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2 頁)

想思是意行

發表於 : 2011-02-13, 01:30
serendipity
雜阿含經
想思是意行。依於心。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
復問尊者。覺觀已發口語。是覺觀名爲口行。
想思是心數法。依於心。屬於心想轉。是故想思名爲意行。

長阿含經
六入從名色起。名色是六入縁。名色從識起。識是名色縁。
識從行起。行是識縁。行從癡起。癡是行縁。

別譯雜阿含經
是故因於無明。則有行生。因行故有識。因識故有名色。因名色故有六入。


既然起,那麼雜阿含經中的想思就不可能是或者六識
所以想請問想思會是什麼?

Re: 想思是意行

發表於 : 2011-02-13, 01:45
serendipity
serendipity 寫:雜阿含經
想思是意行。依於心。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
復問尊者。覺觀已發口語。是覺觀名爲口行。
想思是心數法。依於心。屬於心想轉。是故想思名爲意行。

別譯雜阿含經
是故因於無明。則有行生。因行故有識。因識故有名色。因名色故有六入。
關於上段雜阿含經,除了想思外,還提到想思依轉。
這讓我覺得阿含經除了六識,還有另外兩種心數法,即想思

關於這個疑問,想聽聽各位前輩的看法

發表於 : 2011-02-13, 12:09
建山明
serendipity 寫:既然起,那麼雜阿含經中的想思就不可能是或者六識
所以想請問想思會是什麼?
“想”是想蘊吧。

《相應部》41. 6經:“善哉,大德!”質多居士歡喜、隨喜尊者迦摩浮之所說,更問于尊者迦摩浮曰:“然則,大德!何者爲身行?何者爲語行?何者爲心行耶?”“居士!入息出息爲身行,尋、伺爲語行,想、受爲心行。”

《雜阿含》568經說“想、思名為意行”,《相應部》41. 6經說的不同,說“想、受爲心行”。

“思”是行蘊。

Re: 想思是意行

發表於 : 2011-02-13, 13:59
serendipity
serendipity 寫:
serendipity 寫:雜阿含經
關於上段雜阿含經,除了想思外,還提到想思依轉。
這讓我覺得阿含經除了六識,還有另外兩種心數法,即想思
想思(意行)和這兩種心數法,
有沒有可能就是大乘所講的第七識和第八識?

發表於 : 2011-02-13, 18:41
serendipity
《雜阿含經》
「爾時世尊知彼心中所念。而爲教誡。
比丘。此。當思惟此。莫思惟此。斷此欲斷此色身作證具足住。
比丘寧有色。若常不變易正住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佛告比丘。善哉善哉。」


「此
這句話是不是可以被視為「八識」的講法?

識,即六識
意,即意行,想思
心,即意行想思所依之「心」

發表於 : 2011-02-14, 06:59
建山明
serendipity 寫:關於上段雜阿含經,除了想思外,還提到想思依轉。
這讓我覺得阿含經除了六識,還有另外兩種心數法,即想思
serendipity 寫:想思(意行)和這兩種心數法,
有沒有可能就是大乘所講的第七識和第八識?
《雜阿含》568經:複問:“尊者!覺、觀已,發口語,是覺、觀名爲口行。想、思是心數法,依于心、屬于心想轉,是故想、思名爲意行。”這一段可能是衍文。不過樓主說到了“心數法”,那就按這一段來討論。

“依于心、屬于心想轉”其實就是“心數法”的定義。想、思屬于心,所以想、思是兩種“心數法”。並不是再有一個“心”是“心數法”。

答:“長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于身、屬于身、依身轉,是故出息入息名爲身行。有覺、有觀故則口語,是故有覺、有觀是口行。想、思是意行,依于心、屬于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出息入息屬于身,是“身”的一部分。並不是在出息入息之外,再有一個“身”。樓主可按此類推,來理解“想、思”與“心”的關系。

發表於 : 2011-02-14, 07:07
dksn
想思是兩個心所,與識是從屬關係,與心同生,同滅

發表於 : 2011-02-14, 10:59
serendipity
potato 寫:答:“長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于身、屬于身、依身轉,是故出息入息名爲身行。有覺、有觀故則口語,是故有覺、有觀是口行。想、思是意行,依于心、屬于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出息入息屬于身,是“身”的一部分。並不是在出息入息之外,再有一個“身”。樓主可按此類推,來理解“想、思”與“心”的關系。
並非如師兄所言。

應該是,「出息入息」歸「出息入息」,「身」歸「身」
同理,「想思」歸「想思」,「心」歸「心」

「出息入息」與「身」是兩種不同的標的,不能混為一談
「想思」與「心」亦是兩種不同的標的,不能混為一談

這樣看待,才算正確理解經文

發表於 : 2011-02-14, 19:32
建山明
serendipity 寫:並非如師兄所言。

應該是,「出息入息」歸「出息入息」,「身」歸「身」
同理,「想思」歸「想思」,「心」歸「心」

「出息入息」與「身」是兩種不同的標的,不能混為一談
「想思」與「心」亦是兩種不同的標的,不能混為一談

這樣看待,才算正確理解經文
對于你提出的問題,在以上兩個回帖俺已說了對這些法義概念的理解。

如果你認爲你的理解是正確的,俺也沒什麽可爭論的。請你在四念處的修習中,如實觀察吧。 :roll:

發表於 : 2011-02-14, 19:46
建山明
potato 寫:答:“長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于身、屬于身、依身轉,是故出息入息名爲身行。有覺、有觀故則口語,是故有覺、有觀是口行。想、思是意行,依于心、屬于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出息入息屬于身,是“身”的一部分。並不是在出息入息之外,再有一個“身”。樓主可按此類推,來理解“想、思”與“心”的關系。
serendipity 寫:應該是,「出息入息」歸「出息入息」,「身」歸「身」
同理,「想思」歸「想思」,「心」歸「心」

「出息入息」與「身」是兩種不同的標的,不能混為一談
「想思」與「心」亦是兩種不同的標的,不能混為一談
俺說:出息入息屬于身,是“身”的一部分。並不是在出息入息之外,再有一個“身”。

這樣說,並沒有把“出息入息”與“身”混爲“一”談。俺說的是,“出息入息”與“身”是這樣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