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給躁鬱症或憂鬱症病友的修行建議

發表於 : 2008-11-23, 09:25
aacdsee
當憂鬱症發作時,病友的思考會不由自主的,在不好的回憶或負面的想法打轉。
這種情況下,別說觀察呼吸,就連當下覺知可能都有問題。就算勉強修止觀,以不佳的精神狀態也難以評估成果。
由於負面的思考,也容易對佛法失去信心。

而躁鬱症,除了鬱期,又多了躁期。
躁期就是high。
病友會覺得時時刻刻都充滿「法喜」,可能會誤以為自己證果或是達到什麼更高的境界了。
很遺憾那是錯覺。
這時修止觀,一樣有難以評估成果的問題。
病友也可能high到認為自己不需要佛法,不需要持戒了。

小弟竊以為,最適合病友的修習法,乃「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戒隨念」「捨隨念」「天隨念」等六隨念,而六隨念也是開發喜覺支的要素之一。
六隨念細節可參考以下網址的清淨道論--第七 說六隨念品
http://myweb.ncku.edu.tw/~lausinan/Tipi ... chap07.htm
修習六隨念的大果大福利可參照上網頁之內容,小弟便不多贅述了。

雖六隨念理論上最高只達近行定,但近代尊者主張以近行定或剎那定即可內觀者所在多有, 在「禪悅:快樂呼吸十六法」中強烈主張要初禪才有初果的阿姜布拉姆尊者,也承認沒禪定但對佛法有大信心的隨信行者可証初果。如此看來,以六隨念作為內觀之基礎,甚至以六隨念所生之信心以証初果,可謂合情合理。

懇請為病魔所折磨,難以保持正念正知的法友們,切莫自暴自棄,要對三寶有信心,對三寶可帶領我們從痛苦中解脫有信心。持好五戒,勤修六隨念,証得初果,從此便搭上通往涅槃的列車,最多七世,必得涅槃,多麼振奮人心呀!

另外,建議病友不要修習不淨觀或死隨念,因為可能會有一點危險......。

發表於 : 2008-11-23, 09:48
husam
躁期的high是很可怕的事。至少以我來說對於躁期是相當謹慎的。

躁期的high容易讓人以為做什麼都是對的,可是當high期過了,已經做了的事,譬如買貴的東西,或對誰說出什麼話,就會成為自己難以理解的行為。會有一種想法{{自己怎麼會這樣做??}}。

而法喜不一樣,法喜時心中是平靜的,是能感知週遭比較細微事物的,是感覺不到類似腎上腺分泌那種感覺的,所以事後後悔的情形就會不多見。

要遠離躁期,只有靠禪定可以解決,有壓迫那種腎上腺分泌的感覺的作用,所以以前開始發現自己做事沒有分寸,不夠謹慎,卻有陌名躁動時,就會坐下來閉上眼睛從聽自己呼吸開始禪思。

躁鬱症病友確實適合隨時憶念佛法僧,因為在自己未到達能自己看出病灶的境地前,很需要憶念佛法僧帶來的平靜祥和,以拉回現實。我大概維持無時無刻憶念佛法僧有三年之久,之後再漸漸減少憶念的時間,慢慢學習用自己的禪定將躁期歸於無。目前大致上已很少憶念佛法僧。

發表於 : 2008-11-23, 14:37
aacdsee
husam 寫:躁期的high是很可怕的事。至少以我來說對於躁期是相當謹慎的。

躁期的high容易讓人以為做什麼都是對的,可是當high期過了,已經做了的事,譬如買貴的東西,或對誰說出什麼話,就會成為自己難以理解的行為。會有一種想法{{自己怎麼會這樣做??}}。

而法喜不一樣,法喜時心中是平靜的,是能感知週遭比較細微事物的,是感覺不到類似腎上腺分泌那種感覺的,所以事後後悔的情形就會不多見。

要遠離躁期,只有靠禪定可以解決,有壓迫那種腎上腺分泌的感覺的作用,所以以前開始發現自己做事沒有分寸,不夠謹慎,卻有陌名躁動時,就會坐下來閉上眼睛從聽自己呼吸開始禪思。

躁鬱症病友確實適合隨時憶念佛法僧,因為在自己未到達能自己看出病灶的境地前,很需要憶念佛法僧帶來的平靜祥和,以拉回現實。我大概維持無時無刻憶念佛法僧有三年之久,之後再漸漸減少憶念的時間,慢慢學習用自己的禪定將躁期歸於無。目前大致上已很少憶念佛法僧。
法友您好,
小弟看了您在留言板的發言,
恕小弟直言,
也許您應該重新評估自己的情況,
並且建立對世尊法教的正確知見。

發表於 : 2008-11-23, 17:51
husam
對於自己的情況,我已能正常讀書,交朋友。這比起以前已是天差地別。

如果已經好的事情,反而去重新檢討,並予以否定,實在沒有道理。

如果我已經好了,已經開始快樂讀書,凡事都能應對處理。你卻一直跟我講說其實沒好,這樣對於一個已經走出陰霾,並有信心的人而言,並不是妥當作法。

如果我還沒好,但好的幅度相當之大,只是方法並不是您能接受的,也不能直指方法的謬誤,只是不在你能接受範圍內,這樣未免太過主觀。

我的知見若有哪裡不正確,我是可以大方接受法友直指的,只是主觀的一昧排斥,卻提不出缺失,我也莫可奈何。就像有一隻雞,有人硬說那是鴕鳥,問他哪裡像鴕鳥,卻不回答,一樣只是煞有其事的說那是鴕鳥。這樣實在是讓人莫可奈何的事。

關於我不持戒,純屬我個人在見解上的不同,也不代表我就會故意去做不道德的事,只是不持戒相罷了。這牽涉到某某乘的東西,在某某乘,持戒反而會讓在世間的某某礙手礙腳,不過還是有幾個原則是某某該遵守的,只要遵守那幾個原則,某某能做的事情範圍就能相當廣,但某某是隨佛性行事的,不論如何,只對社會有益,而無一害。

發表於 : 2008-11-23, 21:15
husam
如果佛隨念法友想再討論,可以在留言區。

從現在開始我將對於自己的發言有所自制,如果牽涉到某乘,都只在留言區回答。在討論區我將不予回應,或提醒已在留言區回。

造成這神聖的地方如此多紛爭,真是抱歉。

發表於 : 2008-12-28, 14:16
DavidChiou
以下跟任何紛爭無關,只是對原主題的補充:

所謂禮懺是入道的前方便,心身有狀況的人,禮懺是很有幫助的。

雖然一般台灣對於原始佛法有興趣的人對於禮懺較不重視,但是「懺悔則得清淨」一直是佛教修行的前行。

當然,禮懺的形式不拘,最重要是從反省自身的不善業、然後對三寶產生景仰、警惕不再犯。而真正知過能改的人,自然就是清淨的人。清淨的人修習佛法,自然能避免許多狀況。我曾見過一位憂鬱症患者,在長久且大量的拜懺,配合藥物治療,最後痊癒的。

僅供參考。並引用一經文供養大眾:

[有慚有愧是離貪瞋痴斷老病死的開始] <雜阿含、十四、三四六>

<<<<<<<<<<<<<<<<<<<<<<<<<<<<<<<<<<<<<<<<<<<<<<<<<<<<<<<<<<<

有三法,世間所不愛、不念、不可意。何等為三?
謂老、病、死…

以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老、病、死。何等為三?
謂貪、恚、癡。

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貪、恚、癡。何等為三?
謂身見、戒取、疑。

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身見、戒取、疑。何等為三?
謂不正思惟、習近邪道,及懈怠心。

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正思惟、習近邪道及懈怠心。何等為三?
謂失念、不正知、亂心。

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失念、不正知、亂心。何等為三?
謂掉、不律儀、不學戒。

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掉、不律儀、不學戒。何等為三?
謂不信、難教、懈怠。

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信、難教、嬾墮。何等為三?
謂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常求人短。

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常求人短。何等為三?
謂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

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何等為三?
謂無慚、無愧、放逸。此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

所以者何?以無慚、無愧故放逸,放逸故不恭敬,不恭敬故習惡知識,
習惡知識故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常求人短,求人短故不信、難教、戾
語、嬾墮,嬾墮故掉、不律儀、不學戒,不學戒故失念、不正知、亂心,
亂心故不正思惟、習近邪道、懈怠心,懈怠心故身見、戒取、疑,疑故
不離貪、恚、癡,不離貪、恚、癡故不堪能離老、病、死。

>>>>>>>>>>>>>>>>>>>>>>>>>>>>>>>>>>>>>>>>>>>>>>>>>>>>>>>>>>>>>>>>>>>

慚愧、懺悔是離苦的第一步

發表於 : 2009-01-02, 23:41
husam
我不認為慚愧,懺悔有其用處,除非是真在有記憶以來,今生真的做過的事情上懺悔,會比較有用。如果一昧的懺悔,卻完全不去真實細看自己的所作所為,這樣的懺悔不過淪為矯情,只是祈求消災解厄,不能對於處世上面有所改進。

發表於 : 2009-01-03, 00:27
DavidChiou
husam 寫:我不認為慚愧,懺悔有其用處,除非是真在有記憶以來,今生真的做過的事情上懺悔,會比較有用。如果一昧的懺悔,卻完全不去真實細看自己的所作所為,這樣的懺悔不過淪為矯情,只是祈求消災解厄,不能對於處世上面有所改進。
其實理想上,慚愧懺悔是在每一個當下,當下做錯,立刻懺悔,正志不再犯,懺悔即得清淨,也不會有掉悔,這樣才有梵行清白可言。

至於做不到每一個當下的人,每一天一次、一月一次也都可以,所以而有每月誦戒。

若淪為矯情或花錢消災,那麼的確無有是處,沒有用的。如果不是淪為矯情、或只想免罪的人,慚愧、懺悔是有其重要用處的,如上述經文中佛陀所述。實務上,真的清淨心的話,禪定時自然得力許多,少掉許多的掉悔,在修定時比較能心無旁騖,干擾的狀況也少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