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雑阿含298經》:云何為取?四取。欲取.見取.戒取.我取。leeyc2 寫:很抱歉!提出是“愛增上”的意思,所以“取”只是愛的程度上的增加是你耶,恐怕還輪不到我解釋吧?
你上面兩段的根據到底在哪?
請你說說“慾取”和“愛”的區別。因爲你覺得我的解釋不對,所以想聼聼你的解釋。
十二因緣中爲什麽把“受”作爲單獨的一支來談?
我說過了,有些經文是略說的,不是我現在說的每一句話都可以死板的找到經文的依據,我認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
這是指眾生時對色身憑依的愛取所做的比喻,眾生就是因為取執色法,所以心意愛取於色身這樣的憑依,因為錯誤的愛取,所以貪愛色身,這樣的愛取是該捨棄的,佛陀此偈就是告訴我們要捨離眾生一直以來這樣的錯誤愛取。怎麼在你看來變成佛陀是主張心識(靈魂)住在色身(房子)裡面??佛陀是說眾生貪愛取執色身作為憑依,就好比人們貪愛有房子來居住一樣,但是色身終歸無常,我們的知見應當捨棄這樣愚痴的貪愛,不再執取色身作為憑依。shanguan 寫:囘直心:
1、你是否承認有無色衆生?
關於我的房子的比喻,可以參考佛陀佛陀的成道偈:
“流轉非一生 走去無厭足
正覓屋住處 更生生辛苦
今已見汝屋 不復更作屋
一切脊肋骨 碎折不復生
心已離煩惱 愛盡至涅槃”
這是常見麽?
我有說阿羅漢沒有色身?這段我們的看法相同,但是你的解釋錯誤,所以我說是無明滅,再生的因緣就滅了,是你說什麼阿羅漢的色身未斷這種莫名其妙的詞語,那阿羅漢活著的時候,難道就沒有受想行識了嗎?什麼叫做阿羅漢活著的時候斷了名法?什麼叫做阿羅漢涅盤了色身未斷?色身捨棄了就只是四大,什麼叫做色身未斷,難道你認為屍體(四大)也是眾生的色身嗎?是你說的莫名其妙才對,你好好想想你說了些什麼奇怪的詞句出來。shanguan 寫: 2、所謂名色滅,是指不會有未來的名色的生起,而不是說阿羅漢就沒有色身了。我說的色身未斷,是指過去的果報身並不會因爲般涅槃而消失,不然還需要火化幹嗎?
修四聖諦,生明(內在的覺悟),斷無明。shanguan 寫: 3、“修内明”是什麽意思?
因緣法是佛陀說的,我只是跟著因緣法來說來解釋,你可以質疑直心所說的哪裡違背因緣法,不用質疑直心有什麼部什麼法,我從來沒有說直心發明了什麼心路什麼論法,那是部派論師搞的,直心不做這種蠢事。shanguan 寫: 4、既然你不承認上座部,我完全可以不用上座部觀點。不過也希望你不要成爲“直心部”,你現在說的許多話是不是都是佛說過的?
根本沒這種問題。你的知見錯誤取了對名色的理解方向,名法是指受想行識,色法指四大,這個你沒有弄錯,但是接著你的想法向於試圖把一切的一切都分割成名法與色法,這就違背因緣法,透過分割的名與色,你看到的就會有極大的問題,眾生的因緣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有緣生,生緣老病死純大苦聚集。shanguan 寫: 5、有無明就有輪回,那麽無明是名法還是色法?
無色界與無色定,我是覺得應該有差異,要修無色定非要無色貪才能修行,但是現起無色界後無色貪心未必會跟著一直現起與動搖,因為我也只是猜想推論,討論這個沒有什麼意義,我覺得這個討論應該且置一旁,你不該用這個來引證,我也不該有什麼猜想的理由去反對,因為這樣都只是空談,等你或我修到無色定在來談不是更好,你說是不是呢?shanguan 寫: 6、去掉色法十二因緣不成立麽?無色衆生也會老死,只不過可以不涉及色法照樣可以繼續十二因緣。你想想行不行,無色衆生也有“愛”,那就是“無色愛”。
這一經是雜阿含283經,後面還接了一經是雜阿含284經,則是從「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因為,283經與284經是從不同的焦點切入談論緣起法,所以,才會分成兩經。「結所繫法」(色、受、想、行、識與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請參考雜阿含19經與239經,請注意19經指的是斷五取蘊或斷欲貪,不是斷五蘊,也不是斷六根六塵,仔細研究283經整個含意就顯得十分清晰了。)由於283經與284的切入點不同,所以就取緣起十二支的某支切入仔細講解。「結所系法與所取法」的內容都與「名色支」有關,請注意這幾經的講法對象都是「比丘」,是人類,所以,經文的內容是緊扣著「名色支」來解決「苦」如何生起與如何可以「滅苦」的問題所在。shanguan 寫:5、我還看到一種佛陀說的因緣法,裏面並沒有名色: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於結所系法隨生味著.顧念.心縛。則愛生。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如人種樹。........................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這裏的「名色」,並不是作為外境講。經文如果講到「緣起法」的「名色支」,並沒有作為外境講的這種意思存在的可能性,「緣起法」在修行上自有它的特性與特定的指涉。「名色支」的上一支是「識」,所以這裏的「其心驅馳,追逐名色」,其實指的應該是「識緣名色」的意思,此處應該以「緣起法」的角度,作這樣的理解與推測。善觀 寫:請注意在284經對於“名色”是作爲外境講的,如“世尊告諸比丘。若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縛心。其心驅馳。追逐名色。名色緣六入處……”,也就是說,並非名色是苦的因,而是“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縛心。其心驅馳。追逐名色”的心纔是。
你這裏提到的「受、愛、取」這三支,在「緣起法」中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它們有其「因緣性」或所謂的「緣起性」--「此有故彼有」。所以,必須先理解這三支在「緣起法」中的意思,才能作出正確的推論與驗證:「云何為受。謂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緣受愛者。彼云何為愛。謂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緣愛取者。云何為取。四取。欲取.見取.戒取.我取。」(雜298經)善觀 寫:我們不能把心所執著的對象當作執著本身來看,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心的執著,名色並不能作爲苦的原因。
既然你說到“愛取”就完了,那就説明“受”和“愛”在緣起法中的作用性質並不是平等的,這也就證明了受是苦果愛是集因的不同。
一般所謂的「心」,也不會超過「受、想、行、識」的定義範圍,這終究是無常之物,不是可以執著的事物。修學佛法要證悟的是「四諦」、「緣起法」。那如果有人質問:「那到底是什麼東西去證悟四諦與緣起法?」效法聖賢保持默然,別理他們就是了。善觀 寫:作爲人類,當然要從人類來談,但不管是哪种衆生,要明白所要修的是心而不是色,這纔是我要説明的道理。
的確,這才是重點,「心」終究是無常之物,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心」的驅馳是個重點,但不能過於強調說「心」來證悟四諦與緣起法,原因是「心」終究是無常之物,當強調了「心」,便等於在暗示以「心」為主所產生的問題,於是,便有意無意的忽略了無明與行之重要性,更者,專門針對「心」的闡述,才是導致偏離法義精神的關鍵因述,如果有人質問:「那到底是什麼東西去證悟四諦與緣起法?」,我們可以保持默然或者勉強說是五取蘊,或許這個答案無法滿足好奇寶寶的疑問,但以諸行無常為出發時,宣說有一個咚咚去證悟四諦,總會容易使人誤認有一個非無常的咚咚,就好比唯識學派內部為了識滅不滅的慨念打著火熱一般,無聊透頂。peacecila 寫:一般所謂的「心」,也不會超過「受、想、行、識」的定義範圍,這終究是無常之物,不是可以執著的事物。修學佛法要證悟的是「四諦」、「緣起法」。那如果有人質問:「那到底是什麼東西去證悟四諦與緣起法?」效法聖賢保持默然,別理他們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