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看到似是而發的論點該如何

發表於 : 2008-07-19, 11:24
enlightened_j
假如這篇不符合討論板的宗旨
敬請刪除我不是來戰的
只是希望聽到大家的看法

今天在一個討論通靈的網站看到篇關於靜坐的文章

原文在:
http://www.007contact.com/html/v1/FumRs ... 4852973247

雖然我仍然是初學者
但看到這樣的文章我總覺得他的講法偏差了
以下是其中的一段


所以修行的重點不在於坐不坐,而是在於思,但也不是色身修法常說的,要破除貪嗔痴,愛恨情仇,要保持心理的平靜,不要隨著心情的變化跟這起伏不定,事實上這些也不是修行的法門,連菩薩果位的諸位菩薩都有薄貪,很薄很薄的貪法,貪渡,也就是這點小小的無明,造成菩薩不能成佛,但是這也是諸位菩薩想要的,不然是大家都成佛了,那世間就沒有菩薩傳法的,所以破除貪嗔痴真的不修行真正的目的,如果破除貪嗔痴是修行的主要目的,那舉例說明,有一群人就修行的很好,早已脫離貪嗔痴的境界,心裡完全保持平靜不起波浪,那就是在創世基金會裡面的修行者。


看到類似這種論調不知道板上的同好都如何
至之一笑?
全力反駁?
還是不理不睬?

發表於 : 2008-07-19, 16:28
lxd127
樓主既然去了通靈網站,就不應當指望看到佛陀正法。

發表於 : 2008-07-21, 09:38
rostov
大家都成佛了,那還有菩薩嗎?
請對"佛"的定義弄得更清楚。

發表於 : 2008-07-23, 07:40
wolfgang
之前在"修行的基礎"有提到"惠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六祖是不識字的文盲,
我認為文章重點沒錯。
修行中,思惟不可少。

當我們對正道起『疑情,思惟』時,這會形成一股業力。
待因緣成熟時,會瞬間爆發為『悟』。

『悟』,是從『觀察,疑情與思惟』中蘊釀出來的。


舉例:
如果你從來不對一題不懂的數學題目思惟,
你不可能有一天突然明白答案 (悟)。

只有那些對問題每天疑情,思惟不斷的人
才會有一天突然明白答案

發表於 : 2008-07-23, 22:43
hpur
即然能覺得講法有偏差,就是善學者。
有緣來此,久了當自知。
文尾舉創世會的例子,個人覺得不妥。

發表於 : 2008-08-17, 22:36
boy650623
lxd127 寫:樓主既然去了通靈網站,就不應當指望看到佛陀正法。
那來這裡就可指望看到佛陀正法?
重點是,不是每個人一接觸就是最純正的法,這裡也是。

外道通靈是外道法,但或許也是入到正法的一個契機,
我相信很多人也是,找了許久才加入,但我相信有疑問的,
也是很多的。

當你心裡有一個最正的法,看到其他就有排斥心產生了,
換到其他宗教也是,學天主教的看其他的也是外道,
回教的更不用說了。


我想表達的是,學佛是自已的需要,學外道法也是他們所需要的,
當人們的心,達到可接受佛教的理論時,他們自然就會找到此處了。

在此同時,人只是各取所需。
會有感而發,是因為人只會強調自已的才是正法,而去排斥別人的宗教,
或許嘴巴沒說,但心裡或多或少,都會有吧。

希望有人知道我想表達的想法,因為我的表達能力自認不好。

發表於 : 2008-08-23, 12:37
Avuso
是的 ! 在個人意志清醒下所選擇的便是各取所需了; 除此之外 , 更應該為自己選擇的後果負全部責任喔 !

發表於 : 2008-08-23, 16:22
lxd127
如果樓主在信奉原始佛法或者南傳佛法的論壇裡,看見了似是而非的觀點,應當:
1、觀察自己,是否生嗔,包括各種不滿情緒;
2、如果有嗔,應當先自己對治,包括以戒、定、慧的各種方法來調伏煩惱;
3、如果沒有起嗔,應當看自己是否對此有足夠的熱忱,給以幫助;
4、如果有,應當引經據典加以指正,如果熱忱不夠,可以直接表述自己依經依律理解的觀點;
5、如果沒有,則可不予評判;
6、如果參與討論以後,對方仍不接受正確的觀點,則轉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