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受
發表於 : 2004-09-21, 22:48
相應部 六處篇 第二 受相應中這麼記載著:
世尊告知:
「諸比丘!此等之三者,是受。何者為三?乃樂受、苦受、非苦非樂受是。諸比丘!此等三者是受。」
受,指的是六內處,接觸外在的六境,產生的三種感覺。表面看起來,此解說好像沒什麼,但事實上,卻是異常的重要,為何這麼說呢?
世尊繼續說:
「得安定,有正知,有正念之佛弟子,亦知受,亦知諸受之出生。亦知此等諸受之所滅,達於滅盡之道。比丘由於諸受之滅盡,則無饑欲,入於圓寂。」
哇!不得了,要有正定、正知與正念之佛弟子才能真正知其「受」呀!如果能更進一步的瞭解「受」之所滅,則能滅苦,入於圓寂。
是的,「受」是一個重大的關鍵,這也是為什麼世尊多用「五受〈取〉陰」一詞來解說聖法義,而不用「五陰」的關鍵處,要瞭解這其中重大的差異,一定得好好的研究「受」一字。
暫且先不討論五受陰與五陰之重大的法義差別,我們應當先要知道樂、苦與非苦非樂,都只是感受而矣,應當要知道這些感覺都是無常與短暫的,是敗壞虛假的,如此,才能離其貪欲。
我們必須要記住世尊的告誡,他說:
「雖感受樂而不知受,於不見出離者,彼有染欲隨眠。」
「雖感受苦而不知受,於不見出離者,彼有嗔恚隨眠。」
「廣智之佛雖說非苦非樂,但樂於此而不斷苦脫離。」
「比丘精進而不捨正知,因此,此賢智者,則悉知一切受。」
「彼知悉諸受,於現法無諸漏,達最上智彼岸之法住者,肉身滅壞後,不再入生身之數。」
世尊告知:
「諸比丘!此等之三者,是受。何者為三?乃樂受、苦受、非苦非樂受是。諸比丘!此等三者是受。」
受,指的是六內處,接觸外在的六境,產生的三種感覺。表面看起來,此解說好像沒什麼,但事實上,卻是異常的重要,為何這麼說呢?
世尊繼續說:
「得安定,有正知,有正念之佛弟子,亦知受,亦知諸受之出生。亦知此等諸受之所滅,達於滅盡之道。比丘由於諸受之滅盡,則無饑欲,入於圓寂。」
哇!不得了,要有正定、正知與正念之佛弟子才能真正知其「受」呀!如果能更進一步的瞭解「受」之所滅,則能滅苦,入於圓寂。
是的,「受」是一個重大的關鍵,這也是為什麼世尊多用「五受〈取〉陰」一詞來解說聖法義,而不用「五陰」的關鍵處,要瞭解這其中重大的差異,一定得好好的研究「受」一字。
暫且先不討論五受陰與五陰之重大的法義差別,我們應當先要知道樂、苦與非苦非樂,都只是感受而矣,應當要知道這些感覺都是無常與短暫的,是敗壞虛假的,如此,才能離其貪欲。
我們必須要記住世尊的告誡,他說:
「雖感受樂而不知受,於不見出離者,彼有染欲隨眠。」
「雖感受苦而不知受,於不見出離者,彼有嗔恚隨眠。」
「廣智之佛雖說非苦非樂,但樂於此而不斷苦脫離。」
「比丘精進而不捨正知,因此,此賢智者,則悉知一切受。」
「彼知悉諸受,於現法無諸漏,達最上智彼岸之法住者,肉身滅壞後,不再入生身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