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頁 (共 14 頁)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發表於 : 2018-10-30, 07:48
善觀
觀鼻端並非帕奧首創,古代經律都有説明,如:

[0748b17] 法師曰:「此數息禪定,與餘禪定有異。餘禪定先細後麁,若此比丘入禪,禪相不現,莫從坐起,安心正坐更自思惟。云何思惟?以知禪相不現,而言:『此出息入息,何處有何處無?誰有誰無?』而言:『人在母腹中,無出入息,於水中無出入息,長壽天無出入息,死屍無出入息,入第四禪定無出入息,[16]色無色界無出入息,滅盡三昧無出入息。』作是念已,自呵責身:『汝智慧人,非在母腹中,亦非在水,亦非在色無色天,亦非在滅盡三昧,亦非在長壽天,亦非在死屍,亦非入第四禪定,有出息入息極細微,而不能自知。』但更正心,若長鼻者,安心[17]鼻弗咤[18](漢言鼻兩邊)。若鼻短者,安心置脣上,是故勤守此處,如修多羅中說,佛告諸比丘:『若人好忘不安心在前,不得入阿那波那禪定,非但阿那波那禪定,餘一切禪定亦如是。』若思念之,禪定即現,此阿那波那禪定極重,諸佛、辟支佛、[19]大阿羅漢,悉用阿那波那念為地,然後得[20]隨道念極靜,是故於此定中憶念為上及慧。譬如絹練用針[21]綖極細,針者如憶念,[*]綖如智慧,連勿使斷。因二法故,不失出息入息。譬如耕田人,牛已疲極,其人亦復疲極,解牛而放,放已牛即入林中,其人蘇[22]息已,起追逐牛而不逐牛跡,入林直先往牛飲水處止,或坐或臥待牛飲水竟,取繩穿鼻以杖驅去,更還耕田。比丘禪定亦復如是,若出[23]息入息悉疲極,暫時放之令蘇息,不[24]還出入,但先住鼻端,聽息出入而數,憶念如繩,智慧如杖,加之令出息入息。若得如是,不久而現禪相,身體怡悅,如木綿觸身柔弱。有人見如[25]古貝華,有人見如猛風起,有人見如星宿,有人見如連珠,有人見如散白珠,有人見如[*]古貝華核,有人見如繩,有人所觸悉強,有人見如火焰,有人見如獼猴,有人見如雲起,有人見如蓮華,有人見如車輪,有人見如月圓。何以故?如修多羅說,[26]諸比丘集眾誦經,而各各有所見異瑞,有人見如山如江如樹,如是為初。」

——《善見律毗婆沙》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發表於 : 2018-10-30, 07:51
善觀
於是現前令學安者。謂繫念住於鼻端。或於口脣。是出入息所緣處。彼坐禪人以安念此處。入息出息於鼻端口脣。以念觀觸。或現念令息入。現念令息出。現於息入時不作意。於出時亦不作意。是出入息所觸。鼻端口脣。以念觀知所觸。現念令入現念出息。如人[4]觸材以緣鋸力。亦不作意鋸去來想。如是坐禪人。於入出息亦不作意。入出息想。所觸鼻端口脣以念觀知。

——《解脫道論》

這些經論都非中國人所創,故用中國道家守竅說來否定觀鼻端呼吸的説法是不成立的。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發表於 : 2018-10-30, 08:03
善觀
「對面念而住止」者,此中,如何為念耶?是所有之念、隨念……乃至……正念,是言為念。此念者或於鼻端、面相,令安住、樂住,依是言「於對面念而住止」。

——《南傳分別論》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發表於 : 2018-10-30, 08:08
善觀
善觀 寫:
2018-10-30, 07:48
觀鼻端並非帕奧首創,古代經典都有説明,如:

[0748b17] 法師曰:「此數息禪定,與餘禪定有異。餘禪定先細後麁,若此比丘入禪,禪相不現,莫從坐起,安心正坐更自思惟。云何思惟?以知禪相不現,而言:『此出息入息,何處有何處無?誰有誰無?』而言:『人在母腹中,無出入息,於水中無出入息,長壽天無出入息,死屍無出入息,入第四禪定無出入息,[16]色無色界無出入息,滅盡三昧無出入息。』作是念已,自呵責身:『汝智慧人,非在母腹中,亦非在水,亦非在色無色天,亦非在滅盡三昧,亦非在長壽天,亦非在死屍,亦非入第四禪定,有出息入息極細微,而不能自知。』但更正心,若長鼻者,安心[17]鼻弗咤[18](漢言鼻兩邊)。若鼻短者,安心置脣上,是故勤守此處,如修多羅中說,佛告諸比丘:『若人好忘不安心在前,不得入阿那波那禪定,非但阿那波那禪定,餘一切禪定亦如是。』若思念之,禪定即現,此阿那波那禪定極重,諸佛、辟支佛、[19]大阿羅漢,悉用阿那波那念為地,然後得[20]隨道念極靜,是故於此定中憶念為上及慧。譬如絹練用針[21]綖極細,針者如憶念,[*]綖如智慧,連勿使斷。因二法故,不失出息入息。譬如耕田人,牛已疲極,其人亦復疲極,解牛而放,放已牛即入林中,其人蘇[22]息已,起追逐牛而不逐牛跡,入林直先往牛飲水處止,或坐或臥待牛飲水竟,取繩穿鼻以杖驅去,更還耕田。比丘禪定亦復如是,若出[23]息入息悉疲極,暫時放之令蘇息,不[24]還出入,但先住鼻端,聽息出入而數,憶念如繩,智慧如杖,加之令出息入息。若得如是,不久而現禪相,身體怡悅,如木綿觸身柔弱。有人見如[25]古貝華,有人見如猛風起,有人見如星宿,有人見如連珠,有人見如散白珠,有人見如[*]古貝華核,有人見如繩,有人所觸悉強,有人見如火焰,有人見如獼猴,有人見如雲起,有人見如蓮華,有人見如車輪,有人見如月圓。何以故?如修多羅說,[26]諸比丘集眾誦經,而各各有所見異瑞,有人見如山如江如樹,如是為初。」

——《善見律毗婆沙》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發表於 : 2018-10-30, 16:32
andy7533962
修安般念時的繫念面前,是繫念什麽在面前或是繫念什麽像在你的面前(臉的前面)。如帕奧系统教繫念面前就是人中地方,以前教(覺知)人中的磨擦觸點,現在改成(知道)出入息經過人中那區就好了,而香港的尊者解說繫念面前,即覺知在額頭、鼻尖、喉、胸、肚等呼吸經過,那個觸點明顯,就安念在此觸點去覺知呼吸出入,還是如朱倍賢教授說的.......……。
不知雜阿含經或相應部有那幾篇章有講解的。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發表於 : 2018-10-30, 16:50
andy7533962
不好意思上篇(繄)字錯了要(繫)才對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發表於 : 2018-10-30, 22:15
bv4pr
安那般那念從第1步驟到第16步驟的業處真的都是著重在呼吸嗎?如果是這樣說明,那就會一直著重在出入息,忘卻四念處的核心是十二因緣,而跳不出來,由第三階段開始,也就是一切身,各方說法很多,但沒幾個老師是依經說,一切身指的是十二處,清楚的說法是如SA.892所說,由內六入處下手,佛說於此六法觀察忍,名為信行,超昇離生,離凡夫地....,並再次強調如內六入處,如是,外六入處、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愛身、六界身、五陰亦如上說。如是,第一階中的內息,亦如SA.892所說,由內六入處下手,練好了,下一步是外息,著重在外六入處,如是進入第三階,十二處,也就是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愛身、六界身、五陰。

當經文說一切時,不是指什麼都是,而是如SA.196、SA.231、SA.222、SA.319所說之定義,此定義為南北共說。全部是指十二處。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發表於 : 2018-10-30, 22:17
善觀
bv4pr 寫:
2018-10-30, 22:15
安那般那念從第1步驟到第16步驟的業處真的都是著重在呼吸嗎?如果是這樣說明,那就會一直著重在出入息,忘卻四念處的核心是十二因緣,而跳不出來,由第三階段開始,也就是一切身,各方說法很多,但沒幾個老師是依經說,一切身指的是十二處,清楚的說法是如SA.892所說,由內六入處下手,佛說於此六法觀察忍,名為信行,超昇離生,離凡夫地....,並再次強調如內六入處,如是,外六入處、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愛身、六界身、五陰亦如上說。

當經文說一切時,不是指什麼都是,而是如SA.196、SA.231、SA.222、SA.319所說之定義,此定義為南北共說。全部是指十二處。
十二処是指一切法的。十八界也是。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發表於 : 2018-10-30, 22:21
bv4pr
十二処是指一切法的。十八界也是。
如是。

Re: 為何帕奧禪法是有問題的觀想禪法(個人體會,理性探討)

發表於 : 2018-10-30, 22:48
bv4pr
第一階的內息是著重在內六入處,換言之,許多人以為自己進步到後面好幾階段,請考慮自己是否連前兩步都沒完整練習,而一直在緣鼻、香生鼻識上打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