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經文
發表於 : 2006-12-23, 13:35
《杂阿含经》(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六一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取自心相,莫令外散。所以者何?若彼比丘愚痴、不辩、不善,不取自心相,而取外相,然后退减,自生障碍。譬如厨士愚痴、不辩、不善巧便调和众味,奉养尊主,酸、咸、酢、淡不适其意,不能善取尊主所嗜酸、咸、酢、淡,众味之和。不能亲侍尊主左右,伺其所须,听其所欲,善取其心,而自用意调和众味,以奉尊主。若不适其意,尊主不悦,不悦故不蒙爵赏,亦不爱念。愚痴比丘亦复如是,不辩不善,于身身观住,不能除断上烦恼,不能摄取其心,亦复不得内心寂静,不得胜妙正念正知,亦复不得四种增上心法现法乐住、本所未得安隐涅槃。是名比丘愚痴、不辩、不善,不能善摄内心之相,而取外相,自生障碍。
“若有比丘黠慧、才辩、善巧方便,取内心已,然后取于外相,彼于后时终不退减,自生障碍。譬如厨士黠慧、聪辩、善巧方便,供养尊主,能调众味,酸、咸、酢、淡,善取尊主所嗜之相,而和众味以应其心,听其尊主所欲之味,数以奉之。尊主悦已,必得爵禄、爱念、信重。如是黠慧厨士,善取尊主之心。比丘亦复如是,身身观念住,断上烦恼,善摄其心,内心寂止,正念正知,得四增上心法现法乐住,得所未得安隐涅槃。是名比丘黠慧、辩才、善巧方便,取内心相,摄持外相,终无退减,自生障碍。受、心、法观,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的这两篇经文是什么意思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六一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取自心相,莫令外散。所以者何?若彼比丘愚痴、不辩、不善,不取自心相,而取外相,然后退减,自生障碍。譬如厨士愚痴、不辩、不善巧便调和众味,奉养尊主,酸、咸、酢、淡不适其意,不能善取尊主所嗜酸、咸、酢、淡,众味之和。不能亲侍尊主左右,伺其所须,听其所欲,善取其心,而自用意调和众味,以奉尊主。若不适其意,尊主不悦,不悦故不蒙爵赏,亦不爱念。愚痴比丘亦复如是,不辩不善,于身身观住,不能除断上烦恼,不能摄取其心,亦复不得内心寂静,不得胜妙正念正知,亦复不得四种增上心法现法乐住、本所未得安隐涅槃。是名比丘愚痴、不辩、不善,不能善摄内心之相,而取外相,自生障碍。
“若有比丘黠慧、才辩、善巧方便,取内心已,然后取于外相,彼于后时终不退减,自生障碍。譬如厨士黠慧、聪辩、善巧方便,供养尊主,能调众味,酸、咸、酢、淡,善取尊主所嗜之相,而和众味以应其心,听其尊主所欲之味,数以奉之。尊主悦已,必得爵禄、爱念、信重。如是黠慧厨士,善取尊主之心。比丘亦复如是,身身观念住,断上烦恼,善摄其心,内心寂止,正念正知,得四增上心法现法乐住,得所未得安隐涅槃。是名比丘黠慧、辩才、善巧方便,取内心相,摄持外相,终无退减,自生障碍。受、心、法观,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的这两篇经文是什么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