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請教關於業障的問題

發表於 : 2007-10-22, 18:36
devotional
请问各位师兄,业障有分类的吗?如果有分类的话,那么标准在那里呢?或者可以举例一下吗?

發表於 : 2007-10-24, 11:19
devotional
没有师兄愿意回答吗?还是佛陀根本没有说过业障是可以分类的呢?

發表於 : 2007-10-24, 16:13
建山明
請問樓主,你能給出【業障】的準確定義嗎?

原始佛法說業、說業報,但【雜阿含】中沒有「業障」一詞。與「業障」接近的概念似乎是【結】,結的分類有五下分結、五上分結,共十結。

發表於 : 2007-10-24, 21:24
devotional
师兄,是这样的。朋友告诉在下,业有分共业不共业,定业不定业,引业以及满业。可是在下不清楚这朋友是北传佛教徒还是信仰原始佛教的。所以特来请教,在原始佛典里,有没有记载关于业的分类。在下接触原始佛教不久,对于五分结,十分结不是很清楚。希望建师兄您能指点一下。谢谢。

發表於 : 2007-10-26, 00:23
peacecila
原始佛法並沒有「業障」的說法,只有「業」或「業行」--「身、口、意的行為造作」。「業」都是有意識、刻意的行為,因為是以「見(觀念、見解)」為前導。

早期如雜阿含經對「業」的分別很簡略,大致上有兩種分類方式:
1、如「身、口、意」行,身心與言語的行為造作。
2、邪業、正業;善業、惡業…。

後期一些論書的研究與分類方式,就會比較多了,有興趣的人可以研究看看。

從「業」到「業障」的說法,在意義上的橫跨度太大,也不知道是怎麼發展出來的?印象在學習比較通俗化的大乘佛法時期,對「業障」的理解一般都是指「過去所造的惡行而導致了今世的種種障礙」。其實應該是「造業得到惡報」的這個過程被簡略化的描述性說法。

原始佛法處理「業」的方式,是從觀念上的改變著手,先分別「邪見」與「正見」的差異?另外也分別了什麼是應該做的行為?如十善業;什麼是不應該做的行為?如十惡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