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與思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6-12-06, 10:12

3、經說「這五根有不同境域、不同行境,不互相經驗的行境與境域,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學友!對這不同境域、不同行境,不互相經驗行境與境域的五根來說,意是所依,意經驗其行境與境域。」
→能不能請建山明法友依此論來闡述【色想、色思】或【色想、色行】的過程?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6-12-08, 20:41

aller 寫:相應部22相應79經中的﹝想取陰﹞解成『認知』,認知什麼呢?認知藍、黃、紅、白。
......................................
能認知藍、黃、紅、白。─這好像是「眼識」的功能吧!經文為什麼說這是「想」?難道﹝藍、黃、紅、白﹞是用「想」而得?
當你看著天空,想:“藍色的天空”(生起有語詞、有語句的心流),這是想,認知的作用。

或者,當你看著天空,沒想:“藍色的天空”,就只是簡單地看著,這樣能看到天空嗎?能看到的。這個簡單地看著、能看到,是眼識,識知的作用。

當你看著天空,想:“藍色的天空”,這是想。而你知道自己生起了這個想嗎?知道的。這個知道,是意識,識知的作用。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6-12-08, 20:52

aller 寫:2、中部43經說「受、想、識,這些法相連結,非不連結,又,這些法不能夠一一分離後安立差異,學友!因為,凡感受者,則認知,凡認知者,則識知,因此,這些法相連結,非不連結,又,這些法不能夠一一分離後安立差異。」
→「這些法不能夠一一分離後安立差異。」,那試問:您如何依著雜阿含第一經所說「觀色無常......觀受、想、行、識無常」?
這些法不能夠一一分離後安立差異;而,這些法能夠在相連結的生起過程中,安立差異啊。→ 那麼,是在相連結的生起過程中,按它們的差異而辨別這些法、觀察這些法。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6-12-08, 21:05

aller 寫:2、中部43經說「受、想、識,這些法相連結,非不連結,又,這些法不能夠一一分離後安立差異,學友!因為,凡感受者,則認知,凡認知者,則識知,因此,這些法相連結,非不連結,又,這些法不能夠一一分離後安立差異。」
→「這些法不能夠一一分離後安立差異。」,那試問:您如何依著雜阿含第一經所說「觀色無常......觀受、想、行、識無常」?
「這些法不能夠一一分離後安立差異」;而,這些“感受、認知、識知”能夠在相連結的生起過程中,安立差異啊。

→ 那麼,是在相連結的生起過程中,按它們的差異而辨別、觀察。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6-12-09, 10:19

potato 寫:
aller 寫:相應部22相應79經中的﹝想取陰﹞解成『認知』,認知什麼呢?認知藍、黃、紅、白。
......................................
能認知藍、黃、紅、白。─這好像是「眼識」的功能吧!經文為什麼說這是「想」?難道﹝藍、黃、紅、白﹞是用「想」而得?
當你看著天空,想:“藍色的天空”(生起有語詞、有語句的心流),這是想,認知的作用。

或者,當你看著天空,沒想:“藍色的天空”,就只是簡單地看著,這樣能看到天空嗎?能看到的。這個簡單地看著、能看到,是眼識,識知的作用。

當你看著天空,想:“藍色的天空”,這是想。而你知道自己生起了這個想嗎?知道的。這個知道,是意識,識知的作用。

雜阿含568經說「......有覺、有觀故,則口語,是故,有覺、有觀是口行。 」
法友您這句「當你看著天空,想:“藍色的天空”(生起有語詞、有語句的心流),這是想,認知的作用。 」,跟上句經文意思好像一樣,但是「口行」與「想」卻不同!不知那一個是對的?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6-12-09, 10:21

potato 寫:
aller 寫:2、中部43經說「受、想、識,這些法相連結,非不連結,又,這些法不能夠一一分離後安立差異,學友!因為,凡感受者,則認知,凡認知者,則識知,因此,這些法相連結,非不連結,又,這些法不能夠一一分離後安立差異。」
→「這些法不能夠一一分離後安立差異。」,那試問:您如何依著雜阿含第一經所說「觀色無常......觀受、想、行、識無常」?
「這些法不能夠一一分離後安立差異」;而,這些“感受、認知、識知”能夠在相連結的生起過程中,安立差異啊。

→ 那麼,是在相連結的生起過程中,按它們的差異而辨別、觀察。

「一一分離後安立差異」與「相連結的生起過程中,安立差異」,在「觀」的時候您能區分的出來嗎?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6-12-09, 10:26

aller 寫:3、經說「這五根有不同境域、不同行境,不互相經驗的行境與境域,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學友!對這不同境域、不同行境,不互相經驗行境與境域的五根來說,意是所依,意經驗其行境與境域。」
→能不能請建山明法友依此論來闡述【色想、色思】或【色想、色行】的過程?

五蘊中的受、想、行都是意行,就以眼緣色來說,「眼緣色,眼識生;三者合和生觸;緣觸生受、生想、生行」,中部43經說「意是五根所依,意經驗其行境與境域」,這時,上面的「眼緣色,眼識生;三者合和生觸;緣觸生受、生想、生行」應該就很熱鬧了,能不能請法友詳述其過程?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6-12-11, 20:07

aller 寫:五蘊中的受、想、行都是意行,就以眼緣色來說,「眼緣色,眼識生;三者合和生觸;緣觸生受、生想、生行」,……,能不能請法友詳述其過程?
這個也有更詳述的經文,我們來看經文吧。長部. 34經:“九法

(七)哪些是難貫通的九法呢?九種種:緣種種界生起種種觸,緣種種觸生起種種受,緣種種受生起種種想,緣種種想生起種種思,緣種種思生起種種意欲,緣種種意欲生起種種熱惱,緣種種熱惱生起種種遍求,緣種種遍求生起種種獲得,這些是難貫通的九法。”


這是經文對“界、觸→ 獲得”過程的詳述。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6-12-11, 20:37

我說幾點理解:“思”是意圖;“意欲”是想要實現意圖。思 +意欲 = 動機。有了動機,會引起造作隨後的行動、行為。由意欲而生起去做的熱情,這是去做世間有煩惱的事物,所以稱為“熱惱”。

像這樣,“思→ 意欲→ 熱惱→ 遍求→ 獲得”,這是行蘊的運作過程的詳述。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6-12-11, 20:56

aller 寫:……,中部43經說「意是五根所依,意經驗其行境與境域」,這時,上面的「眼緣色,眼識生;三者合和生觸;緣觸生受、生想、生行」應該就很熱鬧了,能不能請法友詳述其過程?
經文說“意是五根所依,意經驗其行境與境域”;而,什麼是【意】?

論壇里以前也有關於“意根”的一些討論吧。你提出,把“意,五根;觸→ 意行”聯系來看,就很熱鬧了。是不是很熱鬧了?呵,還是先搞清楚什麼是【意】吧。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