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善欲?惡欲?初果滅了哪些惡欲?(3)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2-27, 06:43

Mahanama 寫:在井水的譬喻中,喝到了水的已經是阿羅漢,而親眼看見井水的則只是初果(雜阿含三五一經)。
雜阿含三五一經有助於厘清『三結盡』與『四不壞淨』的關係,經中的譬喻也很有意思,值得玩索再三。 :wink: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6-12-27, 06:48

freshman 寫:法友認為,證初果一定要有一次高峰體驗--親證“滅盡”(涅磐)嗎?
只是從“內正思維”的層面理解了“滅盡”(涅磐)可以算是初果嗎?
初果獲得的僅是 "知見觀念" 上的確立完成,以及初階聖者應具備的內在品質(達成五戒的內容水準),尚未親證滅盡涅磐。阿羅漢與佛以外的行者,其修行中所體驗到的都是 "相似涅磐"。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6-12-27, 06:54

Mahanama 寫:親證涅槃,那已經不是初果,而是四果或成佛了。如果以井中水來比喻涅槃,初果只是看到了井裡的水,而阿羅漢才是喝到了水。
如果以井中水來比喻涅槃,初果只是遙遙看到了 "井" 的方向與位置在哪裡,能正確朝向 "井" 的目標前進不會繞遠路走錯路,向阿羅漢到達了 "井邊" 看到了井裡的水,而阿羅漢才是喝到了水。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12-27, 07:37

Mahanama 寫:你對於『初向』的認知,也如同對『四不壞淨』的認知一樣沒有體系,前後矛盾。如果我們接受上座部的教理,主張『初向』是證得初果前那極短暫的心意變化(須陀洹道心),那麼『初向』見到了水的說法基本上沒有問題。反之,如果我們依字面的涵意,將『初向』解讀為求證初果的學習過程,那麼『初向』見到了水的說法就言過其實了。我記得你的知見是採後說,因為你主張有『三不壞淨』的存在,你現在卻說初向就見到了井水。在井水的譬喻中,喝到了水的已經是阿羅漢,而親眼看見井水的則只是初果(雜阿含三五一經)。
我的觀點很確切,爲什麽只能短暫的心意變化才可以成立『初向』見到了水的說法?你的意思是見到水,馬上就可以喝到水了?351經並沒有說親眼看見井水的是初果,而是具有了法住智得初向,所以你又在聯想了。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12-27, 08:09

雜阿含三五一經的確是一篇很重要的經文。遺憾的是缺乏對之有說服力的解讀。

具本人所知,印順法師看重的是“有異信.異欲.異聞.異行覺想.異見審諦忍。”並具此解讀成了“具有空觀正見的大乘行者”。

而本人就發現“尊者殊勝言。我說有滅則寂滅.涅槃。而非漏盡阿羅漢也”正好符合了《清靜道論》和馬哈西尊者關於證初果的敘述。

摩訶男看重了“井水”的比喻,所說的也代表了一部分學者的觀點。

現在的問題是,大家能不能提出和本經相關的巴利本或英文本,做個參考?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2-27, 08:28

shanguan 寫:我的觀點很確切,爲什麽只能短暫的心意變化才可以成立『初向』見到了水的說法?你的意思是見到水,馬上就可以喝到水了?351經並沒有說親眼看見井水的是初果,而是具有了法住智得初向,所以你又在聯想了。
那則譬喻說得很清楚,喝到了水的是阿羅漢,那麼看到水的呢?經中用了關鍵性的八個字:『諦觀井水,如實知見』,這就是證得了初果。此外,雜阿含三四七經中,佛陀向須深開示:『先知法住,後知涅槃』,也是這個意思。

關於『初向』(預流向)的涵意,我採上座部的教理,因為我認為它符合雜阿含六一經的『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同時它沒有退轉之虞。要知道,在論述上,『初向』屬於四雙八士的一部分;如果它只是一個學習過程,就不能排除其退轉的可能,從而使『初向』無甚價值,因為『初向』隨時可能變成凡夫。

『初向』如果與『四不壞淨』信仰融攝在一起,觀念就會更混亂。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2-27, 08:35

freshman 寫:具本人所知,印順法師看重的是“有異信.異欲.異聞.異行覺想.異見審諦忍。”並具此解讀成了“具有空觀正見的大乘行者”。
這段經文與空觀或大乘一點關係也沒有,而且它已將『四不壞淨』定性得很清楚。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6-12-27, 09:10

shanguan 寫:我的觀點很確切,爲什麽只能短暫的心意變化才可以成立『初向』見到了水的說法?你的意思是見到水,馬上就可以喝到水了?351經並沒有說親眼看見井水的是初果,而是具有了法住智得初向,所以你又在聯想了。
『初向』的存在只有一念之間,接著就是證得初果,因此說『初向』喝到了水的說法可通。你必須在概念上將『預流向』與『預流向學人』區別開來,同時將它與『預流果』放在一起思考,才會明白。『四雙八士』的『四雙』是有深意的,雜阿含六一經也絕不可等閒視之。

頭像
sunrise
文章: 130
註冊時間: 2005-02-22, 08:00

文章 sunrise » 2006-12-27, 09:10

freshman 寫:不是念什麽都是“四念處”。
“四念處”是“念住于”你的身心正在經曆的“實相”。先分清什麽是“正觀”,什麽是“觀想”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
8)
你把四念處窄化了。四念處的對象所含蓋事是超乎我們能想像的。一切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都可以包在這四念處裡。

頭像
MOSHENGREN
文章: 99
註冊時間: 2006-06-24, 08:00

文章 MOSHENGREN » 2006-12-27, 10:29

從雜阿含六一經來看,只要具備"若于此法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就可以"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
若于此法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到须陀洹果中閒不可能只是一念吧?
如果說"于此法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是初向學人,那這個學人也越凡夫地了,難道還有一個"向初向"的說法?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