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壞淨可以分別成就嗎?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5-03-31, 13:11

Mahanama 寫:那是弗加沙,佛陀為他講六界分別經;直到講完,他才知道是佛陀當面。弗加沙後來被牛撞死,佛陀記說他在受生處般涅槃,可見他的成就不止初果,而是得了阿那含果。
這篇經文比較有趣:

“說此法已。尊者弗迦邏娑利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於是。尊者弗迦邏娑利見法得法。覺白淨法。斷疑度惑。更無餘尊。不復由他。無有猶豫。已住果證。於世尊法得無所畏。即從坐起。稽首佛足。白曰。世尊。我悔過。善逝。我自首。如愚如癡。如不定。如不善解。不識良田。不能自知。所以者何。以我稱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君也。唯願世尊聽我悔過。我悔過已。後不更作

世尊告曰。比丘。汝實愚癡。汝實不定。汝不善解。謂稱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君也。比丘。若汝能自悔過。見已發露。護不更作者。比丘。如是則於聖法.律中益而不損。謂能自悔過。見已發露。護不更作”

首先,弗迦邏娑利當時證的是初果,證了果以後才認出佛陀來。可見他過去並沒有修四不壞淨,不然就不會存在證果後再悔過的事了。

其次,佛陀似乎比較在意稱呼,似乎想要建立一種權威。

不知何故?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5-03-31, 13:24

這個在佛教導五比丘前也有相類似的有關稱呼的插曲。

這可以從另一面看出比丘們是因爲得到得法的利益後才對説法者產生尊敬的。

佛陀強調稱呼是不是隨順世間增強其信心的含義在?這個或許和“依四不壞淨修六隨念”的説法有關係吧。

頭像
sunrise
文章: 130
註冊時間: 2005-02-22, 08:00

文章 sunrise » 2005-03-31, 14:49

身見、戒取、疑結斷都是在說法不壞淨,亦即法眼淨。法由佛說,佛亦是僧數,是故法眼淨時,佛僧戒亦淨。
在過去的某一個時侯,個人認為戒不壞淨與佛法僧三不壞淨是可以分開的成就的,例如:百手釋氐臨命終時才捨棄飲酒的觀念。所以認為法眼淨只是得到三不壞淨,不認為得法眼淨即證初果。
但現在認為若在觀念(見解)上對於五戒認為某戒可以不用持守,這其實是疑結未斷。五戒通常都是佛陀說法時最先說的法,亦即是人天之法,所以若於佛陀所說的五戒未得信心,這就是於戒有疑,既然仍有存疑,即不能說是三結斷或說證得四不壞淨(於法有疑即於佛有疑)。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5-03-31, 15:36

sunrise 寫:在過去的某一個時侯,個人認為戒不壞淨與佛法僧三不壞淨是可以分開的成就的,例如:百手釋氐臨命終時才捨棄飲酒的觀念。所以認為法眼淨只是得到三不壞淨,不認為得法眼淨即證初果。
『三不壞淨』要能成立,前提是四不壞淨是建構初果的四個要素;然而如前所述,這個前提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因此,釋氏百手並沒有先得到『三不壞淨』、再於臨終時得到『於戒不壞淨』,而是他在臨終時得法眼淨,成就了四不壞淨。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5-03-31, 15:44

shanguan 寫:首先,弗迦邏娑利當時證的是初果,證了果以後才認出佛陀來。可見他過去並沒有修四不壞淨,不然就不會存在證果後再悔過的事了。
是的!原始佛典記載著大量先證得初果,然後受三皈五戒的例子。
shanguan 寫:其次,佛陀似乎比較在意稱呼,似乎想要建立一種權威。
不知何故?
我想,部分是師徒之禮不可廢,譬如佛陀分半座請大迦葉尊者,尊者並未接受;另一部分則可能是經典傳誦中,人為刻意造成的權威。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5-03-31, 16:10

Mahanama 寫:
『三不壞淨』要能成立,前提是四不壞淨是建構初果的四個要素;然而如前所述,這個前提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因此,釋氏百手並沒有先得到『三不壞淨』、再於臨終時得到『於戒不壞淨』,而是他在臨終時得法眼淨,成就了四不壞淨。
縂覺得把佛僧和法並列在一起來談有些彆扭,因爲前兩者是人,法是理,無論如何,兩者都不能屬於同一範疇的。

個人認爲佛和僧只是依附在法上的一個有時閒限制的方便,可有可無的。所謂的四不壞淨的關鍵只是法和律,佛和僧這種裝飾在佛般涅槃前被佛自己給去除了,所以教導阿難依正法、律而住。

這個搞清楚以後,事情就明朗了。

那麽我認爲法和戒還是可以分開建立不壞淨的。單單於法不壞淨就是相當於見道位的初向果位,等戒成就了,就成爲初果了。前者屬於“先得法住智”的範圍,也就是建立八正道中的正見,而戒屬於正語等。有正見但不能完全持戒的還是有的。當然也有同時都具足的。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5-03-31, 16:22

這段經文請大家深思:

“爾時。世尊於靜室出。坐清涼處。阿難見已。速疾往詣。而白佛言。今觀尊顏。疾如有損

阿難又言。世尊有疾。我心惶懼。憂結荒迷。不識方面。氣息未絕。猶少醒悟。默思。如來未即滅度。世眼未滅。大法未損。何故今者不有教令於眾弟子乎

佛告阿難。眾僧於我有所須耶。若有自言。我持眾僧。我攝眾僧。斯人於眾應有教命。如來不言。我持於眾。我攝於眾。豈當於眾有教令乎。阿難。我所說法。內外已訖。終不自稱所見通達。吾已老矣。年粗八十。譬如故車。方便修治得有所至。吾身亦然。以方便力得少留壽。自力精進。忍此苦痛。不念一切想。入無想定。時我身安隱。無有惱患。是故。阿難。當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云何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阿難。比丘觀內身精勤無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觀外身 觀內外身。精勤不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受 意 法觀。亦復如是。是謂。阿難。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
佛告阿難。吾滅度後。能有修行此法者。則為真我弟子第一學者。”

特別是最後一句,佛陀説明了“滅度前”和“滅度後”的修行方式。

請注意一個關鍵點:佛和僧得的不壞淨只適合於有佛存在的那個時期而不要求佛滅度後也是如此。這就是方便和究竟區別,方便是有條件的,究竟的纔具有普遍性。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3-31, 17:31

sunrise 寫:但現在認為若在觀念(見解)上對於五戒認為某戒可以不用持守,這其實是疑結未斷。五戒通常都是佛陀說法時最先說的法,亦即是人天之法,所以若於佛陀所說的五戒未得信心,這就是於戒有疑,既然仍有存疑,即不能說是三結斷或說證得四不壞淨(於法有疑即於佛有疑)。
什麼是《疑》呢?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懷疑佛、法、僧三寶的功德呀!尤其是佛教徒,即使是從未聽聞正法的凡夫也可能毫無疑惑地虔信三寶啊,何必要等到證初果才能斷盡呢!

  於苦聖諦有疑者,則於佛有疑,於法、僧有疑;若於集、滅、道疑者,則於佛有疑,於法、僧有疑。若於苦聖諦無疑者,則於佛無疑,於法、僧無疑;於集、滅、道聖諦無疑者,則於佛無疑,於法、僧無疑。【契經 雜因誦】

  疑,是對生命的懷疑,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生命意義何在?人生為何有如此多的痛苦?世間為何有這麼多的不公平?有太多、太多的人從不思考這些問題,不曾被這些問題困擾,他們不須要解答,更不須要佛法。法,只能幫助對生命的苦迫與無奈敏感的人,他們想知道為何如此、真義何在,當這些人見法之時,一切疑惑冰消瓦解,從此三結斷盡、預入聖流、成為多聞聖弟子。

  這就是重點所在,不妨這麼說好了:一個對生命毫無省思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佛弟子。佛法旨在對生命提出正確的解答,從未懷疑生命的人盲目服膺於動物本能及既成價值觀,既不省思也無自覺,由於從不懷疑自然也不須要解答,佛法之於其人便沒有價值可言。不知不見四聖諦便是於四聖諦有疑,於四聖諦有疑便是於佛、法、僧有疑。他們不認識真正的佛陀、不瞭解真正的佛法、不明白出家人真正的修行內容,這樣的人或許虔誠地膜拜佛像、誦唸經文、尊重供養所有的出家人,但若將他所信仰的對象換成任何其他宗教的教主、教理、教徒也實在沒多大差別,這樣的人缺少了與正法相應的條件,很難獲得佛法的真實利益。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3-31, 18:42

Mahanama 寫:『三不壞淨』要能成立,前提是四不壞淨是建構初果的四個要素;然而如前所述,這個前提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因此,釋氏百手並沒有先得到『三不壞淨』、再於臨終時得到『於戒不壞淨』,而是他在臨終時得法眼淨,成就了四不壞淨。
成就一項『不壞淨』時,可得福德潤澤。

雜阿含 四0 不壞淨相應 五一 潤澤經 (一一三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如是四種福德潤澤、善法潤澤、安樂食,彼聖弟子,功德果報不可稱量,得爾所福、爾所果報;然彼多福,墮大功德積聚數,如前五河譬經說,乃至說偈。」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成就一項『不壞淨』時,可生於天上。

雜阿含 四0 不壞淨相應 五二 天上遊行經 (一一三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四十天子,極妙之色,夜過晨朝,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諸天子:「善哉!善哉!諸天子!汝等成就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

時,天子從座起,整衣服,稽首佛足,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成就於佛不壞淨,緣此功德,身壞命終,今生天上。」

一天子白佛言:「世尊!我於法不壞淨成就,緣此功德,身壞命終,今生天上。」

一天子白佛言:「世尊!我於僧不壞淨成就,緣此功德,身壞命終,今生天上。」

一天子白佛言:「世尊!我於聖戒成就,緣此功德,身壞命終,今生天上。」

時,四十天子,各於佛前,自記說須陀洹果已,即沒不現。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5-03-31, 18:47

seasky 寫:成就一項『不壞淨』時,可得福德潤澤。
上文補充一經:
雜阿含 四0 不壞淨相應 五0 潤澤經 (一一三三)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於佛不壞淨成就者,福德潤澤、善法潤澤、安樂食;若法、(若僧)、若慳垢纏眾生所,心離慳垢眾,多住行解脫施,常施,樂於捨,等心行施;聖戒成就,福德潤澤、善法潤澤、安樂食。」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