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食,資益眾生,令得住世,攝受長養。何等為四?一者、摶食,二者、觸食,三者、意思食、四 者、識食。
若比丘於此四食,有喜、有貪則識住增長,識住增長故入於名色,入名色故諸行增長,行增長故當來有增長,當來有增長故生 老病死、憂悲惱苦集,如是 純大苦聚集。
若於四食無貪、無喜,無貪、無喜故識不住、不增長,識不住、不增長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行不增長,行不增長故當來有 不生、不長,當來有不生 長故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不起,如是純大苦聚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當下即可觀察到十二因緣的流轉。何必在理論上討論十二因緣是否通達三世的問題呢?
十二因緣的當下觀照
Re: 十二因緣的當下觀照
癥結點在於:「應該如何正確詮釋十二因緣」才延生出「十二因緣是否通達三世」的討論。還好,某些論友處於「潛水狀態」中,不然,這題只怕又會沒完沒了。carnation 寫: 當下即可觀察到十二因緣的流轉。何必在理論上討論十二因緣是否通達三世的問題呢?
就算要能「觀察三世緣起」,也要通達禪定與宿命通(照某些論師的說法)才有辦法驗證。試問,目前南北傳僧團中,到底有那些修行者真能確定其「通達禪定與宿命通」,再來,假如此說「確定」,那麼,試必又將排除掉那些認為「證果不須禪定」的「慧解脫」了。
總之,禪定不好,這種論點--「十二因緣通達三世」--看看就好,因為很難實證。至於,用這種論點來解釋「三世因果」那真是「大材小用」之極。以前,佛陀還未證悟前,「三世因果」的說法照樣在世俗大眾之間流行,而當「十二因緣」被拿來「解釋三世因果」後,「三世因果」之說多了一種「佛教學說式」的「詮釋方法」,而「十二因緣」的「實修主義」與「現觀思想」卻因此長久埋沒了。
Re: 十二因緣的當下觀照
佛陀講緣起本來就不是只講12支,有時也講5支或其他支數,這所代表的意義就很清楚,支數其實不是重點。講5支、12支或其他支數,只是在幫助說明「此有故彼有」這個重點上。
若無明屬於過去世,那難道只有過去世有無明,今世、未來世都沒有嗎?
若愛、取屬於今世,那難道只有今世有愛、取,前世、未來世都沒有嗎?
事實很明顯不是這樣,既然如此,那強調只能用三世來解釋是不是有問題?或許應該說沒有抓到重點。
或許有人會說,過去有無明,現在、未來也有無明,但這不代表用三世來解釋12緣起是錯的。我只能說,很多沒有錯的說法,其實都只是一句廢話,只會讓不懂的人更迷糊而已。
若無明屬於過去世,那難道只有過去世有無明,今世、未來世都沒有嗎?
若愛、取屬於今世,那難道只有今世有愛、取,前世、未來世都沒有嗎?
事實很明顯不是這樣,既然如此,那強調只能用三世來解釋是不是有問題?或許應該說沒有抓到重點。
或許有人會說,過去有無明,現在、未來也有無明,但這不代表用三世來解釋12緣起是錯的。我只能說,很多沒有錯的說法,其實都只是一句廢話,只會讓不懂的人更迷糊而已。
Re: 十二因緣的當下觀照
為何12支不列六識,而是列六根,從來沒有人說對答案。
12緣起: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
「名」之後,生出六根,然後開始有觸、受、愛...
這表示,觸、受、愛...等,事實上是生自「名」。
也就是說:
當「名」有了六根後,透過六根接觸六塵世界,
1. 透過眼,見到假色,
2. 透過耳,聽到假聲,
3. 透過鼻,嗅到假香,
4. 透過舌,嚐到假味,
5. 透過身,觸到假觸,
6. 透過腦,綜合以上假資訊,得到一切亂想
「名」透過六根見到六種假,故起六種亂想。
所謂六識,只是「名」所起的六種亂想。發想者就是名。這就是為什麼12緣起法中,不列六識,卻列六根的真義
12緣起: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
「名」之後,生出六根,然後開始有觸、受、愛...
這表示,觸、受、愛...等,事實上是生自「名」。
也就是說:
當「名」有了六根後,透過六根接觸六塵世界,
1. 透過眼,見到假色,
2. 透過耳,聽到假聲,
3. 透過鼻,嗅到假香,
4. 透過舌,嚐到假味,
5. 透過身,觸到假觸,
6. 透過腦,綜合以上假資訊,得到一切亂想
「名」透過六根見到六種假,故起六種亂想。
所謂六識,只是「名」所起的六種亂想。發想者就是名。這就是為什麼12緣起法中,不列六識,卻列六根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