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佛全知,阿羅漢有限知,有宿命智(通)者才知一些,一般人皆不知,即使是已知"不知四諦"是無明的解說者亦不知,與「緣起法」中的「無明」無關。)
二、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世人皆如此,可能連已知"不知四諦"是無明的解說者亦不知,與「緣起法」中的「無明」無關。)
三、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佛全知,阿羅漢有限知,有天眼智(通)者才知一些,一般人知的更少,即使是已知"不知四諦"是無明的解說者亦不見得知,與「緣起法」中的「無明」無關。)
四、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佛教外人士及邊境民族大都不知,即使是佛教人士也不見得都知,與「緣起法」中的「無明」無關。)
五、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就這句與「緣起法」中的「無明」有關。)
六、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這可能除了佛外,阿羅漢可能只知一些,範圍太廣,其他人更不知。)
七、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世間的智者可能就知,一般人也知一些,與「緣起法」中的「無明」無關。)
八、若劣、若勝、染污、清淨,分別緣起,皆悉不知─(若劣、若勝的分別緣起,與「緣起法」中的「無明」無關。)
─(染污、清淨的分別緣起,與「緣起法」中的「無明」有關。)
九、於六觸入處,不如實知─(與「緣起法」中的「無明」有關。)
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無明中還有無明。)
各位從上述所描述,應可大概知道一些端倪,無明的義說(雜阿含經298經),另人存疑!一點都不像世尊說法的方式,各位若有仔細研究過佛典,世尊說法,簡單扼要!甚至點到為止,接著,再由大弟子作進一步的簡說,並未像此經一樣,還一一列出,此種編輯方式,更像後世論師的作風,『可能』是蒐集佛經中所提到的某些相關的名詞術語,加在一起而成的。與南傳相應部解釋相比,一個煩雜,一個精簡,諸位自作取捨!(各位!可看看我前面的Po文,只提到可能是後世論師所編,而無明只提到其太煩雜,不簡要,而沒有說它是錯的,至於無明以下,其他的義說,是否有異,我於前文已演繹過一遍,並提出質疑,各位亦可提出自己的見解,說不定法義可越辯越明,若能如此,大家之福!否則,寧可不說,也不要再起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