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2 頁)
初機問題
發表於 : 2008-09-04, 13:32
由 Pascal
大家好,本人是一名初機新人,僅昄依了數個月,幾乎甚麼也不懂,現有問題如下:
1.其實甚麼才是原始佛教呢,是否即是南傳(小乘)佛教?
2.我曾經參加葛因卡的內觀課程,當中的開示,其實是否源於原始佛教呢?
3.原始佛教是否完全否定誦經,持咒,念聖號等的作用呢?
4.迴向的概念又是否屬於原始佛教的部份呢?
謝謝!
發表於 : 2008-09-04, 21:30
由 husam
建議可以把站上的一些文章瀏覽一下,相信可以有初步認識。
站上有一些譯文,討論區也很多關於內觀的主題,法友可以和上過的葛因卡內觀課程做個比較。
持咒,唸聖號都不能真正去除貪嗔癡,無法對內心的執著有效面對捨除。
回向起初並不是像現在形同把錢匯來匯去的概念,本來只是某種心念的轉換,譬如迴自己所修的功德(包刮所增長的智慧,和願力),向廣大眾生。不過迴向這個東西並不存再於四阿含經。
發表於 : 2008-09-04, 21:58
由 husam
建議不要用小乘來稱呼南傳佛教,如果對於南傳佛教有所認識,相信不論任何人都會為此抱不平。
原始佛教顧名思義就是未經時光歲月演變,而失去本來面貌的佛法,目前在考古上以四阿含經公認為最接近本來佛法的經典。
這個網站也是以四阿含經為主。
Re: 初機問題
發表於 : 2008-09-05, 12:05
由 swwei
Pascal 寫:大家好,本人是一名初機新人,僅昄依了數個月,幾乎甚麼也不懂,現有問題如下:
1.其實甚麼才是原始佛教呢,是否即是南傳(小乘)佛教?
2.我曾經參加葛因卡的內觀課程,當中的開示,其實是否源於原始佛教呢?
3.原始佛教是否完全否定誦經,持咒,念聖號等的作用呢?
4.迴向的概念又是否屬於原始佛教的部份呢?
謝謝!
個人是年過五十的「老參」,接觸佛教三十餘年,也是最近才「皈依」四聖諦,正式服膺釋迦牟尼的智慧與教法。所謂「皈依」應是因「理」而生「信」。不該是因「信」而來尋「理」。
原始佛法要依據北傳雜阿含,南傳相應部共通部分整理才得以恢復大部分相貌。南傳佛教裡面也有參雜一些不是佛陀的原始教法,葛印卡的內觀課程是否是完全的原始佛教,可能要持保留態度。不過,我不敢說葛印卡的不是,只是建議你要多方參訪主張原始佛法的善知識,看看葛印卡有無漏掉,或者說得不完整之處。
四聖諦、五蘊、十二因緣的正法裡,完全沒有誦經,持咒,念聖號的主張。至於「迴向」應該說是一種自利利他的慈心,表示自己雖然已修正法邁向解脫生死,但並沒有忘記眾生之苦。
最近北投內覺禪林印行烏帕沙瑪法師(隨佛法師)依據北傳雜阿含,南傳相應部共通部分整理編著成「相應菩提道次第」,已出第一版,你可自行向內覺禪林請書(這是非賣品),並視自己經濟能力助印,幫助原始佛法正說駐世。
發表於 : 2008-09-06, 01:19
由 HICANFLY
就史實觀點來說
原始佛教已失傳,現今的南傳佛教比較接近原始佛教。
而現今的南傳佛教所保留的原始佛典,也不過是從原始佛教的一支派,一切有部所留傳下來。
發表於 : 2008-09-06, 12:36
由 lxd127
是分別說部的。
其實,大家大可不必過於拘泥於此,把自己弄得像考古學家。
目前,南傳佛教有完整的傳承,仍有嚴守戒律的僧團,他們仍在如法修行,而說一切有部等其他部派均已經消失。我們修行所必須的善知識,也只能在南傳僧團裡尋覓了。
南傳經典: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小部。
發表於 : 2008-09-06, 20:38
由 freshman
lxd127 寫:我們修行所必須的善知識,也只能在南傳僧團裡尋覓了。
如果善知識只能指某壹個具體的人,那麽這樣說可能是對的。但是,妳不覺得這個定義太狹隘了嗎?
廣義地說,經書是善知識,後代的論是善知識,每壹個有真知灼見的凡夫在他所研究的特定區域對於我來說,是他那個方面的善知識。
發表於 : 2008-09-07, 22:57
由 swwei
lxd127 寫:是分別說部的。
其實,大家大可不必過於拘泥於此,把自己弄得像考古學家。
目前,南傳佛教有完整的傳承,仍有嚴守戒律的僧團,他們仍在如法修行,而說一切有部等其他部派均已經消失。我們修行所必須的善知識,也只能在南傳僧團裡尋覓了。
南傳經典: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小部。
清淨心網友,
學習原始佛法,歷史與文獻的考證非常重要。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一定前後一致,所謂「法同一味」
佛陀的思維與邏輯是絕對嚴密的(佛弟子沒人敢懷疑吧?),但後世的文字敘述卻不見得能夠達到相同效果。這也就是為何主張要同時比對南北傳的原始佛典,澄清語意,務必真的理解佛陀思想本意。
無「正見」,即無「正思惟」,當然最後就會沒有「正等正覺」
例如 無比重要的十二因緣的解釋應該只有一種,但是現存佛教文獻的解釋,卻是各說各話,有些北傳的教派連解釋都省了,甚至提都不提。
難怪叫做像法、末法。
佛陀時代,證果的佛子非常多,往往只是與佛陀對話幾句,就得法眼淨,立刻知道如何自修自證,不是他們比較聰明,而是他們真正知道理解佛陀的意思。2500年後的我們就沒有這種福氣,要飲佛法之水,就必須仔細分辨何者是真的泉源,何者是歲月摻入的雜質。
佛法甚深,惟智能入,方得受用。歷史考證是絕對重要,也唯有藉由現代的大善知識的佛法歷史研究,才能讓原始佛法復出世間。
發表於 : 2008-09-08, 10:00
由 BBCALL
自佛世時至佛滅後百餘年間的佛教,稱為「原始佛教」,或者,也有人認為佛世時才算是「
原始佛教」,無論如何,這個時期的佛陀教法,偏離佛說原意的問題較少,大致上如有偏差
或誤解之時,可以獲得世尊的糾正與指導。
根據南北傳佛教史,在佛滅後第一年的雨季,於王舍城開起「第一次結集」(savgiti),
其所彙集的「法」(Dhamma)與「律」(Vinaya),是佛教的原始型態。其中,彙集所完成
的法,稱之為原始佛教的聖典,北傳叫「阿含」〈Agama〉,南傳稱尼柯耶〈Nikaya〉。
在歷史的洪流中,偏離佛說原意的問題越來越多,但卻得不到世尊的糾正與指導,因此,由
最早出現的論〈可算是見解分歧的開始〉,到辯論而分派,由分派的不合,在由分派後為了
確立自身〈亦加上孔雀王朝轉輪王思想的政治統治〉而產生造經運動,加上各地思想或學說
的滲入,終於造成今日佛教的情形。
以上是簡單的介紹,相信在瞭解佛教史後,應當能夠擇法、如法。介紹兩本在學術界非常有
名的佛教史。
1. 印度佛教史 (日)平川彰
2. 印度佛教史 (英)渥德爾
發表於 : 2008-09-08, 13:16
由 dhammachanda
樓上的大德說得好!
學佛不是先學先贏!
不著魔的會先走完十六節階智!走一回一個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