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導在家人修習四不壞淨嗎?
[ 身在外道、心有四不壞淨,亦能成就 ] <雜阿含、三十卷、八五二經>
(852)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眾多比丘。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乞食時。聞難屠比丘命終。難陀比丘尼命終。善生優婆塞命終。善生優婆夷命終。乞食已。還精舍。舉衣缽洗足已。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入舍衛城乞食。聞難屠比丘。難陀比丘尼。善生優婆塞。善生優婆夷命終。世尊。彼四人命終。應生何處。佛告諸比丘。彼難屠比丘。難陀比丘尼。諸漏已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善生優婆塞。善生優婆夷。五下分結盡。得阿那含。生於天上而般涅槃。不復還生此世。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說法鏡經。於佛不壞淨。乃至聖戒成就。是名法鏡經。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853)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如上廣說。差別者。有異比丘。異比丘尼。異優婆塞。異優婆夷命終。亦如上說。
(852)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眾多比丘。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乞食時。聞難屠比丘命終。難陀比丘尼命終。善生優婆塞命終。善生優婆夷命終。乞食已。還精舍。舉衣缽洗足已。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入舍衛城乞食。聞難屠比丘。難陀比丘尼。善生優婆塞。善生優婆夷命終。世尊。彼四人命終。應生何處。佛告諸比丘。彼難屠比丘。難陀比丘尼。諸漏已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善生優婆塞。善生優婆夷。五下分結盡。得阿那含。生於天上而般涅槃。不復還生此世。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說法鏡經。於佛不壞淨。乃至聖戒成就。是名法鏡經。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853)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如上廣說。差別者。有異比丘。異比丘尼。異優婆塞。異優婆夷命終。亦如上說。
三結盡與四不壞淨是一體兩面,從哪一面下手用功皆可完成初果,甚至四果。
曾銀湖大德曾說過:
那麼「三結盡」與「四不壞淨」之間究竟有什麼關連呢?我們不妨把它們看成一種高尚人格特質的兩面,就像銀幣的兩面一般,一面是信仰的感性成就,一面是思惟的理性成就。透過理智深入地思惟「五蘊」、「聖戒」、「四聖諦」,可以徹底釐清「身見」、「戒禁取」、「懷疑法義」而使「信心」更加純淨、堅定,不可動搖;透過正確的信仰佛法僧戒,可以依循著更具體的典範、目標和方法去深入理性的思惟,而使法義更加清晰明確,不會再懷疑猶豫,也不再為身見、戒禁取所束縛。因此,修習「初果之道」就是「斷三結」的具體方法;一個真正成就「四不壞淨」的初果聖弟子,他必然也具有「三結盡」的心智成就。
曾銀湖大德曾說過:
那麼「三結盡」與「四不壞淨」之間究竟有什麼關連呢?我們不妨把它們看成一種高尚人格特質的兩面,就像銀幣的兩面一般,一面是信仰的感性成就,一面是思惟的理性成就。透過理智深入地思惟「五蘊」、「聖戒」、「四聖諦」,可以徹底釐清「身見」、「戒禁取」、「懷疑法義」而使「信心」更加純淨、堅定,不可動搖;透過正確的信仰佛法僧戒,可以依循著更具體的典範、目標和方法去深入理性的思惟,而使法義更加清晰明確,不會再懷疑猶豫,也不再為身見、戒禁取所束縛。因此,修習「初果之道」就是「斷三結」的具體方法;一個真正成就「四不壞淨」的初果聖弟子,他必然也具有「三結盡」的心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