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獲得正法
發表於 : 2010-06-14, 20:16
如何獲得正法
佛法是解脫貪、嗔、癡煩惱,超脫六道輪回的不二法門,不共一切外道,這是佛法的特質。佛法的不二性不會因時間和空間的改變而有一絲一毫的改變。
阿含經雲:“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
此段經文說明,正法永遠都是存在,不變異的。有佛出世是這樣,無佛出世時也是這樣,正因為如此,所以在無佛出世時,有辟支佛自行領悟佛法而解脫。
那麼,說現在是末法時代又作何解呢?不是佛法本身衰微,變成了末法,而是指由於我們欠缺福報和智慧資糧的緣故,這個時代的眾生所聽聞和領悟的“佛法”,已經不是釋迦牟尼佛所傳授的正法律,聽聞到的大多是由 于於時空的遷移而變了質的所謂佛法,其實是外道法,只是美其名為佛法。為什麼會是這樣呢?眾生的共業所致,因為這個時代的眾生沒有正法的需求。仔細冷靜反觀當今社會,不是這樣嗎?
那麼,在這個時代是不是就根本沒有因緣學習正法了呢?不是的。釋迦牟尼佛在入涅槃前,為後來的學佛人留下了可資依據的經典,《佛遺教經》,一再囑咐學佛弟子,以戒為師。
佛遺教經開宗明義就點出了持戒的重要性,“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之所住處。”
此段經文的意思極其簡潔明瞭,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學佛人可依此對照檢查一下自己所學是否為正法。如果能持淨戒,不用求人印證,所聽聞的必定是正法,自己也一定能體證到正法的法味;如果沒有持戒,所聽聞的多半非法非義。
為什麼會如此呢?戒為什麼會產生如此不可思義的功德力呢?原來,戒是諸佛經過多生累劫修行,福德和智慧都已究竟圓滿,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後最為具體的體現,不多一分,不少一分。以十地菩薩的福德和智慧,都無法知道戒的分際,因此沒有資格制戒。凡夫若是認為佛法應該適應時空的變化而變化,自行增減戒律,只能加速正法滅去。
持戒能使身心清淨,吸收正法,遇到非法非義,則能自動遠離。這種現象很像人體的腸胃,若腸胃健康,則能自動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排除廢物,此一功能是自然如此的,不需要我們去進行思辯。
妙!真的是很妙!
有戒律,則有正法。
這是戒律的密義。
佛法是解脫貪、嗔、癡煩惱,超脫六道輪回的不二法門,不共一切外道,這是佛法的特質。佛法的不二性不會因時間和空間的改變而有一絲一毫的改變。
阿含經雲:“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
此段經文說明,正法永遠都是存在,不變異的。有佛出世是這樣,無佛出世時也是這樣,正因為如此,所以在無佛出世時,有辟支佛自行領悟佛法而解脫。
那麼,說現在是末法時代又作何解呢?不是佛法本身衰微,變成了末法,而是指由於我們欠缺福報和智慧資糧的緣故,這個時代的眾生所聽聞和領悟的“佛法”,已經不是釋迦牟尼佛所傳授的正法律,聽聞到的大多是由 于於時空的遷移而變了質的所謂佛法,其實是外道法,只是美其名為佛法。為什麼會是這樣呢?眾生的共業所致,因為這個時代的眾生沒有正法的需求。仔細冷靜反觀當今社會,不是這樣嗎?
那麼,在這個時代是不是就根本沒有因緣學習正法了呢?不是的。釋迦牟尼佛在入涅槃前,為後來的學佛人留下了可資依據的經典,《佛遺教經》,一再囑咐學佛弟子,以戒為師。
佛遺教經開宗明義就點出了持戒的重要性,“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之所住處。”
此段經文的意思極其簡潔明瞭,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學佛人可依此對照檢查一下自己所學是否為正法。如果能持淨戒,不用求人印證,所聽聞的必定是正法,自己也一定能體證到正法的法味;如果沒有持戒,所聽聞的多半非法非義。
為什麼會如此呢?戒為什麼會產生如此不可思義的功德力呢?原來,戒是諸佛經過多生累劫修行,福德和智慧都已究竟圓滿,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後最為具體的體現,不多一分,不少一分。以十地菩薩的福德和智慧,都無法知道戒的分際,因此沒有資格制戒。凡夫若是認為佛法應該適應時空的變化而變化,自行增減戒律,只能加速正法滅去。
持戒能使身心清淨,吸收正法,遇到非法非義,則能自動遠離。這種現象很像人體的腸胃,若腸胃健康,則能自動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排除廢物,此一功能是自然如此的,不需要我們去進行思辯。
妙!真的是很妙!
有戒律,則有正法。
這是戒律的密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