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六塵」中的「法」塵?「法」塵住於何處?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wuu12345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0-06-25, 08:00

什麼是「六塵」中的「法」塵?「法」塵住於何處?

文章 wuu12345 » 2010-11-09, 10:09

:D 什麼是「六塵」中的「法」塵?「法」塵住於何處?

雜阿含經322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祁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眼是內入處,世尊略說,不廣分別。云何眼是內入處?」
佛告彼比丘:「眼是內入處,四大所造淨色,不可見有對;耳、鼻、舌、身內入處亦如是說。」
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意是內入處,不廣分別。 云何意是內入處?」
佛告彼比丘:「意是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
復問:「如世尊說,色外入處,世尊略說,不廣分別。云何,世尊!色是外入處?」
佛告彼比丘:「色外入處,若色四大造,可見有對,是名色是外入處。」
復白佛言:「世尊說聲是外入處,不廣分別。云何聲是外入處?」
佛告彼比丘:「若聲四大造,不可見有對,如聲,香、味亦如是。」
復問:「世尊說觸外入處,不廣分別。云何觸是外入處?」
佛告彼比丘:「觸外入處者,謂四大及四大造色,不可見有對,是名觸外入處。」
復問:「世尊說法外入處,不廣分別。云何法是內入處?」
佛告彼比丘:「法外入處者,十一入所不攝,不可見無對,是名法外入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請問:什麼是「六外入處」中的「法外入處」?「法外入處」住於何處?依322經所言,「法外入處」非「六內入處」及「五外入處」所含攝,那麼,當「意」緣「法」時,「意識」生起,此「法」住於何處?還有,『佛告彼比丘:「意是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此中,『心』、『意』、『識』皆屬於意內入處,那麼,此『識』與「意」緣「法」時,「意識」生起的「意識」是否相同?而,『心』、『意』、『識』皆屬於意內入處,「法塵」又是非「六內入處」及「五外入處」所含攝,那麼「法塵」到底住於何方?

另外,當我們研讀原始佛經時,眼見經書中的文字是屬色塵,又當我們聽他人說法時,所聽是屬於聲塵,這與雜阿含經312經中摩羅迦舅居士於其祁夜歌詠中所說,見色不取色相,聞聲不取聲相,是否有牴觸之處?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0-11-09, 19:01

wuu12345 寫:另外,當我們研讀原始佛經時,眼見經書中的文字是屬色塵,又當我們聽他人說法時,所聽是屬於聲塵,這與雜阿含經312經中摩羅迦舅居士於其祁夜歌詠中所說,見色不取色相,聞聲不取聲相,是否有牴觸之處?
摩邏迦舅尊者在偈中說的“見色不取相”,對照前文“若眼見眾色,忘失于正念,則于所見色,而取愛念相”,可知“見色不取相”是指見色而不取愛念相,並非不認識色相。同理,聞聲而不取愛念相,並非不認識聲相。

《相應部》35. 95經(莊譯):“摩邏迦子!當在被你所見、所聽、所覺知、所了知的事情上,在所見中將只有所見這麼多;在所聽中將只有所聽這麼多;……”說的就是見色而不取愛念相,聞聲而不取愛念相;但並非沒有見到、聽到,並非不認識塵相。

所以,沒有牴觸。

頭像
wuu12345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0-06-25, 08:00

文章 wuu12345 » 2010-11-10, 10:03

:D 感謝建山明法友指教!的確,見色不取色相,與聞聲不取聲相,其實是要我們:六根緣六塵,不取六塵之相,不因愛而生取。所以,不管塵相是令人愛念,或令人厭惡,還是非愛念非厭惡,都要俱捨!不生執著!心不染著,常樂受住,一其心,如實知見→無常!生滅!
我們研讀經書,聽聞佛法,也是一樣!不管所讀所聽是令人愛念,或令人厭惡,還是非愛念非厭惡,都要俱捨!不生執著!心不染著,常樂受住,一其心,如實知見→無常!生滅!
至於,法內入處,及法內入處住於何處?不知有沒有博學之士可以指點迷津?

頭像
yunshui
文章: 311
註冊時間: 2009-08-06, 08:00

文章 yunshui » 2010-11-10, 14:45

《雜阿含609經》

“憶念集則法集,憶念滅則法沒,隨集法觀法住,隨滅法觀法住,隨集滅法觀法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則無所取。”


法友不用思維‘法’住在哪裏,‘憶念集則法集,憶念滅則法沒’。它的本質是‘無所依住’。
比如別人罵你幾句話,你去想它煩惱就升起,不去想它就不存在。

頭像
wuu12345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0-06-25, 08:00

文章 wuu12345 » 2010-11-10, 15:35

:D 感謝云水法友指教!由云水法友所舉雜阿含609經來說:「憶念集則法集,憶念滅則法沒。」此中"憶念"即「意緣法」,那麼,意緣法,則意識生起,如此,『法』塵應是存於心中,但是,雜阿含322經中又說:「法外入處者,十一入所不攝。」,那麼,『法』即非「六內入處」與「五外入處」所含攝,而322經言「意是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即「心」為「意內入處」所含攝,但是:「法外入處者,十一入所不攝。」,如此,『法』塵不存於「心」中,也不存於「意」中,也不存於「識」中,更不可能存於空間之中,究竟存於何處?為何「意」要緣「法」,「法」即隨傳隨到!

頭像
lxd127
文章: 297
註冊時間: 2006-12-18, 08:00

文章 lxd127 » 2010-11-10, 22:42

關於雲水賢友的這個理解,我個人是這樣看的:
則無所依住。這一句的前面是講方法,則字之後是講成就。所以,這裡的“無所依住”不應當是指“法”的本質,而是指如此修行之後得到“無所依住”的成就。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頭像
yunshui
文章: 311
註冊時間: 2009-08-06, 08:00

文章 yunshui » 2010-11-11, 10:56

lxd127 寫:關於雲水賢友的這個理解,我個人是這樣看的:
則無所依住。這一句的前面是講方法,則字之後是講成就。所以,這裡的“無所依住”不應當是指“法”的本質,而是指如此修行之後得到“無所依住”的成就。
法友的看法就是修學佛法的目的。

我再說明:凡夫不能如實知‘法’的本質,而執取虛妄的現象當著實在。
正如舍利弗尊者勸告焰摩迦比丘:“愚癡無聞凡夫於五受陰作常想.安隱想.不病想.我想.我所想。於此五受陰保持護惜。終為此五受陰怨家所害。如彼長者。為詐親怨家所害而不覺知。”《雜阿含104經》

‘法’的本質沒有變----無常.苦.空.非我.非我所。

“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觀察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非我所。於此五受陰不著.不受.不受故不著。不著故自覺涅盤。”

‘法’對於凡夫和聖弟子沒有區別,只是一個不如實知,一個如實知。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0-11-11, 14:58

lxd127 寫:關於雲水賢友的這個理解,我個人是這樣看的:
則無所依住。這一句的前面是講方法,則字之後是講成就。所以,這裡的“無所依住”不應當是指“法”的本質,而是指如此修行之後得到“無所依住”的成就。
俺也是這樣看的,這裡的“無所依住”不是指“法”的性質,而是指如此修行之後得到“無所依住”的成就。觀察到“法”的性質--無常、苦、無我,然後達到“無所依住”的成就,這在法義概念上是兩回事;不能因此說“無所依住”就是“法”的性質。

“隨集法觀法住,隨滅法觀法住,隨集滅法觀法住”,意思是 [修行者] 隨法集觀法 [而] 住,隨法沒觀法 [而] 住,隨法集沒觀法 [而] 住;“無所依住”,意思是 [修行者] 無所依 / 而住,不是 [法] 無所 / 依住。 :idea:

頭像
wuu12345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0-06-25, 08:00

文章 wuu12345 » 2010-11-12, 14:14

:D 各位難道都認為「六外入處」(六塵)中的「法外入處」(法塵)就是指「五蘊法」嗎?Dhamma法,於經書中不同的地方代表不同的意義喔!?此處是談:能為「意」所緣而生起「意識」的「法外入處」(法塵)喔!?

頭像
lxd127
文章: 297
註冊時間: 2006-12-18, 08:00

文章 lxd127 » 2010-11-12, 21:12

我記得,這個問題已經很詳盡的答覆過一次了。
六外處中的法處,不完全攝於五蘊。
法處包括:受、想、行三蘊及一些細微的色法和涅槃。
所以,不能說法處就是五蘊,因為法處還可以包括涅槃。也不能說五蘊就是法處,因為一些色法不攝於法處。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