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無常觀"( or 觀無常)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7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3-12-30, 09:52

yusheng 寫:還有一個辦法是,我們自己去成為善知識。
這個辦法有個別名,叫做閉門造車。

頭像
yusheng
文章: 92
註冊時間: 2013-11-11, 08:00

文章 yusheng » 2013-12-30, 13:35

shane 寫:]
yusheng 寫:
freshman 寫:其實善知識就是活的地圖,流傳至今的“三藏”是帶有謎團的地圖。而正確無誤的地圖就是善知識們想要告訴我們的藏寶圖。 可惜的是,它被搞亂了。


還有一個辦法是,我們自己去成為善知識。
問題是...
要自己成為善知識 之前,你得要先 靠 [善知識] = ='
除非你是 獨覺佛 or 佛陀..
不然你就得[聲聞]善知識先......

還是按照經典的步驟來吧,
象足跡譬喻 介紹的步驟還算滿完整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028.htm
色古巫大夷大經也不錯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077.htm
再搭配其他幾部經,地圖就很清楚,講的也很統一。

至於後面的步驟跟結果,
例如 : 見法、見緣起、了知4聖諦,無常、苦、無我、涅槃。
就先看看了解就好。

先把前面的步驟搞定先
例如 : 離殺生、離偷盜、離粗惡語、離謊言、離麻醉品
守護根門、熱忱地執行四念處,
如果可以的話,存筆錢,足以三年 五年不用工作,專註培育定力。
如果失敗...就只好再回去工作...呵
坦率的講,如果你承認這張地圖還在,只是被弄亂了,那麽我們就還有機會。

我所謂的自己成為善知識,並非閉門造車,獨立成佛。

因阿含經尚在,地圖還在,即便不夠完整,有些混亂。兩千五百年前,佛陀為大醫師,他親授藥方;兩千五百年後,即便這藥方不夠完整,但凡人無知身心,何嘗有變。我們,這世間凡人,可以依於阿含經,去探求個己身心;我們可以行動,我們應去行動,去探求那藥方,去探求那條到達佛陀之道的道路。

我們可以獨立去了解五蘊,去了解觸,去感受善與惡,去探求緣起與無常,只是基於阿含,與我們的身心。但這探求,不是文字的考據,是身心的向內思量。阿含經於現實的真正意義是,我們知道確實有那麽一條道路將引導我們去到至善,我們也了解一些關於這條道路的痕跡。我們自己去行動,去探求。我們不論後來者是如何解讀,我們只向著惡的完全止息方向行動,我們會遇到錯誤,但我們仍需要獨立探求,在行動中探究如佛陀那樣的思考,依於阿含與身心來超越錯誤。

這本身就是現實的做法,是我正在做的。

寧隨世尊,不隨餘眾。

北傳:雜阿含935經

時,沙陀釋氏從坐起,為佛作禮,合掌白佛:
  「世尊!若有如是像類法起:一者、世尊,一者、比丘僧,我寧隨世尊,不隨比丘僧;或有如是像類法起:一者、世尊,一者、比丘尼僧、優婆塞、優婆夷,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我寧隨世尊,不隨餘眾。」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3-12-30, 19:33

為何次第的地標如此重要呢?

我有親身的體會。

還是以上面提到的增支部9集1經/正覺經為例:

在“為根除我(是之)慢而修習無常想”之前,要先住立五法。其中第二,四,五法分別是戒,定,慧。

比如說,第四項----諸友!復次,比丘發勤而斷諸不善法,為具足諸善法而住,精進勇猛堅固,負荷善法而不舍。諸友!此乃等覺分法修習所依之第四。

我認為,這就是在修定,也是要善心純一(遠離惡不善法)。但是,在網絡上我總是碰到許多人,他們說,要時刻觀無常,惡法,善法都要舍棄。

但是經裏面說,要負荷善法而不舍。

他們就會說了,一切都無常,沒有什麽是常住不滅的。善法也是剎那剎那滅的。

沒錯阿,善法確實也是剎那剎那滅的。所以我只好說,一個善法滅去,再升起另一個善法,這樣的方式,令善法長駐不舍。

我這是沒有辦法的選擇,但是,我想說,按照這樣去修,得定的可能性非常少。

禪定的特色決定了這一點。

當然了,他們又會說了,他們是慧解脫的路子。我就不知道也不願意再多說了。

這就是不講次第,一開始就修觀無常給我造成的困擾,例子之一。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3-12-31, 19:02

說到“禪定”,這也是一個關鍵地標。

我個人認為,這應該用一個過程+幾個節點來描述。這是一種“動態+靜態”的描述。

動態就是禪修。也叫“燃燒煩惱”或者“去惡存善”。
靜態就是節點。就是在禪修過程當中的幾個可標可點的狀態。也就是說,哪些惡去除了?哪些善凸現了?

【雜阿含經】第1246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鑄金者。積聚沙土。置於槽中。然後以水灌之。粗上煩惱。剛石堅塊隨水而去。猶有粗沙纏結。復以水灌。粗沙隨水流出。然後生金。猶為細沙.黑土之所纏結。復以水灌。細沙.黑土隨水流出。然後真金純凈無雜。猶有似金微垢。然後金師置於爐中。增火鼓韛。令其融液。垢穢悉除。然其生金猶故。不輕.不軟.光明不發。屈伸則斷。彼煉金師.煉金弟子復置爐中。增火鼓韛。轉側陶煉。然後生金輕軟光澤。屈伸不斷。隨意所作釵.鐺.镮.釧諸莊嚴具

如是。凈心進向比丘粗煩惱纏.惡不善業.諸惡邪見漸斷令滅。如彼生金。淘去剛石堅塊

復次。凈心進向比丘除次粗垢。欲覺.恚覺.害覺。如彼生金除粗沙礫

復次。凈心進向比丘次除細垢。謂親裏覺.人眾覺.生天覺。思惟除滅。如彼生金除去塵垢.細沙.黑土

復次。凈心進向比丘有善法覺。思惟除滅。令心清凈。猶如生金除去金色相似之垢。令其純凈

這個除去惡法,純凈善法的過程,就是禪定的過程。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3-12-31, 23:35

從雜第1246經,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禪修就是將“心”的純度變得純粹,惡不善法就像是雜質,要一步步逐漸去除。也就是說,惡法的標準是相對的。因為你不可能一下子將它們完全除去,所以說是相對的。

如是。凈心進向比丘粗煩惱纏.惡不善業.諸惡邪見漸斷令滅。如彼生金。淘去剛石堅塊。

這一句話,是練金的第一步,已經說“惡不善業.諸惡邪見”漸斷令滅。如果是絕對地意義上說,諸惡(法)已經斷了,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

所以,只能是相對意義上來說的惡法逐漸斷除。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4-01-01, 06:20

所以我說,禪定和身體的姿勢沒有關系,不是只有坐禪才是禪修。坐禪是最簡單地層次。禪定是心的修煉。

但是,這個“心”是什麽呢?要從“身”開始,身念住開始,過度到受念住,再到心念住,取到“自心相”後,就知道“心”是什麽了。這個我叫做“禪相”。不是那個南傳論中的禪相,那個是造作出來的,不是修四念住得到的。我這個禪相是修四念住,觀真實法後得到的真實法(自心相),它那個是修概念法得到的造作相。

頭像
yusheng
文章: 92
註冊時間: 2013-11-11, 08:00

文章 yusheng » 2014-01-02, 21:24

關于無常,我還確實與你認同,佛說的無常根本不是刹那生滅。但我想知道的是,你認為無常指什麽?

頭像
lovetvb
文章: 67
註冊時間: 2007-08-16, 08:00

文章 lovetvb » 2014-01-03, 01:55

明白五蘊因緣有,因缘灭,所以五蕴无我。
不是觀無常,是觀四唸處無常,不取未來五蘊,而喜貪儘,

頭像
lovetvb
文章: 67
註冊時間: 2007-08-16, 08:00

文章 lovetvb » 2014-01-03, 02:02

無常的意思就是:
諸比庫,於此,比庫[瞭知]:『如是色,如是色之集,如是色之滅;如是受,如是受之集,如是受之滅;如是想,如是想之集,如是想之滅;如是諸行,如是諸行之集,如是諸行之滅;如是識,如是識之集,如是識之滅。』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4-01-03, 02:33

yusheng 寫:關于無常,我還確實與你認同,佛說的無常根本不是刹那生滅。但我想知道的是,你認為無常指什麽?
剎那生滅當然是無常,富翁變窮也是無常。

觀無常就是觀剎那生滅這個我不贊同。佛法不是代數,不能簡單的把“無常”用一個“剎那生滅”代進去變成觀無常=觀剎那生滅。

什末是觀無常?不是先問什末無常?再去觀上面那個問題的答案。

“觀無常"本身是一個不可以分割的術語.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