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結的『疑』究竟是疑些什麼?(3)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7-02-01, 17:44

即使是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地方都會有類似,但又不同的意義。更不用說是本來就不同,但意義類似的字,譬如constant與eternal。解經若是忽略這個常見的情形,而一定要把經典習慣用的解釋放一邊,強作其他特定解釋,那是很容易出錯的。

另外,世間(loka)一詞在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範圍,有時是指宇宙、世界之意,譬如梵網經的某些經文,有時是指自身五蘊。而佛陀不只說五蘊無常,也說十八界也是無常。這個十八界也包含自身以外的世間元素,並沒有所謂佛陀不說世間無常這種情形。這個算是基本佛法名詞定義了,不應該會有誤會才對。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7-02-01, 17:53

freshman 寫:事實上,Dogbert法友後來也承認了這一點。他不再堅持詞義不一樣了,只是認爲“我及世間無常”是“半常半無常”論。而“無常”的詞義還是“不永恒,會變易、會生死”。
我根本沒有承認你說的事,法友不要想太多了。其實法友一直在轉移焦點,我的問題都是從法友說無常是邪見開始的,其他的問題其實我沒什麼興趣。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7-02-01, 18:02

Dogbert 寫:法友舉的經文是在說明「半常半無常論」是邪見,不是說無常是邪見,解經不能只解一半吧?

之所以說是半常半無常是因為,「半常半無常論」是說世間中,大梵天是常,眾生則是無常。
那您就說一說,這裏“大梵天是,眾生則是無常”的“常和無常”是什麽意思吧。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7-02-01, 18:10

長阿含「梵動經」的閱讀重點必須放在最後的經文,佛陀先述說「外道的六十二種見解」,經文最後再述說「佛陀本身的見解」--「若比丘於六觸集.滅.味.過.出要。如實而知。則為最勝。出彼諸見。」這樣兩相見解互相比較才能彰顯經文的本意。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7-02-01, 18:53

peacecila 寫:長阿含「梵動經」的閱讀重點必須放在最後的經文,佛陀先述說「外道的六十二種見解」,經文最後再述說「佛陀本身的見解」--「若比丘於六觸集.滅.味.過.出要。如實而知。則為最勝。出彼諸見。」這樣兩相見解互相比較才能彰顯經文的本意。
正確。

一說“三法印”,大家就認爲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這就是“中觀”等大乘佛法能大行其道的一個基礎。有識之士應重新檢視之。 :lol: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7-02-01, 23:23

freshman 寫: 正確。

一說“三法印”,大家就認爲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這就是“中觀”等大乘佛法能大行其道的一個基礎。有識之士應重新檢視之。 :lol:
「三法印」是一般人對佛法的「通論」,這以前就有不少的法友考據過「三法印」的說法了,雜阿含並沒有「三法印」這樣的「名詞」,但「三法印」的內容是有的--雜阿含二六二經:「諸比丘語闡陀言。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可能是有後人依雜阿含的經文「內容」而給了「三法印」這個名詞以幫助記憶佛法。可是,以內容來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之說,與雜阿含經文比較,三法印的內容並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像你之前直接說「無常是邪見」而不仔細審查「經文實際內容」就是很危險的說法,就像你現在不去審查「三法印」的來源而粗略地謬之為非是一樣的狀況。我本來在寫完上篇回文後,刻意刪去後面的批評。現在看你說了「無常是邪見」後,又再度批評「三法印」,只好再度將批評加了回來。

關於「無常是邪見」一語,你最好再仔細想想後說清楚,否則,日後你閱讀雜阿含第一卷有關「五蘊無常」諸多篇章,過往的業行將障礙你的思路,使你無法深入「五蘊無常」的精義了。

頭像
flyintothespace
文章: 19
註冊時間: 2007-01-23, 08:00

文章 flyintothespace » 2007-02-01, 23:36

freshman 寫:
peacecila 寫:長阿含「梵動經」的閱讀重點必須放在最後的經文,佛陀先述說「外道的六十二種見解」,經文最後再述說「佛陀本身的見解」--「若比丘於六觸集.滅.味.過.出要。如實而知。則為最勝。出彼諸見。」這樣兩相見解互相比較才能彰顯經文的本意。
正確。

一說“三法印”,大家就認爲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這就是“中觀”等大乘佛法能大行其道的一個基礎。有識之士應重新檢視之。 :lol:
三法印也可以是相對性的戲論, 這跟聞法者的眼界有觀, 不僅是中觀而已, 法界重重無盡的帝網觀也會用得上喔! 法友可以從Explorer的Windows窺之一二喔! 一頭鑽進三藏浩典卻爬不出來的人...比比皆是。 讀南傳經典的人並不一定須讀北傳的內容, 若信受而依北傳教義, 回頭再看過去的悟見....也是三世中的某一個"中觀"的"Window"喔! 現在一念的"中觀Window"和傍晚時的"中觀Window"有什麼不同呢?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7-02-01, 23:40

再仔細解釋一下:

佛陀並不是批評「無常是邪見」,而是『批評世界…有常無常論這些外道見解無益於「解脫」。』只有對於「六觸集.滅.味.過.出要。如實而知。」才是最勝的「瞭解」,使比丘超出這些外道見解的束縛。所以才有「六觸集.滅.味.過.出要。如實而知。則為最勝。出彼諸見。」的讚辭。

「無常是邪見」的說法,這種誤會就有點像是某些「基督徒」誤會「金錢是萬惡之源」,但是原文真正想說的是:『「貪愛」錢財才是萬惡之根(參提摩太前書六:10)』。

金錢何罪?無常何罪?無常如果是事實,說「無常是邪見」,就與事實背道而馳了。望法友多加自行舉例深思,別人的提醒總是有限。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7-02-02, 00:00

「半常半無常」這個句子可以解釋成「一部份世間是常且一部份世間是無常」。

這個命題要為真,則「一部份世間是常」、「一部份世間是無常」這兩個句子都要為真,「半常半無常」這個命題才會為真。只要其中任何一個條件為假,即使另一個條件為真,結果都是為假,因為「半常半無常」論就是由這兩個條件組成。

因為真假都是針對「半常半無常」而說,而不是針對其中個別的條件。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佛陀批評「半常半無常」,就因此說佛陀批評「一部份世間是常」,或是批評「一部份世間是無常」。

舉個例子,假設現在天氣是烏雲密佈,但是沒下雨。

老張說:「現在烏雲密佈且下大雨」。
老王說:「你胡說,現在根本不是烏雲密佈且下大雨」。

老王雖然說「現在烏雲密佈且下大雨」是錯的,但是那不表示老王認為「現在烏雲密佈」是錯的。因為老王說錯是針對「現在烏雲密佈且下大雨」這整句話,不是針對「現在烏雲密佈」這句話。

再回頭看佛陀批評「半常半無常」應該就很明顯可以看到,佛陀批評的對象並非「一部份世間是無常」這個部份。把這個部份從「半常半無常」中單獨拿出來說佛陀說無常是邪見,等於是在選擇性解讀。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7-02-02, 00:26

peacecila 寫:
freshman 寫: 一說“三法印”,大家就認爲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這就是“中觀”等大乘佛法能大行其道的一個基礎。有識之士應重新檢視之。 :lol:
雜阿含並沒有「三法印」這樣的「名詞」,但「三法印」的內容是有的--雜阿含二六二經:「諸比丘語闡陀言。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仔細看一看《雜阿含二六二經》:「諸比丘語闡陀言。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是緊接在“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後面說的,也就是說,這裏所說的“無常、無我”都是針對“色、受.想.行.識”五蘊而言的。不能爛用在“五蘊”身心之外。同時,“涅槃寂滅”緊接在後,就顯得非常自然。否則的話(指“無常、無我”不是針對“色、受.想.行.識”五蘊而言的。而是用在“五蘊”身心之外),“涅槃寂滅”又指什麽呢?

所以,我是旗幟鮮明地反對“三法印”亂用在“五蘊”身心之外的。關于這點,我是不會改變的。8)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