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形成三要素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rostov
文章: 349
註冊時間: 2005-01-10, 08:00

我見形成三要素

文章 rostov » 2009-11-02, 11:15

這是在聽聞內覺禪林烏帕沙瑪比丘開示後的心得感想,希望走在正法律菩提道的法友得利,解脫。


我見形成三要素,實際上就是我們對世間的認知方式,以此認知方式修禪觀,是修不起來斷除不了我見的。

第一點: 六根感官覺知的侷限性。
第二點: 歸納化簡的思考模式。
第三點: 感官覺知聯結記憶所產生的連續感。

由六根感官覺知的侷限性就已經使我們很容易產生"範圍"與"界線"的感覺。加上對於所知所見的眾多事物,習慣以存異求同的方式加以歸納分類,再以去異存同的方式加以個別確認,由此產生強烈的"分別感"和"各別感"。最後,我們對當下感官所覺知的現況,合併聯結之前經驗的記憶,產生了時間上的連續感(過去現在未來之感),由此再度強化了"個體的連續性"。
以此三點,原本為同步因緣變動的世間,被分割認知為一一個體,且以為一一個體有其空間和時間發展變化,而且因這個分別見,產生了"分離於一切之觀察者"的感覺,這就是我見。
真實禪觀時,必須先覺知到所謂動態的感覺,並非由六根直接經驗到,六根只能經驗正在發生的現況,而短暫記憶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使意根認知差別產生動態感,現況是隨因緣作變動,且為一起同步變動,而無有單一個體獨立變動。
再來,細觀緣起的多面性,捨棄歸納化簡的思考模式,避免概觀的把一堆東西想成"一樣",這點不難做到,任何我們所認知的"物體",不但無有與其"完全相同"的存在,甚至連其本身也都無有不變動的連續性存在,此觀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就是我們所認知的"觀察者"本身。所謂起觀察者並非是一獨立的觀察者,而是不斷和所緣外境交互影響改變的六根,六根的變動就已經影響所觀察所認知的"物體"以及觀察所得的資訊。舉很簡單的例子,桌上的杯子,換個角度看,就呈現出不同的樣貌。
所謂認知,不過是六根和六境交互影響的結果,非實存而獨立的"識"。
最後,對於六根感官覺知的侷限性,仔細觀察,其實為根境相互影響的因緣呈現,相互影響之呈現,即有覺知升起,影響過小,則無法有效覺知,但所覺知和難以覺知的影響力之間,兩兩亦在交互影響中。換句話說,我們感官所覺知到的變動,不是該變動本身,而是其和週遭一切不管有覺知到或沒覺知到的一切交互影響所呈現的樣貌,這也包括了我們感官參與其中的影響。

以上種種說明了一件事,六根感官根本無法從因緣呈現的現況中獨立出來,成為"跳脫出的觀察者"。一切只是"緣"所交互影響的現況,非一一個體(無法分割的事實),也非一體(有因緣之差別)。
禪觀了解這些幹麻?
是讓我們遠離有"獨立自我"存在的妄想,我們依著這個妄想,構築出的種種生命藍圖(期待),依著對生命藍圖的期待,受盡種種失落感和空虛感。怎麼說呢,當因妄見而升起期待(貪)後,一旦所期待之事物達成,會有短暫的快樂,但支持妄見和期待的"存在感"卻失去了(已經達成時期待自然消滅),此時會感到空虛。(請自己回憶生命經驗,在此不贅述)
而所期待之事物未達成時,不但會有空虛感,還會有達不成的失落感、懊惱、憤恨伴隨著已經脆弱的心理,再次給予傷害。
眾生就是不斷在這些和因緣現實不合的妄見中打轉,以少有的、不合常理的事物為樂,為貪求對象,以經常性、合理性的事物為苦,自然是"苦多樂少"。(少有的、不合常理的事物為"期待之達成",有那種隨時隨地都在期待達成的經驗中的嗎!?還是期待之達成,只是極少極短暫的現象)
(經常性、合理性的事物為依因緣所呈現的現況,這真的是隨時隨地都一直在發生的,且都不是"期待之達成"的情境)

遠離有"獨立自我"存在的妄想,就能漸漸遠離以此所構築出的種種生命藍圖(期待),而遠離期待,則能漸漸遠離依此妄見所設定的苦樂,不再以少有的、不合常理的事物為樂,不再以經常性、合理性的事物為苦,遠離苦樂,唯有因緣之實況。

那就有人會問,那這樣還有生存的意義嗎,還有生存的動力嗎!?
生存的意義,本來就是依"獨立自我"存在的妄見所施設出來的,跟事實不符。
生存的動力,本來就是強化"獨立自我"存在的妄見之知見,是增強生死輪迴的根本動力。
所以,真的想解脫,就只能走上真實之道,遠離種種妄見,趨向無未來六根生的因緣變化,沒有那種"留惑潤生"的荒謬見解。
六根追六境,生死由此轉
以戒為師,離欲樂苦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我見形成三要素

文章 Dogbert » 2009-11-02, 11:56

rostov 寫:第一點: 六根感官覺知的侷限性。
請問「六根感官覺知的侷限性」是什麼意思?

是指眼睛視力有極限,看不到更遠、更小的東西,耳朵聽不到極高頻的聲音諸如此類的嗎?

頭像
rostov
文章: 349
註冊時間: 2005-01-10, 08:00

文章 rostov » 2009-11-02, 12:07

還包括感知頻率以外的頻率,無法引起共振的頻率。
六根追六境,生死由此轉
以戒為師,離欲樂苦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9-11-02, 12:35

rostov 寫:還包括感知頻率以外的頻率,無法引起共振的頻率。
那眼睛看不遠,用500倍望遠鏡來看,會不會讓我見減少500倍呢?

頭像
rostov
文章: 349
註冊時間: 2005-01-10, 08:00

文章 rostov » 2009-11-02, 13:11

給你哈伯望遠鏡也一樣,依然會由侷限性而升起界線和範圍的感覺。
另外,法友您的"我見"能夠"量化",真是佩服。
六根追六境,生死由此轉
以戒為師,離欲樂苦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9-11-02, 16:54

rostov 寫:給你哈伯望遠鏡也一樣,依然會由侷限性而升起界線和範圍的感覺。
另外,法友您的"我見"能夠"量化",真是佩服。
我只是從你的「眼睛看不遠是生起我見的要素」這個理論為基礎,問你一個問題而已,不過你好像回答不了? :wink:

頭像
rostov
文章: 349
註冊時間: 2005-01-10, 08:00

文章 rostov » 2009-11-02, 18:27

我並非指「眼睛看不遠是生起我見的要素」,而是指眼睛看不遠而升起界線和範圍的感覺。
六根追六境,生死由此轉
以戒為師,離欲樂苦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9-11-02, 18:36

所以你的意思是,當我看遠方的東西看不清楚時,我發現我的視力不太好,有侷限性,視力所及的範圍有限,這就是我見生起的要素嗎? :roll:

頭像
rostov
文章: 349
註冊時間: 2005-01-10, 08:00

文章 rostov » 2009-11-02, 18:53

出現個體感,就是先要有界線和範圍的概念。
有個體感加上歸納化簡,強化了一一分別的感覺。
再加上連續感,這種一一個體好像就變成了,從頭到尾都是"那一個"。

另外,不要把這三要素分別為一一條件,並非單一要素就形成我見。
六根追六境,生死由此轉
以戒為師,離欲樂苦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9-11-02, 22:55

rostov 寫:出現個體感,就是先要有界線和範圍的概念。
有個體感加上歸納化簡,強化了一一分別的感覺。
你有沒有發現,你說的話問題越來越多了?我還是從第一個名詞開始離清吧。

請問你所謂的「個體感」是什麼意思?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