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已經解釋過了,佛陀與獨覺是因為根本無法可聞,無三寶可歸依的緣故,這樣特殊的因緣條件,根本無法證明如果有法可聞的時候,他們會不需要呀?shanguan 寫:我是在大家已經同意獨覺的解脫不需要通過三歸依的前提下再討論聲聞的解脫是不是必須要皈依佛僧。
再者,提到佛陀初轉法輪說法,正是佛法僧三寶畢集的時候,那因緣環境正符合四預流支所說。不心生歸依,不想親近的話,那其他四位聞法未悟的比丘,又何必一直留在佛陀身邊,向佛陀學習佛法呢?
我的主題沒有限定解脫只是指聲聞的。peacecila 寫:
之前也已經解釋過了,佛陀與獨覺是因為根本無法可聞,無三寶可歸依的緣故,這樣特殊的因緣條件,根本無法證明如果有法可聞的時候,他們會不需要呀?
再者,提到佛陀初轉法輪說法,正是佛法僧三寶畢集的時候,那因緣環境正符合四預流支所說。不心生歸依,不想親近的話,那其他四位聞法未悟的比丘,又何必一直留在佛陀身邊,向佛陀學習佛法呢?
佛與獨覺並不是不需要法來解脫,只是法由他們自己參透,靠的是自力而解脫,shanguan 寫:
大家可以遍翻《阿含經》,佛陀給人講得正法有多少涉及到三歸依的?
如果可以隨便附會,那?喇嘛教的皈依上師三寶的四皈依照樣可以說的通,因?他們說“上師是三寶的總體”。
佛陀第一次說法三轉法輪告訴我們只要依靠八正道修行就能解脫,八正道中的哪一支講到了三歸依的?
你這樣不行,你這樣似乎是只要能證明你的主張是對的,捨棄真實也沒關係了,你不肯深入細想,內正思維,卻只想要證明你是對的,真的很可惜。shanguan 寫: 我是更進一步的提出聲聞的解脫也不一定要以皈依佛僧為必要條件,而現在的情況是,支持我觀點的經文是佔絕對優勢的,而有待討論的經文也沒有明確的可以否定我的觀點。
三皈依本來就是一種信根的內涵,相信本來就是一種主 觀,沒有一種相信是可以客觀測量的吧。shanguan 寫: 如果都以沒有形式的“内心皈依”作爲必定需要皈依的證據,顯然是蒼白無力的,因爲這個只是一種主觀推測而已。而大乘就是在這種主觀推測中逐步建立起來的。
居士得法眼淨後經常會有三皈依的真誠詞語是其一,四不壞淨是初果的必要條件是其二,這些都是相關證據,也很自然的現象,只是願不願意用正直的心去細細思維而已。shanguan 寫: 四預流之中的“善士”不一定是佛、僧,如理思維的内容是聼聞的正法也不是佛僧,現在有人可以推導出如理作意的過程中就一定有皈依三寶的内心,我不知道有沒有可靠的證據。
密宗的帽子也出來了,這樣真的不好,三皈依本來就不是法義,只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正信去依附於佛法僧的現象統稱,這種發自內心的現象,有時候透過言語的描述來展現而已,是你特意拿出來要討論,並且將正信僧給說成是聲聞證果所不需要的,這樣一來四不壞淨就缺了,證果也就不可得了。shanguan 寫: 大家可以遍翻《阿含經》,佛陀給人講得正法有多少涉及到三歸依的?
如果可以隨便附會,那麽喇嘛教的皈依上師三寶的四皈依照樣可以說的通,因爲他們說“上師是三寶的總體”。
三十七道品五根中的信根,是三皈依所代表的正信所增上才來成就四不壞淨,依次第具足道品就是完成八正道,這樣的義理並不難懂。而你這樣子的論辯方法,就是故意的去淺薄正法義,試圖用來於議論中詭辯,結果就是扭曲了甚深的法義,這樣的行為很不好,你該回頭看看你的內心,你有看到善良與正直嗎?如果沒有,你該心懷慚愧,不應該這樣繼續下去,這樣會離正道越來越遠。shanguan 寫: 佛陀第一次說法三轉法輪告訴我們只要依靠八正道修行就能解脫,八正道中的哪一支講到了三歸依的?
法友們,捨離不當的邪見,回到原始根本法義的三歸依:Honesty 寫:末學在想三皈依這個詞句應該沒有那麼難以了解。
請各位法友想想看,當初在佛世的時後,人間那些有幸值遇佛法僧的人們,當初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而能漸漸的走入法流呢?最初是透過什麼樣的路徑,以至於最終能究竟苦邊呢?
我用來證明我觀點的都是不帶想象的實際的例子。Honesty 寫:你這樣不行,你這樣似乎是只要能證明你的主張是對的,捨棄真實也沒關係了,你不肯深入細想,內正思維,卻只想要證明你是對的,真的很可惜。
三皈依本來就是一種信根的內涵,相信本來就是一種主 觀,沒有一種相信是可以客觀測量的吧。
不要拿大乘帽子出來,這樣很不好。
居士得法眼淨後經常會有三皈依的真誠詞語是其一,四不壞淨是初果的必要條件是其二,這些都是相關證據,也很自然的現象,只是願不願意用正直的心去細細思維而已。
密宗的帽子也出來了,這樣真的不好,三皈依本來就不是法義,只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正信去依附於佛法僧的現象統稱,這種發自內心的現象,有時候透過言語的描述來展現而已,是你特意拿出來要討論,並且將正信僧給說成是聲聞證果所不需要的,這樣一來四不壞淨就缺了,證果也就不可得了。
三十七道品五根中的信根,是三皈依所代表的正信所增上才來成就四不壞淨,依次第具足道品就是完成八正道,這樣的義理並不難懂。而你這樣子的論辯方法,就是故意的去淺薄正法義,試圖用來於議論中詭辯,結果就是扭曲了甚深的法義,這樣的行為很不好,你該回頭看看你的內心,你有看到善良與正直嗎?如果沒有,你該心懷慚愧,不應該這樣繼續下去,這樣會離正道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