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leeyc2
- 文章: 548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leeyc2 » 2005-02-01, 21:59
shanguan 寫:内名色是對於一個生命來説的名法和色法。緣起法雖然普及于一切生命,但具體的來説,緣起法仍要落實到具體的個體生命當中。也就是說,你這個名色和我這個名色並不是一回事。對於你來説,別人的名色就是外名色,你的名色就是内名色。
出處是十二處,眼耳鼻舌身就是内色,意就是内名,相對的色聲響味觸法就是外名色。
1.你仍然沒說你所謂[
十二緣起裏的内名色]出於哪部經典呢? 還有[外名色]
2.{若[內有此識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緣生觸;此六觸入所觸,愚癡無聞凡夫,苦、樂、受覺因起種種。}(雜阿含294經),按你說此處的名色是[外名色]?意即[別人的名色]?,光看上下文就知道完全說不通的耶!,你可以想想(雖然我知道某些翻譯著作有作類似的解釋)
>>連外有名色,都會被你變成[外名色]?!
3.你雖談了不少,似乎有關[名色],像是:名色>>內名色.外名色>>內名.內色(外名色)...其實或許你真正更重視的是{名
法}.{色]
法}吧?
難怪萊特賀爾那一大段name-&-form的說明,你似乎就老是聽不進去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5-02-01, 22:29
leeyc2 寫:1.你仍然沒說你所謂[十二緣起裏的内名色]出於哪部經典呢? 還有[外名色]...
...難怪萊特賀爾那一大段name-&-form的說明,你似乎就老是聽不進去
1、我說十二因緣裏的“名和色”是針對一個有情的流轉過程而言的,這個有情的名色相對于這個有情之外的名色就是叫它内名色。這是一種分類法,散見於經中。如:
“劫波。當觀知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無常。正觀無常已。色愛即除。色愛除已。心善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無常。正觀無常已。識愛即除。識愛除已。我說心善解脫。”
2、相對于内識之外的名色都可以稱為外名色,而不只是別人的名色。我的解釋哪裏說不通了?
3、名、色可以從内、外等十一個方面加以分類,名色是五蘊總稱,但十二因緣裏的名色主要是内名色,因爲它們只緣内六處而不是外六處。
觀察五蘊就是一個一個來的,不是一起觀的,再看上面的經文。
-
upasaka
- 文章: 547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upasaka » 2005-02-01, 22:42
shanguan 寫:這個都是後人的杜撰。
不是後人的杜撰,這是大眾部的說法。《增一阿含》是大眾部的傳承,大眾部主張無色界眾生五蘊六根具全,而有部及經部主張無色界眾生唯具四蘊單有意根。有關無色界的類似問題在當時就是部派爭論之一。
我留下《增一阿含》那段經文的用意,並不表示我同情那段經文,而是在指出各個部派對這個問題各有不同的主張,這是部派佛教的現象,不足為奇。
你所說的名緣意入、色緣眼等五入的說法其實也是來自有部論書的解釋,《阿含經》並沒有這種解釋。
我的問題是:部派對無色界這些不同的解釋,有沒有各自擔負指導實修的價值?如果有的話,他如何指引實修?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
upasaka
- 文章: 547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upasaka » 2005-02-01, 22:56
shanguan 寫:你覺得“行”中“身和語和意”是單一概念麽?
“色”在佛經裏如果沒有特別的説明都是指色蘊,不然無色衆生難道還有眼耳鼻舌身麽,只是看不到?好色惡色等也可以用於色蘊上。
單一概念、集合概念等是邏輯名詞,在此不多說了。
「色」若與「受、想.....」一起在經文出現時,一定是指稱色蘊。否則必須是其脈絡而決定其意義,很多時候是形色的意思。例如《雜阿含經》形容諸天美好的時候,有「天色」一詞。還有很多例子,不勝枚舉。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5-02-01, 23:13
upasaka 寫:不是後人的杜撰,這是大眾部的說法...
...如果有的話,他如何指引實修?
大衆部是不是有這個觀點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成實宗有相關的説法,但他們說無色界有的只是微細色而不是粗的五根,這個可能他們把“色”理解成顯色而不是色蘊的緣故,但不管怎樣,無色界可不會有肉眼可見色。
我們現在不也是相似于部派佛教的情形麽?不要以爲跳過論直接看經就代表是原始佛教了,其實也是個人對佛經的不同理解而已,其合理性不見得比老部派佛教就正確,我把這個現象稱作“新部派”。
《阿含經》在許多細節上都沒有詳細説明,這也就造成了部派的分歧,我的説法來自于南傳佛教上座部,如果有部和他有同樣的觀點,那説明這個説法的可靠性更大些。
你的問題很好,阿含不在這些細節上多說或許當時大家都明白了吧。
上座部提出名色分離是有實修價值的,因爲從實際情況來看,如果名色不能分離,則色身死了名法也就不能存在,這個就是斷滅的邪見。在此理論下,還要修行幹什麽?自殺就行了。
修行就是修心的過程而不是修身,煩惱、智慧都是名法而不是色法。這有助於指導大家知道入手処而不是錯修了地方,身見不除,解脫是不可能的。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5-02-01, 23:24
upasaka 寫:單一概念、集合概念等是邏輯名詞,在此不多說了。
「色」若與「受、想.....」一起在經文出現時,一定是指稱色蘊。否則必須是其脈絡而決定其意義,很多時候是形色的意思。例如《雜阿含經》形容諸天美好的時候,有「天色」一詞。還有很多例子,不勝枚舉。
但三界中無色界的定義可以從相關的“無色定”中知道這個“色”非形色顯色,因爲無色定的修法是超越色界定的,色界定的主要修法主要是十遍,即“青、黃、赤、白、地、水、火、風、空、明”十種遍,其中青黃赤白明是顯色形色,而地水火風空是色蘊,因爲一切色法都是由此五大組合而成。可無色定超越于此十遍,可見無色界中的色是色蘊而不是顯色。
-
BBCALL
- 文章: 288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BBCALL » 2005-02-02, 12:15
善觀法友:
在定中是沒有五蓋的現行?請問五蓋是否為食?如果五蓋為食,則管
您什麼定,就是有五蓋,就算您說壓制也好,降服也好,暫時停止也
好,就是有五蓋。
“識集名集”當然是找不到,既然知道找不到,就不必費心去推論「識
集名集」的說法是可以的,至於無眼的人只是功能上的欠缺,這並不
能代表說緣起通通可以改成五入處的解釋是正確的。
名、色分別是佛所說,也並不能代表名、色二元論是正確的,晚學只
看到了世尊說名必說色。
-
BBCALL
- 文章: 288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BBCALL » 2005-02-02, 12:19
「如果名色不能分離,則色身死了名法也就不能存在」是錯誤的理解,因為,流轉並不需要名色分離,流轉是異陰相續。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5-02-02, 13:43
BBCALL 寫:善觀法友:在定中是沒有五蓋的現行?.......也並不能代表名、色二元論是正確的,晚學只看到了世尊說名必說色。
什麼是「五蓋為食」?這個和我們討論的問題有何相干?
有五蓋的隨眠不代表有五蓋的現行,所以在五蓋不現行的時候,是不會有悲痛欲絕的現象發生的。
你說的這些話都能找到佛經的根據麼?
雖然不能因為有些人諸根不具而強調五入處,但只有五入處的人還是有的,同理可證,不能因為說了「名色」就否認單獨的名或色的存在。
佛陀說名不說色的多得很,例如: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謂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此五根都屬於名法。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5-02-02, 13:46
BBCALL 寫:「如果名色不能分離,則色身死了名法也就不能存在」是錯誤的理解,因為,流轉並不需要名色分離,流轉是異陰相續。
那麽請解釋一下你這裡的名和色具體指的是什麽?
什麽是“異因相續”?
有人說大腦是意,你同意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