。
5.無明-愚癡邪見,對於苦集滅道味患離,不如實了知。


★苦滅:可證性,有四果聖眾,命終不墮三惡道

斷結:愛欲結使(貪嗔癡)永盡無餘,不復再造

1.須陀洹(七返):身見、戒禁取見、疑,三結斷,
命終不墮三惡道,而生欲界六天
天上人間極七往返,必得四果漏盡。

2.斯陀含(一來):身見、戒禁取見、疑,三結斷、貪嗔癡薄弱,
命終不墮三惡道,而生欲界六天
天上人間一往來已,必得四果漏盡。

3.阿那含(不還):身見、戒禁取見、疑、貪、嗔,五下分結斷,
命終不墮三惡道,而生色界五淨居天
於彼不還天,必得四果漏盡。

4.阿羅漢(無生):色愛、無色愛、掉舉、我慢、無明,五上分結斷,
命終不墮三惡道,而入無餘涅槃滅度。
具六通三明:
漏盡明,宿命明,天眼明
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


★苦滅道跡:可修性,可修習八正道來斷結

《雜阿含784,785》

1.正見:有惠施,有齋戒,有咒說善願。
有善行,惡行,有善惡行果報。
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有父母親,有眾生出生。
有須陀洹向善向,乃至阿羅漢果善到。
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自知不受後有。

2.正思惟:離貪愛,離怨恨,離惱害。

3.正語:離謊話,離惡罵,離雜穢語,離兩舌。

4.正業:離殺生,離不與取,離邪淫。

5.正命:如法如律求得飲食,衣物、臥具、湯藥,非不如法,不如律。

6.正精進:欲願,精勤,方便(對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堪能常行不退。

7.正念:隨時隨地憶念不忘,專一繫念十念(佛法僧戒施天,休息安般身非常死)

8.正定:不狂亂,攝持調伏,寂靜止息,專注一心


註:
四聖諦請參閱-
No. 125 增壹阿含經
四諦品1,等趣四諦品1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Re: 四聖諦

文章 seasky » 2005-08-20, 18:04

night 寫:《雜阿含784,785》

1.正見:有惠施,有齋戒,有咒說善願。
有善行,惡行,有善惡行果報。
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有父母親,有眾生出生。
有須陀洹向善向,乃至阿羅漢果善到。
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自知不受後有。
何謂正見?北傳《雜阿含》寫得冗贅、囉嗦且不正向涅槃,那些『有施、有說乃至有阿羅漢善到、善向』等一大套說詞,一讀就讓人覺得帶有說服居士佈施修行人必有好報的味道。沒錯,它們當然也是事實,但拿這個來作為正見的內容未免太沒志氣了點。南傳《相應部》就好多了,它說見苦聖諦、見苦集聖諦、見苦滅聖諦、見苦滅道跡聖諦就是正見。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5-08-20, 21:42

詳細不等於冗贅、囉嗦;更不等於不正向涅槃。雜阿含784經不是只說佈施而已,785經則說得更清楚。

佛陀教導在家居士都是先說佈施、持戒,並說這樣做可以後世得安樂。若是對方可以接受,則繼續說更深入的法義。這兩者本來就不是互相衝突的東西,甚至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佈施也是在家居士特有的條件,因為在家居士有更多的機會行各種的佈施。

佈施不正向涅槃嗎?有可能,如果讀經只讀一半,而你也只佈施而不行八正道的話,的確是如此。問題是,佛陀難道只說佈施嗎?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8-31, 23:56

佛陀自己是現觀四聖諦而完成正見之人,如《雜阿含》四四三經中:
佛陀對諸比丘們說:「我本未聞法時,得正思惟此苦聖諦,正見已生;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正見已生。」此段經文的白話就是:佛陀向諸弟子們說:「我在本來還未聽到正法時,就是正思惟對於此苦聖諦而生起正見;對於此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而生起正見。」

佈施、持戒是維繫世間善行的端正法,學法者若僅滿足於端正法則可趨向於世間人、天善道,生生世世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幸福快樂中仍不時會遭遇生命中的憂悲惱苦;學法者若能更進一步正見於四聖諦,則可趨向於涅槃寂滅,永離煩惱,不再輪迴,究竟滅苦 ..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9-01, 00:44

雜阿含 784 經對八正道的解說中,所舉出的 "正見" 內容全都是 "世間正見",有漏有取向於善趣,確實是不正向於涅槃,這一點於 785 經有明確提到 ..

要了解八正道 "正見" 的內容,請看雜阿含 785 經與 443 經,解說相當精準 ..

雜阿含 784 經:
何等為正見。謂說有施.有說.有齋。有善行.有惡行。有善惡行果報。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眾生生。有阿羅漢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雜阿含 785 經:
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何等為正見。謂正見有二種。有正見。是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無取。正盡苦。轉向苦邊。何等為正見有漏.有取。向於善趣。若彼見有施.有說。乃至知世間有阿羅漢。不受後有。是名世間正見。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5-09-01, 08:09

seasky 寫:雜阿含 784 經對八正道的解說中,所舉出的 "正見" 內容全都是 "世間正見",有漏有取向於善趣,確實是不正向於涅槃
「世間正見」並不等於「不正向於涅槃」,解釋經文不能過度引申經文的原意。我們很難相信,一個具有「出世間正見」的人會不信佈施、阿羅漢。

在《雜阿含 785 經》中,八支聖道的每一支都有分世間、出世間兩種說法。我們可以發現,這兩者其實是程度深淺上的差別,而不是正向於涅槃與否的差別。實際上,這兩者是無法分割的。

說「世間正見不正向於涅槃」也等於說捨離、無嗔、無害、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如法求得飲食、衣物、臥具、醫藥.......等等都是「世間正見不正向於涅槃」,因為以上所提出的全都屬於「世間正見」。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9-01, 09:50

人,生活在世間原本就離不開世間法,有了世間正見自然能過得和諧安樂,「不正向於涅槃」並未否定世間正見的功德及重要性,只是說在 "正見" 內還未提到修學佛法的重點。

八正道有兩個轉向,一是趨入有漏世間,一是趨入無漏解脫 ..
雜阿含 784 經所詳細列舉的正見中,根本的重點未被提到:苦集滅道思惟。
是不是在佛法傳佈的過程中被遺漏了?

慶幸的是,雜阿含 785 經、443 經都一再提及四聖諦,補足了 784 經的缺憾。

如果忘失了 "苦集滅道" 所闡明的真理,即使行八正道,修四念處 ...,也都還停留在世間世間法;

如果不忘失 "苦集滅道",隨時思惟深刻體會 "苦集滅道",即使行佈施,修持戒律 ...,也將能夠一步步向上提升,超越世間 ..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5-09-01, 12:08

經典沒有「世間法還未提到修學佛法的重點」這種說法,也不能推論出「世間正見不正向於涅槃」這樣的結論,解釋經文還是不能過度引申經文的原意。

《雜阿含 785 經》說的世間法不是吃喝玩樂,而是捨離、無嗔、無害、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如法求得飲食、衣物、臥具、醫藥、....、心住不亂、不動、攝受、寂止、三昧、一心。

能達到「世間法」這樣的標準,絕對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標準。我看不出有什麼事實根據可以證明「生活在世間原本就離不開世間法」這句話的真實性。反而是離開世間法的人多,學習世間法的人少。

而且世間法有沒有提到修學佛法的重點,《雜阿含 785 經》已經寫得很清楚,不管世間、出世間法都是八正道的內涵。把其中一個拿出來,說它「不正向於涅槃」,這等於只把經文讀了一半。

世間法是出世間法的基礎,沒有世間法,出世間法也不存在。若是世間法不是佛法重點,那我們要學什麼?當我們連世間法都做不到時,世間法就是我們的重點。在不同學習階段,學習的重點也不相同。學習的重點是因人而異,而不是八正道的出世間法比世間法重要。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9-03, 18:27

佛陀是人,他在人間生活,面對日常瑣事,與各階層的人作各種對話。自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直接曉以正法、不是所有的話題都深入正法的核心,在適當的情況,佛陀也會為未見法的比丘作些道心的鼓舞、警策,或為世人導以世間良善端正之法,甚至曾指導太過肥胖的國王減肥。這類的言論阿羅漢比丘是不會將它們納入《契經》之中的,因為它們並不順趣涅槃,既非佛陀證悟的珍貴內涵,也無關於真理的發揚,若將因應個人特殊需要而隨機開示的法納入《修多羅》,只會混淆正法的重點。

如今看來這個考量是相當正確的,可惜一般人尋求情感寄托的渴切遠超過理性的正思惟。《修多羅》的正義雖有阿羅漢們苦心維護,但防線還是很快被衝破,佛弟子的宗教情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發揮了劣幣逐良幣的排擠效應,世間思惟湮沒了正法的思惟!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5-09-03, 20:22

四分律

...時,世尊與婆提、婆敷二人說法,勸令歡喜。

所謂法者,布施、持戒、生天之法。呵欲不淨,有漏繫縛,讚歎出離為樂。(婆提、婆敷)即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辦諸法。...


這種類似的經文在經、律都很常見到,看多了就不會把八正道中所提的世間法看成不重要的東西了。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