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yansong
- 文章: 113
- 註冊時間: 2005-12-16, 08:00
文章
由 yansong » 2006-12-22, 07:56
修行者爲什麽持戒持得象照顧玻璃杯,生怕它碎了一樣? 戒應該是用來保護修行者還是修行者必須操心護戒?阿羅漢會擔心犯戒嗎?
-
yansong
- 文章: 113
- 註冊時間: 2005-12-16, 08:00
文章
由 yansong » 2006-12-22, 20:57
fs92004 寫:修道人護戒,戒護修道人 不二
佛陀成道前曾持过什么戒?佛陀第一次说法,五比丘又是持何戒?
佛陀制定戒律的初衷是什么?超越世俗的戒又意味着什么?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6-12-22, 22:10
yansong 寫:佛陀成道前曾持过什么戒?佛陀第一次说法,五比丘又是持何戒?佛陀制定戒律的初衷是什么?超越世俗的戒又意味着什么?
這個問題是迷信『聖戒成就』者的痛腳。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6-12-22, 22:28
yansong 寫:佛陀成道前曾持过什么戒?佛陀第一次说法,五比丘又是持何戒?
佛陀制定戒律的初衷是什么?超越世俗的戒又意味着什么?
佛陀是修八正道成佛的,八正道裏的正語正業就是七戒,任何阿羅漢的成就都至少要做到七戒。
-
fs92004
- 文章: 277
- 註冊時間: 2006-08-18, 08:00
文章
由 fs92004 » 2006-12-23, 00:58
yansong 寫:佛陀成道前曾持过什么戒?佛陀第一次说法,五比丘又是持何戒?
佛陀制定戒律的初衷是什么?超越世俗的戒又意味着什么?
佛陀遍知三世無礙,其制定的戒律可止惡生善乃至解脫.
每個人根性貪嗔痴宿慧不同.持戒與未持戒並不足以完全的當是
衡量解脫的標準.智慧才是差別所在.
shanguan 寫:佛陀是修八正道成佛的,八正道裏的正語正業就是七戒,任何阿羅漢的成就都至少要做到七戒。
那為何當時的弟子修八正道不能成佛? 只得阿羅漢果.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6-12-23, 07:46
佛陀所得也是阿儸漢果,不過那是第一位阿儸漢,所以叫做佛陀。後來的弟子有佛來教導,一般就不能叫做佛,佛在佛經裏是一個專有名詞,用來特指無佛時代所成就的第一位阿儸漢。
這只是個名字而已。
-
yansong
- 文章: 113
- 註冊時間: 2005-12-16, 08:00
文章
由 yansong » 2006-12-23, 08:08
清靜心乃是內在形式的根本戒,修行者具備了穩定的清靜心,就不會有貪和嗔的念頭升起,沒有貪和嗔的念頭升起,就不會有殺生、盜竊的行爲。修行者能時時刻刻得到這種戒的保護,
而不需浪費精力去護持這種戒。修行者具備了這種戒,就像一頭沒有了角的公牛,再也不會傷人。
而世俗形式的戒,只是從外在形式上約束了修行者的不良行爲,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修行者需要經常不斷的像護持玻璃瓶一樣去保護這種戒。持這種戒的修行者就像一頭關在籠子裏的公牛一樣,隨時有可能跑出籠子去傷人。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6-12-23, 08:29
很多人搞不清戒和律的區別,因爲平時把戒律放在一起說的。
其實戒是戒,律是律,律是佛陀制定的各種生活規範,而戒不需要佛陀制定,是一種善的行爲。所以律是後有的,戒則從有人類文明開始就有了。
-
yansong
- 文章: 113
- 註冊時間: 2005-12-16, 08:00
文章
由 yansong » 2006-12-23, 10:38
yansong 寫:清靜心乃是內在形式的根本戒,修行者具備了穩定的清靜心,就不會有貪和嗔的念頭升起,沒有貪和嗔的念頭升起,就不會有殺生、盜竊的行爲。修行者能時時刻刻得到這種戒的保護,
而不需浪費精力去護持這種戒。修行者具備了這種戒,就像一頭沒有了角的公牛,再也不會傷人。
而世俗形式的戒,只是從外在形式上約束了修行者的不良行爲,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修行者需要經常不斷的像護持玻璃瓶一樣去保護這種戒。持這種戒的修行者就像一頭關在籠子裏的公牛一樣,隨時有可能跑出籠子去傷人。
鉴于此,阿罗汉获得了坚固稳定的清静心,贪和嗔永远无法从心中升起,也就永远不会有不善的行为。因此说阿罗汉根本不会担心犯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