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3 頁)

發表於 : 2007-07-26, 23:02
lkjh
shopping 寫:修行不止於證初果吧!
就連阿羅漢都有三明、定慧俱解脫、慧解脫的層次,
其中又以三明為最上!
三明應該是目的地吧![/color]
初果必證羅漢,羅漢不一定有其他神通,所以以初果為目標感覺比較簡單。

發表於 : 2007-07-27, 16:59
shopping
你可以不證三明阿羅漢,
問題是:
證得三明的阿羅漢需不需要通達無量劫的過去世?

發表於 : 2007-07-29, 13:22
seasky
本文已被版主Dogbert刪除。

說明:抄襲他人著作。抄襲自法遵比丘尼的《滅苦之道》。

發表於 : 2007-07-29, 14:07
Dogbert
別人怎麼認定這些經典是別人的事,你認定中阿含、長阿含、增壹阿含經是「專注於世間思惟的經」,你就要拿出事實根據不是嗎?

這是第八次請你解釋了吧?你到底要不要把話說明白點?

發表於 : 2007-07-29, 14:44
shanguan
請證明《相應修多羅》如何在銅牒派比丘手上所遭受冷落待遇的?

你前面說覺音菩薩以巴利文寫定南傳《五部尼柯耶》經典,後來又說不重視相應部,豈不是自相矛盾?

難道相應部不在《五部尼柯耶》之中?

巴利語之所以神聖,是因爲那是佛陀説法是所用的語言。

佛陀沒有用漢語説法,那麽我們看到的漢語的佛經,如果不是來自于巴利語,那問題就會很多。

如果不依靠佛陀的語言所結集的經典,又怎麽能保證它具有佛陀所說的意思?

發表於 : 2007-07-29, 21:19
lkjh
shopping 寫:你可以不證三明阿羅漢,
問題是:
證得三明的阿羅漢需不需要通達無量劫的過去世?
這個問題應該是--證得三明的阿羅漢,是不是一定在能力大小上,是通達無量劫的過去世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不知道,佛學的相關問題太多,能省則省最好。
因為你可以不證三明阿羅漢,所以實修上來說這個問題是無記的。

希望有心修學正法的人都能早日證果。

發表於 : 2007-07-30, 13:23
seasky
有身滅(sakkāya-nirodha)(巴),即個體之滅。

本經說明有身、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若有身滅則得證阿羅漢。相應部(S. 22. 105. Sakkāyo 有身)

雜阿含一二三經:

云何有身?謂五受陰。云何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是名有身。

云何有身集?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是名有身集。

云何有身滅?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無餘斷、吐、盡、離欲、滅,是名有身滅。

云何有身滅道跡?謂八正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有身滅道跡。

是名當說有身、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契經 五陰誦】


直接從四聖諦來理解離欲:有身即是苦,生命、五受陰的存在即是苦,這便是苦聖諦。

「當來有」是未來的有身、未來五受陰的存在,對未來五受陰的存續愛、貪、喜俱,彼彼樂著,便是苦集聖諦。生命不斷流轉就是肇因於眾生對「當來有」仍具備強烈的愛、貪、喜俱,彼彼樂著。凡有欲貪,即有憧憬、嚮往、期待,並且會著手進行各種規劃、準備以及學習,這一切無非是在經營未來的生命,充實未來五受陰的內容。於是生命現象延續的條件必將不斷聚集、五受陰也必將生生不息。注意,在四聖諦的大綱中,並不談論過去有或現在有,過去的已過去了追悔無益,現在既已發生也只得坦然面對,重點在於眼前是否仍在打造未來!

而苦滅聖諦所滅的不是「有身」而是欲貪,令未來生命、未來五受陰繼續存在的欲貪: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無餘斷、吐、盡、離欲、滅。這就是苦滅聖諦的實現,所斷、吐、盡、離欲、滅的是愛、貪、喜俱,彼彼樂著。一旦欲貪滅盡,當來有便無以滋長。這一世既已出生為人,便注定要承受五受陰既已存在的老病死憂悲惱苦。但苦滅聖諦實現之後,將不再有下一次的出生、不再有未來的五受陰可上演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戲碼。再怎麼痛苦,這將是最後一生、最後一遭,往後再也沒有任何苦難需要承受。

苦滅道跡聖諦的實踐就是一般佛教徒耳熟能詳的八正道。...


雜阿含二三三經:

云何為世間?謂六內入處。云何六?眼內入處,耳、鼻、舌、身、意內入處。

云何世間集?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

云何世間滅?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無餘斷:已捨、已吐、已盡、離欲、滅、止、沒。

云何世間滅道跡?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契經 六入誦】


以世間的角度解讀四聖諦,也還是以離欲為整個聖諦的核心。

苦聖諦所表達的是:感官所能接收到的訊息就是世間,眾生在根境相對的世間內遍嘗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苦集聖諦則解說眾生因欲貪而驅役感官,使之不斷追逐境界,於是不斷有未來的感官繼續面對訊息、不斷有未來的世間可供見、聞、嗅、嚐、覺、知,也不斷有未來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磨難要承受。

苦滅聖諦提供解決方案──離欲。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無餘斷:已捨、已吐、已盡、離欲、滅、止、沒。之後,感官不再追逐境界,未來不再有世間;不再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不再有見、聞、嗅、嚐、覺、知的刺激引發各種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不必忍耐凡所有受悉皆是苦的無奈。


說明:

佛陀說:「...。有身滅道跡,則是苦滅道跡,是故說有身滅道跡。」(雜阿含六九經)。四聖諦也可以解讀成:有身、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這是佛陀親自教的。

有身 = 五受陰 = 生命(世間)。

有身滅 = 五受陰滅 = 生命熄滅(世間熄滅)。

佛法其實不在圓滿人生,而在熄滅生命!苦盡。

發表於 : 2007-07-30, 14:00
Dogbert
seasky認定中阿含、長阿含、增壹阿含經是「專注於世間思惟的經」,你說法說得頭頭是道,怎麼這麼簡單的問題到現在還是掛在那裡不肯回應呢? 這麼重要的經典竟然被你一口全否定了,你說這種話難道不需要解釋嗎?

之前說別人如何看待經典的無關內容可以省省了,我要知道的是你為何如此看待這些經典。

這是第十次請你解釋了吧?眼看著達到10位數了,要不要痛痛快快把答案說出來呢? :wink:

發表於 : 2007-07-30, 21:09
Mahanama
狗兄,他可能只是一時失言,你就別再逼他了 :lol:

發表於 : 2007-07-31, 03:31
moondust
Mahanama 寫:狗兄,他可能只是一時失言,你就別再逼他了 :lol:
這好像是默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