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2 頁)
從十二因緣的角度怎樣解釋無色界眾生的存在?
發表於 : 2010-05-03, 14:43
由 mirror3345
無色界領域的眾生,僅有心智,無物質身體。
只要有無色界的定力,死後就能轉生於無色界中,成為其中一個眾生。
我的問題是,從十二因緣的角度,怎樣理解,沒有身體,而僅有心識存在?
由於我考慮到十二因緣里,名色根本不能分離,因此提出此問。
發表於 : 2010-05-03, 15:24
由 lxd127
在無色界裡,心不以色法為依處。
清楚心,你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嗎?
發表於 : 2010-05-03, 20:10
由 mirror3345
清楚心,你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嗎?
又例如,有人問你吃了飯嗎?你就說,那些飯是名貴品牌的。
又例如,有人問你為何地球是圓的?你就說,是啊,地球是圓的啊!
現在,你明白我想說什麼嗎?
Re: 從十二因緣的角度怎樣解釋無色界眾生的存在?
發表於 : 2010-05-04, 02:58
由 fatsiba
mirror3345 寫:無色界領域的眾生,僅有心智,無物質身體。
只要有無色界的定力,死後就能轉生於無色界中,成為其中一個眾生。
我的問題是,從十二因緣的角度,怎樣理解,沒有身體,而僅有心識存在?
由於我考慮到十二因緣里,名色根本不能分離,因此提出此問。
十二因緣是從欲界的立場所施設。
所以,有數項不適用於無色界眾生。
名:形而上,色:形而下。
可適用:無明、行、識、名、意入、觸、受、愛、取、有、死、生
不適用:色、五入、老
發表於 : 2010-05-04, 09:36
由 rostov
無色界只是一種奧義書思潮的哲學概念而已,不是現實所能觀察的。
試問,離眼色,能有眼識升起否?
乃至離名色之緣,能有六識的升起否?
想像就是想像,去鑽研徒增疑惑,講也講不清楚,大家講的也都不一樣,因為非境界故。
發表於 : 2010-05-04, 11:48
由 mirror3345
rostov 寫:無色界只是一種奧義書思潮的哲學概念而已,不是現實所能觀察的。
你好啊,
你的意思是無色界的存在只是一種概念?不太理解你的意思,但我了解,某些學者相信色界與無色界的設立,只是今生修習禪定所產生諸心理現象的描述而已,而不相信世界觀式的那樣存在。
發表於 : 2010-05-04, 11:57
由 rostov
同意法友所說。
Re: 從十二因緣的角度怎樣解釋無色界眾生的存在?
發表於 : 2010-05-04, 21:53
由 wsykm
mirror3345 寫:無色界領域的眾生,僅有心智,無物質身體。
只要有無色界的定力,死後就能轉生於無色界中,成為其中一個眾生。
我的問題是,從十二因緣的角度,怎樣理解,沒有身體,而僅有心識存在?
由於我考慮到十二因緣里,名色根本不能分離,因此提出此問。
."..欲界、色界、无色界便是
欲爱、色爱、无色爱的对象!简单讲:欲界是个人的生存环境、色界是个人的生理机能、无
色界则是个人的精神作用,三者携手共同谱出生命存在的完整呈现。""...后世的论
师将生命存在的三大必备条件,附会成众生居住环境的分类,结果当然会违背一切法的胜义
教说。"以上节自法遵比丘尼【灭苦之道】之六入处篇
發表於 : 2010-05-06, 01:45
由 metta
法尊比丘尼對佛教的基礎概念都有些沒弄懂,她認為五蘊之外有個心。所以她說的不足為憑。
十二因緣是針對欲界的眾生而立的,所以不能套用到色界和無色界。比如在色界,就沒有鼻、舌、身的凈色根,那麽顯然六入處就不全,就不能把和六入處有關的文句直接套過去用。
緣起法最根本的陳述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這是可以運用到任何一界的。這種陳述可以用於剎那緣起。佛教裏的心法、色法都是剎那生滅的,剎那相續就構成了生命從生到死和從死到生的整個過程,於是剎那緣起就累積為十二緣起,當然這是對欲界的眾生而言,對於色界和無色界的應有所不同。
發表於 : 2010-05-06, 05:48
由 UYY007
metta 寫:
十二因緣是針對欲界的眾生而立的,所以不能套用到色界和無色界。比如在色界,就沒有鼻、舌、身的凈色根,那麽顯然六入處就不全,就不能把和六入處有關的文句直接套過去用。
請問這是根據那部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