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8 頁)

發表於 : 2005-02-08, 10:47
peacecila
shanguan 寫:佛陀對於輪回在經中講得很清楚了,十二因緣就是講輪回的 。
緣起法是在講述「諸緣的流轉現象中,並不存在一個可以被當作主體的事物。」緣起法用在現實生活中修行使用,應該可以讓修行者「即身觀察,緣自覺知」。

發表於 : 2005-02-08, 11:28
seasky
緣起法(十二因緣)講到了生死輪迴的現象,也講到了在現實生活中「即身觀察,緣自覺知」的運用。

發表於 : 2005-02-08, 11:29
shopping
peacecila 寫:緣起法是在講述「諸緣的流轉現象中,並不存在一個可以被當作主體的事物。」緣起法用在現實生活中修行使用,應該可以讓修行者「即身觀察,緣自覺知」。
修行的目標在於解脫,而且沒有主體指的是諸法無我,不是無我!

發表於 : 2005-02-08, 11:42
Dogbert
識與名色的關係,在經中的說法其實並不是不變的,有時說識緣名色,有時說識入名色。

一般對於識緣名色的解釋都是,把識當成前一世的識,把名色當成下一世的名色,識緣名色就是一個投胎受生的過程。這樣的解釋我個人不予置評,但是若是把這樣的解釋當成識與名色關係唯一的解釋,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過於簡略。

譬如雜阿含360經:
世尊告諸比丘丘:「若思量、若妄想者,則有使攀緣識住。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入名色故,有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


這裡很明顯並沒有把「入於名色」這件事說成是一種投胎受生的過程。此經是說「入名色故,有未來世生、老、病、死...」,而不是說「因攀緣識住故,有未來世之名色」。

這裡的「入」應解釋成「沉浸、陷於」,所以這段經文的大意可以翻譯成「心、意、識沉浸、陷於受、想、行、識四蘊及四大所造色(色蘊)中,因為如此而有未來世生、老、病、死......」

又如雜阿含284經:
...世尊告諸比丘:「若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縛心。其心驅馳,追逐名色,名色緣六入處.....」


這裡是說「其心驅馳,追逐名色」,也看不出名色有特別專指「未來世名色」的意思。要把它解釋為「未來世名色」也許也說得通,不過這也不是唯一的解釋,也不是這段經文所要表達的意義。
從以上兩段經文可以看出,於名色有思量、妄想,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縛心才是產生未來世的原因。

至於投胎受生是否有一個「識」從這一世到下一世的名色中,下一段經文可以參考。

雜阿含289經:
...彼心、意、識日夜時剋,須臾轉變,異生異滅。
猶如獼猴遊林樹間,須臾處處,攀捉枝條,放一取一。彼心、意、識亦復如是,異生異滅。...


這裡說「放一取一、異生異滅」,並沒有說心、意、識是會入到下一世名色中。

世尊也常用火來譬喻,A木材所生的火稱為A火,B木材所生的火稱為B火。B火雖然因為A火而起,但是B火與A火卻不是同一個火。
B火是因為B木材受到A火的熱,而由B木材升起的,雖然彼此相關連卻又彼此不同。若是因為A火與B火連續燃燒,而以為有個火從A延續到B,那就不是「放一取一、異生異滅」了。

又如雜阿含298經:
...云何為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陰時到,是名為死...


這裡說「捨陰時到,是名為死」。陰即是蘊,即是五蘊,當然也包含識蘊。這裡並沒有說人死了還有一個識蘊沒捨,當然也沒有說識入何處。

經典中常常出現一些說法不是很清楚的情形,我個人認為只要把經文主要所要表達的意思搞清楚就行了。其他的部分當然也要把不同說法弄清楚,但是不一定要馬上下結論,因為討論這些東西實在是很難有一致結論的。

發表於 : 2005-02-08, 11:44
seasky
shopping 寫:修行的目標在於解脫,而且沒有主體指的是諸法無我,不是無我!
法友文中出現的兩個 "無我" 意義不相等 ..
修行的目標在於解脫,而且沒有主體指的是諸法無我(此處的 "我" 指自私的自我觀念 .. 我見),不是無我(此處的 "我" 指自己的觀念 .. 人)!

發表於 : 2005-02-08, 12:00
seasky
Dogbert 寫:識與名色的關係,在經中的說法其實並不是不變的,有時說識緣名色,有時說識入名色。
此外,還有說:名色緣識(見於雜阿含)。

發表於 : 2005-02-08, 12:02
shanguan
peacecila 寫:緣起法是在講述「諸緣的流轉現象中,並不存在一個可以被當作主體的事物。」緣起法用在現實生活中修行使用,應該可以讓修行者「即身觀察,緣自覺知」。
緣起法的確沒有說有一個不變的永恒的主體在流轉,結生識也只是在流轉過程中一個緣而已。

緣起法當然可以被觀察,佛陀是怎麽觀察十二因緣的,建議去看《大緣方便經》。

發表於 : 2005-02-08, 12:27
shanguan
Dogbert 寫:識與名色的關係,在經中的說法其實並不是不變的.......
....因為討論這些東西實在是很難有一致結論的。
“識緣名色”和“識入名色”不是一樣的概念,前者的名色是由是緣起的,後者的名色則不是。前者可以不需要投胎,比如化生,因爲胎生只是四生中的一種,後者主要是針對胎生而說的。所以這兩個名色不是一回事。

在通常的對於緣起的解釋裏,識和名色是屬於同一世的,所以仍能說通“識入名色”相當於胎生衆生識入母胎。然後纔有以後的出生。

後一段經文中的又是“名色”另一個定義,是屬於“名色緣識、識緣名色”的相互緣的關係,此相互緣不是循環的關係,而是呈綫性的。

這個心意識“放一取一、異生異滅”形象地表明了心的流轉過程。我所說的心的輪回正是這樣的情況,我從來沒有說有一個心可以不變地保持到下一世,而是此滅彼生的異陰相續的過程。

發表於 : 2005-02-08, 12:39
shanguan
seasky 寫:此外,還有說:名色緣識(見於雜阿含)。
對,這個“名色緣識”是可以在現世產生,所以十二因緣既可以説明三世也可以運用於現世。只強調現世是不合理的。

發表於 : 2005-02-08, 12:54
seasky
shanguan 寫:這個心意識“放一取一、異生異滅”形象地表明了心的流轉過程。我所說的心的輪回正是這樣的情況,我從來沒有說有一個心可以不變地保持到下一世,而是此滅彼生的異陰相續的過程。
有生命流轉的延續力,沒有造作者。
有苦受流轉的延續力,沒有苦受者。
有覺知流轉的延續力,沒有覺知者。
斷除了流轉的延續力的成因,則沒有流轉的延續。
沒有流轉的延續,則不再遭受生命流轉、不再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