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身壞命終入滅之後,去了那裏?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4-10-02, 07:24

shunya 寫:總比你錯用心來得好吧!什麼正念就是念住,有所住則有所以為執,執住於念念妄想之中就是生滅,原來小乘都只是一些學者而已。
原來你並不知道什麼是念住,呵呵~
shunya 寫:這完全是一種無理性的宗教盲信的說法,否定的大疑之心正是一種凝思覺照的功夫,不執不住,智慧清明而毫無所懼,並認清了盲從的愚蠢和不成熟,如此由內而外的直接從核心爆發出來,這才是真正的宗教心。
而不是透過時間、修鍊、厭離,企圖逐漸培育出花果,實際上這種方式只會使人變得更加狹隘而瑣碎,一顆心早被磨得無能遲鈍而又麻痺了。
你情緒性的無厘頭批判已經過了頭,「因為成見的疑慮」以及「因為猶豫的懷疑」,只是一般事實中的務實理由,一點也不是宗教的成分,你的不斷的否定與疑惑,只會讓你永遠沒有答案的情況,才是真正宗教狂熱才會追求的幻覺。
你也說不出為何花時間修練、厭離會培育出花果?有什麼花果呢?人為什麼會狹隘?認清五陰聚合的心識為什麼會磨得無能遲鈍又麻痺?你也不知道,只是無由的批評而已。

shunya 寫:如果你毫無自覺毫無大疑之心,你那來的思惟?你要思惟什麼?你都已經盲目的迷信在其中了,怎麼看到自己,怎麼深入自己?
為什麼不能依事實觀察思惟?這只是簡單的道理,哪來的盲目?哪來的迷信?怎麼看不到自己?怎麼不能深入自己?一切都來自於事實嘛!
shunya 寫:參疑情也是一種破迷開悟的技巧,它屬於禪宗的法要之一。
禪宗的技巧幾乎都放在花俏上,根本沒有佛陀所覺悟傳承的法義,在禪定裡當然是要放佛陀的法義,而不是花俏技巧。
shunya 寫:如果你在觀察,那麼這就是一種大疑的否定之心。
將正法律的技巧與實例,作實際上的觀察操作,這也叫做大疑的否定之心的話,那就只是一個迷惑人的新名詞創造而已。
shunya 寫:你所謂的律法一點幫助都沒有,那只是滿足自己一神盲信的自我感而已。那不是佛陀的教導。止觀禪定是另一種技巧,跟參話頭起疑情的法要又自然不同,但各有巧妙,不了解的人才會總是人非我是的妄加論斷而已。
可惜原始佛教是無神論者,重視的是事實,戒律裡的例子全部由事實依止息生滅的精神制定,一般的思惟就是增上戒學,加上禪定觀察就是增上意學,再加上四聖諦就是增上慧學,這三學是佛陀經常的叮囑,可見你連否定了什麼也不知道,只是胡亂的否定,禪定歸禪定的技巧,參話頭、起疑情那是禪宗的技巧,與原始佛教中禪定只是輔助工具,完全不同,不要膚淺的胡亂混淆。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4-10-02, 07:30

shunya 寫:~疑的問題,在一般的思惟中就已經應該去除~
如果你毫無自覺毫無大疑之心,你那來的思惟?你要思惟什麼?你都已經盲目的迷信在其中了,怎麼看到自己,怎麼深入自己?
【回】:外道的共同特徵就是走極端,要麼要人無條件相信,譬如那些流行於世上、信徒眾多的一神教;要麼就要人懷疑或否定一切,譬如禪宗、六師外道中的布蘭迦葉。佛陀的教導與它們不同,斷疑結並不是盲信盲從、也不是一味否定,而是見諦的結果。
shunya 寫:~在禪定中的觀察,不該有疑的部分~
參疑情也是一種破迷開悟的技巧,它屬於禪宗的法要之一。
【回】:中文佛教術語的『禪』就是外來語『禪那』的簡稱,而『禪那』就是指四禪八定。因此,『禪宗』就是『禪那宗』,也就是專習禪定的宗派;如菩提達摩面壁、聞蟻鬥如雷動,那才是真正禪宗的修行。參話頭、參公案、下疑情等等,全都是中國祖師的發明,結果是造就出一大堆神經兮兮、嘻笑怒罵、言行脫離現實之輩。
shunya 寫:~應該以學習的心態,將正法律的技巧與實例,作實際上的觀察操作,而不是還在找什麼~
如果你在觀察,那麼這就是一種大疑的否定之心。
【回】:自己剛說過的『如果你毫無自覺毫無大疑之心,你那來的思惟?』、『參疑情也是一種破迷開悟的技巧,它屬於禪宗的法要之一』,忘了嗎?
shunya 寫:~大乘經常將法義與禪定混為一談,才會在禪定裡尋求像法義的東西,事實上這些東西佛陀已經證實過了,不需要再去重蹈覆轍,對佛陀的正法律有所懷疑,不管是因為成見或者是猶豫,才會不照佛陀的教導順行,而去弄一些有待證實的東西,這只是滿足了宗教性的神秘感而已,在正法律的實踐上一點也沒有幫助。~
你所謂的律法一點幫助都沒有,那只是滿足自己一神盲信的自我感而已。那不是佛陀的教導。止觀禪定是另一種技巧,跟參話頭起疑情的法要又自然不同,但各有巧妙,不了解的人才會總是人非我是的妄加論斷而已。
【回】:梵摩那何時說了『律法』這東西?

頭像
shunya
文章: 128
註冊時間: 2004-09-22, 08:00

文章 shunya » 2004-10-02, 08:19

~原來你並不知道什麼是念住,呵呵~
正念就是覺知而不是念住,不過我現在的確已經知道你是怎麼扭曲它了。
這完全是一種無理性的宗教盲信的說法,否定的大疑之心正是一種凝思覺照的功夫,不執不住,智慧清明而毫無所懼,並認清了盲從的愚蠢和不成熟,如此由內而外的直接從核心爆發出來,這才是真正的宗教心。
而不是透過時間、修鍊、厭離,企圖逐漸培育出花果,實際上這種方式只會使人變得更加狹隘而瑣碎,一顆心早被磨得無能遲鈍而又麻痺了。
~你情緒性的無厘頭批判已經過了頭~
我的情緒也不至於讓我盲信到沒有理性的地步。
~「因為成見的疑慮」以及「因為猶豫的懷疑」,只是一般事實中的務實理由,一點也不是宗教的成分,你的不斷的否定與疑惑,只會讓你永遠沒有答案的情況,才是真正宗教狂熱才會追求的幻覺。~
首先「有所疑」不代表「有所成見」,這是完全錯誤扭曲的宗教一神信仰的慣有卑劣手法,如果他人就宗教上的論述有所問難,就以成見的晃子來塘塞而無法理性的回覆,那才叫做〝偏見〞。
而「懷疑」與「有所疑」的用法與語意並不完全相同,所謂的「懷疑」有時候多指有所疑的人並無法提出疑問的論點,而只是純粹的心裡疑懼不安,我們通常會說懷疑而非疑問。另外「有所疑」跟「猶豫」也無法對等的關聯,因為大疑之心就只是一種否定的凝思狀態,並非在指陳對兩件事物毫無主見
的兩邊排徊無法取捨,說穿了你的扭曲用詞根本是宗教盲信一貫混淆視聽的推銷手法。
另外宗教狂熱份子只會盲信任何他所想要相信的,他只能見到他所想見到的,他只能發現別人要他去發現的,這就是一種心理的煙霧與幻相,而那就是無明,我也說過我從來沒有認定我所說的就是真理,所以我所謂的否定的大疑之心並非世俗所謂的肯定不是,因此我在詰問你的同時也在詰問我自己,那個流是雙向的,而那才叫做大疑之心。你提出一個論見,而我有所詰問,如此而已,我從沒認定自己代表真理來肯定你不是,你只需就事論事並理性思惟的回覆即可,不要只會拿出宗教迷惑人心的那套來要人相信就好。而最重要的是我沒有企求一定有答案,當我直覺的光來到一個點上,我就照出它來,而它顯現什麼我就反應什麼,你不必一定有答案。

頭像
shunya
文章: 128
註冊時間: 2004-09-22, 08:00

文章 shunya » 2004-10-02, 08:51

你也說不出為何花時間修練、厭離會培育出花果?有什麼花果呢?人為什麼會狹隘?認清五陰聚合的心識為什麼會磨得無能遲鈍又麻痺?你也不知道,只是無由的批評而已。~
有人們一直相信身心在飽受禁慾、儀軌、信條、乞食、壓抑、控制思想、認同、咒語、斷食等磨練以後,就能在這渺小的生命之後,獲得某種至寶。不加思索地追隨的別人所擔保的無憂無慮的精神生活。在強迫自己的心智完全受制於一定的模式的折磨後,他的感官已經封閉而遲鈍不堪,他的心不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當下的驚奇,這樣被規範與服從折磨到扭曲的一顆心,就算花再久的時間,也只能找到被自己所扭曲的東西而已,其他沒有。
有趣的是他們相信在一昧的否定世間所有的之後,就能在未知的世界裡得到補償性的回饋,他們並沒有認清自己內心的盲點,卻說他們能認清五陰聚合的心識?你連你的心都不想去了解了,還說認清?如果人們想去了解探索自己的實相,那麼他就真的上路了。我們整個人類的現狀一直在貪婪、嫉妒、仇恨、焦慮、和絕望之中不停的打轉,生活在這種充滿競爭的環境當中,權勢、地位、名望、各種成就的欲念究竟如何?你有認清自己嗎?想解脫生老病苦死?除非你常樂我淨,有另一種超越的生命型態,抑或者完全被毀滅根本不存在,否則怎麼叫解脫生老病苦死?完全被毀滅是你所謂的解脫嗎?那麼就常樂我淨吧!何必自欺欺人呢?說些毫無意義的囈語就是那些盲信宗教到了遲鈍麻痺的人固有的特徵。用些狡獪迴避的不著邊際的話語,而他們稱之為真實貼切?不過是戲論連篇的謊言罷了。
該解脫的應該是你那顆恐懼不安的心吧!

頭像
shunya
文章: 128
註冊時間: 2004-09-22, 08:00

文章 shunya » 2004-10-02, 08:58

~為什麼不能依事實觀察思惟?這只是簡單的道理,哪來的盲目?哪來的迷信?怎麼看不到自己?怎麼不能深入自己?一切都來自於事實嘛!~
當你毫無大疑之心的說自己所觀察的就是事實,自己所思惟的就是事實,盲目早就無聲無息的進駐你的內心了。

頭像
shunya
文章: 128
註冊時間: 2004-09-22, 08:00

文章 shunya » 2004-10-02, 09:12

~禪宗的技巧幾乎都放在花俏上,根本沒有佛陀所覺悟傳承的法義,在禪定裡當然是要放佛陀的法義,而不是花俏技巧。~
所以你並沒有觀察到事實?禪宗它將覺知帶進生活,對禪宗來說當下就是,而不是那些什麼一呼一吸的花枝招展的什麼絕活呢?聽說息出息入的法門是來自於印度教吔,看來你們的傳承的確有意思。今天就教訓到這裡為止了。^_^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4-10-02, 09:44

shunya 寫:~禪宗的技巧幾乎都放在花俏上,根本沒有佛陀所覺悟傳承的法義,在禪定裡當然是要放佛陀的法義,而不是花俏技巧。~
所以你並沒有觀察到事實?禪宗它將覺知帶進生活,對禪宗來說當下就是,而不是那些什麼一呼一吸的花枝招展的什麼絕活呢?聽說息出息入的法門是來自於印度教吔,看來你們的傳承的確有意思。今天就教訓到這裡為止了。^_^
你的禪宗是跟豬狗學的吧,因爲他們可以赤身裸體毫無掛礙,可以“帶進生活”,當眾交配,“當下就是”。

至於你的聽説,有何根據?真是可笑之極。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4-10-02, 09:51

shunya 寫:~為什麼不能依事實觀察思惟?這只是簡單的道理,哪來的盲目?哪來的迷信?怎麼看不到自己?怎麼不能深入自己?一切都來自於事實嘛!~
當你毫無大疑之心的說自己所觀察的就是事實,自己所思惟的就是事實,盲目早就無聲無息的進駐你的內心了。
那你現在認爲你所觀察的所思維的是不是事實?
如果是,那“盲目早就無聲無息的進駐你的內心了”,
如果不是,那你不是在胡扯麽?

頭像
shopping
文章: 174
註冊時間: 2004-09-24, 08:00

文章 shopping » 2004-10-02, 11:23

至尼維先天上。如來於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
恐怕不是你所定義的,佛陀在三界中是最尊最上的,
因為經意如果不是翻譯有誤的話,
我將其定義為如來於,頂天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
才是本來文義,
而且
無色界天已無身這個論點,我覺得不對,
因為經典如此記載:

佛言。象首。此亦如是。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時。無欲界天身。乃至有想無想天身。如是 世尊。當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時。復有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無想處天身。一時有不。世尊。當有欲界天身時。復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及色界天身。空處.識處.無所有處.有想無想處天身。一時有不。世尊。當有色界天身時。復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及色界天身。空處.識處.無所有處.有想無想處天身。一時有不。如是至有想無想處天身時。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空處.識處.無所有處天身。一時有不。佛告象首舍利弗。若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爾時正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非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空處.識處.無所有處.有想無想處天身。如是乃至有有想無想處天身時。

爾時正有想無想處天身。無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空處.識處.無所有處天身。象首。譬如牛乳。乳變為酪。酪為生酥。生酥為熟酥。熟酥為醍醐。醍醐為第一。象首。當有乳時。唯名為乳。不名為酪.酥.醍醐。如是展轉。至醍醐時。唯名醍醐。不名為乳。不名酪.酥。象首。此亦如是。若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時。無有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乃至有想無想處天身。如是展轉。有有想無想處天身時。唯有有想無想處天身。無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乃至無所有天身。象首。於汝意云何。若有人問汝言。若有過去身時。有未來.現在身。一時有不。有未來身時。有過去.現在身。一時有不。有現在身時。有過去.未來身。一時有不。設有此問者。汝云何報。象首言。設有如是問者。我當報言。有過去身時。唯是過去身。無未來.現在。有未來身時。唯是未來身。無過去.現在。有現在身時。唯是現在身。無過去.未來身。象首。此亦如是。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時。無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乃至有想無想處天身。如是展轉。至有想無想處天身時。無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至不用處天身。復次。象首。若有人問汝言。汝曾有過去已滅不。未來當生不。現在今有不。設有是問者。汝當云何答。象首白佛言。若有是問者。當答彼言。我曾有過去已滅。非不有也。有未來當生。非不有也。現在今有。非不有也。展轉。至有想無想天身時。無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及欲界天身。乃至無所有處天身。

還有此經:

(五六)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光界.淨界.無量空入處界.
無量識入處界.無所有入處界.非想非非想入處界。有滅界。
時。有異比丘從座起。整衣服。稽首禮足。
合掌白佛言。世尊。彼光界.淨界.無量空入處界.無量識入處界.無所有入處界.非想非非想入處界.滅界
。如此諸界。何因緣可知。
佛告比丘。
彼光界者。緣闇故可知。
淨界。緣不淨故可知。
無量空入處界者。緣色故可知。
無量識入處界者。緣內故可知。
無所有入處界者。緣所有可知。
非想非非想入處界者。緣有第一故可知。

滅界者。緣有身可知。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彼光界。乃至滅界。
以何正受而得。佛告比丘。彼光界.淨界
.無量空入處界.無量識入處界.無所有入處界。
此諸界於自行正受而得。
非想非非想入處界。於第一有正受而得。
滅界者。於有身滅正受而得。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所以無色界天已無身這個論點,對嗎?

另外用命來形容涅槃的狀態的確是不恰當,涅槃非生非死,
用生死是無法詮釋涅槃,
但“心不樂著有身滅.涅槃。顧念有身。終不得離。”
於有識滅.涅槃心生信樂。不念有身。
也是心在作用,
因為心生信樂。不念有身
或是心不樂著有身滅.涅槃。顧念有身

心得信樂。得信樂已。歡喜.息.樂.寂靜三昧.如實知見.厭離.離欲.解脫。疾得無餘涅槃。

都是心不是嗎?
涅槃心生信樂、心不樂住、心得信樂都是心在運作,對嗎?

再者依此經文:
(一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眾生於色不味者。則不染於色。
以眾生於色味故。則有染著。

如是眾生於受.想.行.識不味者。
彼眾生則不染於識。

以眾生味受.想.行.識故。
彼眾生染著於識。

諸比丘。若色於眾生不為患者。
彼諸眾生不應厭色。

以色為眾生患故。彼諸眾生則厭於色。

如是受.想.行.識不為患者。
彼諸眾生不應厭識。

以受.想.行.識為眾生患故。
彼諸眾生則厭於識。

諸比丘。若色於眾生無出離者。
彼諸眾生不應出離於色。

以色於眾生有出離故。
彼諸眾生出離於色。

如是受.想.行.識於眾生無出離者。
彼諸眾生不應出離於識。

以受.想.行.識於眾生有出離故。
彼諸眾生出離於識。

諸比丘。若我於此五受陰不如實知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者。
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
不脫.不出.不離。永住顛倒。亦不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比丘。我以如實知此五受陰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故。
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
自證得脫.得出.得離.得解脫結縛。
永不住顛倒。
亦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依此經文判斷,
諸比丘。若色於眾生不為患者。
彼諸眾生不應厭色。
如是受.想.行.識不為患者。
彼諸眾生不應厭識。
佛與俱解脫阿羅漢,自然是,色.受.想.行.識不為患者。

滅盡定已無有身,一切諸行一切思想滅,是名三出界,
能入滅盡定者方能入滅界,
入滅界者身滅.一切諸行.一切思想滅,已經一無所有,
入滅界者不能再出滅界嗎?
所謂的身滅,滅口行.滅身行.滅意行,
出息.入息名為身行。有覺.有觀名為口行。想.思名為意行,
再出滅界,展轉至有想無想天身,是辦得到的,
只要色.受.想.行.識不為患者,
從四禪天身至有想無想天身逆順成就遊,是可以不落輪迴的,
有這個可能嗎?
四禪之上已能從四大色身中起心。化作化身。一切諸根.支節具足,
而佛證佛果之時,色身猶在,釋尊色身40幾年已經是佛之果位對嗎?
故證佛果依然可以有色身,
有色身依然可以無我對嗎?
因此佛從四禪天身至有想無想天身逆順成就遊,是可以辦到的,

還有
云何名為自歸法者。所謂諸法。有漏.無漏。有為.無為。無欲.無染。滅盡.涅槃。然涅槃法於諸法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
滅盡.滅界已出三界,然涅槃法於諸法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
涅槃法.涅槃界更勝於滅盡.滅界,
而且只要色.受.想.行.識不為患,
我將其論斷為不染輪迴,非死非生,不生不死,
對嗎?
請指教!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4-10-02, 15:58

shunya 寫:正念就是覺知而不是念住,不過我現在的確已經知道你是怎麼扭曲它了。
這完全是一種無理性的宗教盲信的說法,否定的大疑之心正是一種凝思覺照的功夫,不執不住,智慧清明而毫無所懼,並認清了盲從的愚蠢和不成熟,如此由內而外的直接從核心爆發出來,這才是真正的宗教心。
而不是透過時間、修鍊、厭離,企圖逐漸培育出花果,實際上這種方式只會使人變得更加狹隘而瑣碎,一顆心早被磨得無能遲鈍而又麻痺了。
寫了這麼多還是一樣,你依然不知道什麼是念住,而且對不了解的情況隨意批評為扭曲,然後拷貝一堆指責,代表你根本就是閉著眼睛亂搞。
shunya 寫:我的情緒也不至於讓我盲信到沒有理性的地步。
你前面已經情緒到沒有理性了,完全講不出證據與理由嘛!只是情緒性的瞎搞。
shunya 寫:首先「有所疑」不代表「有所成見」,這是完全錯誤扭曲的宗教一神信仰的慣有卑劣手法,如果他人就宗教上的論述有所問難,就以成見的晃子來塘塞而無法理性的回覆,那才叫做〝偏見〞。
而「懷疑」與「有所疑」的用法與語意並不完全相同,所謂的「懷疑」有時候多指有所疑的人並無法提出疑問的論點,而只是純粹的心裡疑懼不安,我們通常會說懷疑而非疑問。另外「有所疑」跟「猶豫」也無法對等的關聯,因為大疑之心就只是一種否定的凝思狀態,並非在指陳對兩件事物毫無主見
的兩邊排徊無法取捨,說穿了你的扭曲用詞根本是宗教盲信一貫混淆視聽的推銷手法。
另外宗教狂熱份子只會盲信任何他所想要相信的,他只能見到他所想見到的,他只能發現別人要他去發現的,這就是一種心理的煙霧與幻相,而那就是無明,我也說過我從來沒有認定我所說的就是真理,所以我所謂的否定的大疑之心並非世俗所謂的肯定不是,因此我在詰問你的同時也在詰問我自己,那個流是雙向的,而那才叫做大疑之心。你提出一個論見,而我有所詰問,如此而已,我從沒認定自己代表真理來肯定你不是,你只需就事論事並理性思惟的回覆即可,不要只會拿出宗教迷惑人心的那套來要人相信就好。而最重要的是我沒有企求一定有答案,當我直覺的光來到一個點上,我就照出它來,而它顯現什麼我就反應什麼,你不必一定有答案。
我什麼時候說過「有所疑」代表「有所成見」?我說的是「因為成見的疑慮」,因為有成見而產生的疑慮,你竟然就直接扭曲我的話,所以使用卑劣手法的其實就是你。

shunya 寫:有人們一直相信身心在飽受禁慾、儀軌、信條、乞食、壓抑、控制思想、認同、咒語、斷食等磨練以後,就能在這渺小的生命之後,獲得某種至寶。不加思索地追隨的別人所擔保的無憂無慮的精神生活。在強迫自己的心智完全受制於一定的模式的折磨後,他的感官已經封閉而遲鈍不堪,他的心不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當下的驚奇,這樣被規範與服從折磨到扭曲的一顆心,就算花再久的時間,也只能找到被自己所扭曲的東西而已,其他沒有。
有趣的是他們相信在一昧的否定世間所有的之後,就能在未知的世界裡得到補償性的回饋,他們並沒有認清自己內心的盲點,卻說他們能認清五陰聚合的心識?你連你的心都不想去了解了,還說認清?如果人們想去了解探索自己的實相,那麼他就真的上路了。我們整個人類的現狀一直在貪婪、嫉妒、仇恨、焦慮、和絕望之中不停的打轉,生活在這種充滿競爭的環境當中,權勢、地位、名望、各種成就的欲念究竟如何?你有認清自己嗎?想解脫生老病苦死?除非你常樂我淨,有另一種超越的生命型態,抑或者完全被毀滅根本不存在,否則怎麼叫解脫生老病苦死?完全被毀滅是你所謂的解脫嗎?那麼就常樂我淨吧!何必自欺欺人呢?說些毫無意義的囈語就是那些盲信宗教到了遲鈍麻痺的人固有的特徵。用些狡獪迴避的不著邊際的話語,而他們稱之為真實貼切?不過是戲論連篇的謊言罷了。
該解脫的應該是你那顆恐懼不安的心吧!
「禁慾、儀軌、信條、乞食、壓抑、控制思想、認同、咒語、斷食」裡面的指證,我只討論過乞食,對於我們俗人來說也沒有,我也沒說過經過前面那些「就能在這渺小的生命之後,獲得某種至寶」,你居然繼扭曲之後再用捏造的手段,而且還層層堆疊捏造,如果你不是回應我的問題,而是說「有人」,那就是說這些都是廢話。
shunya 寫:當你毫無大疑之心的說自己所觀察的就是事實,自己所思惟的就是事實,盲目早就無聲無息的進駐你的內心了。
一下說大疑之心就是思惟,一下說大疑之心就是觀察,然後說別人的觀察與思惟事實就是盲目,所以說大疑之心大概就是盲目,是你拿來騙人的把戲。
shunya 寫:所以你並沒有觀察到事實?禪宗它將覺知帶進生活,對禪宗來說當下就是,而不是那些什麼一呼一吸的花枝招展的什麼絕活呢?聽說息出息入的法門是來自於印度教吔,看來你們的傳承的確有意思。今天就教訓到這裡為止了。^_^
觀察到禪宗的事實?呵呵~我才不想得禪病呢,出入息來自印度又如何?疑情、話頭可都不是印度來的!原始的禪定依然要放入佛陀的法義,他們也都來自印度,又如何呢?你引用禪宗的當下就是,就是什麼呢?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