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9-12-09, 22:30
potato 寫:是啊。學點佛教史有助于辨別;學習正法者即使不憑借佛教史,而依憑自己修習得的正見,只要拿出“兩舌”這一條標准來,大乘就通不過了哦

。
學習正法者應當相信,佛是實語者!佛會說阿羅漢是這樣,說了不算數,又變成說“阿羅漢”是那樣,搞來搞去地“兩舌說法”麽?
佛陀的確是實語者,也不可能兩舌說法,但大乘人的腦筋已經被攪亂了。這也難怪,在他們受持的經典裡,不但援交妹可能是菩薩,連十方世界的魔王也大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

-
dzftlbqc
- 文章: 91
- 註冊時間: 2009-07-15, 08:00
文章
由 dzftlbqc » 2009-12-10, 10:54
末學使用了大正藏的搜索功能,阿含部沒有“佛世尊皆出人間”這句話,摩訶男乾脆提供增一阿含卷26的經文序號,不要在那裏搞創造發明。
佛的廣受尊重的大弟子們不是靠修菩薩道在涅槃後成佛的,而是智慧積累到足夠程度在涅槃後成佛的,而且不一定就是涅槃之後立即成了佛,也可能是涅槃後陸陸續續成了佛。一個人只可能涅槃一次,釋迦牟尼佛是在涅槃之前成佛的,佛的廣受尊重的大弟子們是在涅槃之後成佛的。如果成佛就是涅槃,那麼釋迦牟尼佛豈不是涅槃了兩次?
特別提醒已經下載了《金剛經》白話譯文正在學習的法友注意參閱末學在“怎樣才能在今生解脫生死”這個主題的發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你自知怎樣去實現不受後有(即不受業報),同時建議通過網上的佛教辭典搞清楚十二因緣(兩重三世因果說)和四聖諦(特別是八正道)的涵義,這也能幫助你自知怎樣去實現不受後有。大乘和南傳的東西要全部捨棄,但通過網上的佛教辭典查閱阿含經中的辭彙就會自動呈現北傳小乘三藏的內容,可以參考多種解釋。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09-12-10, 11:43
dzftlbqc 寫:末學使用了大正藏的搜索功能,阿含部沒有“佛世尊皆出人間”這句話,摩訶男乾脆提供增一阿含卷26的經文序號,不要在那裏搞創造發明。
佛的廣受尊重的大弟子們不是靠修菩薩道在涅槃後成佛的,而是智慧積累到足夠程度在涅槃後成佛的,而且不一定就是涅槃之後立即成了佛,也可能是涅槃後陸陸續續成了佛。一個人只可能涅槃一次,釋迦牟尼佛是在涅槃之前成佛的,佛的廣受尊重的大弟子們是在涅槃之後成佛的。如果成佛就是涅槃,那麼釋迦牟尼佛豈不是涅槃了兩次?
佛陀是涅槃前成佛的,這真的是新聞了。看樣子你不但搞不清楚阿羅漢,也搞不清楚佛陀,也搞不清楚涅槃。基本名詞都搞不清楚也能來這護法(謗法?),我只說你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啊。
另外,希拉都已經告訴你經文出處,你還在問什麼?都告訴你答案了,你不會自己去看經文嗎?懶也要有個限度吧?
-
peacecila
- 文章: 1547
-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由 peacecila » 2009-12-10, 11:45
dzftlbqc 寫:末學使用了大正藏的搜索功能,阿含部沒有“佛世尊皆出人間”這句話,摩訶男乾脆提供增一阿含卷26的經文序號,不要在那裏搞創造發明。
特別提醒已經下載了《金剛經》白話譯文正在學習的法友注意參閱末學在“怎樣才能在今生解脫生死”這個主題的發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你自知怎樣去實現不受後有(即不受業報),同時建議通過網上的佛教辭典搞清楚十二因緣(兩重三世因果說)和四聖諦(特別是八正道)的涵義,這也能幫助你自知怎樣去實現不受後有。大乘和南傳的東西要全部捨棄,但通過網上的佛教辭典查閱阿含經中的辭彙就會自動呈現北傳小乘三藏的內容,可以參考多種解釋。
你大概需要十位網友一起幫忙查給你看,才會心甘情願睜開眼睛去看不想看到的資料。
「佛世尊皆出人間」這的確記載在「增壹阿含經」,我第一次看到是在「印順法師」的書中看到,但印老寫的是「『諸』佛世尊皆出人間」,多了一個「諸」出來,現在的人很懶,光靠搜尋器又不善查詢。我只用「皆出人間」當關鍵詞就在阿含部查到了相關經文。
在此呢,也預祝你能依金剛經修行順利「實現不受後有」。這個啊,中國人一向自視聰明,不尚師承,也一向自大得緊。即便是學習原始佛法歷程中,我也曾看過老一輩有人抱著經文封閉地學習,也不看一些南傳大師的開示集,動不動就自行宣佈證得阿羅漢果,自高自慢,歷經生活折磨,最後終於變成神教徒的下場。這種人我至少也看過二個案例。學習原始佛法並非不歸路,輪迴才是不歸路,那是茫茫沒有盡頭的一條路。
-
建山明
- 文章: 1082
-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由 建山明 » 2009-12-10, 14:21
potato 寫:喜歡信那樣兩舌的“佛”,以爲不玄就不是“佛”,不搗漿糊就不是“佛教”,這些東西很能滿足“高雅地貪玩”的僻好。
打了一個錯別字哈,“僻好”應該是“癖好”。說得平和一點,就是“愛好”吧。
dzftlbqc 寫:佛的廣受尊重的大弟子們不是靠修菩薩道在涅槃後成佛的,而是智慧積累到足夠程度在涅槃後成佛的,而且不一定就是涅槃之後立即成了佛,也可能是涅槃後陸陸續續成了佛。一個人只可能涅槃一次,釋迦牟尼佛是在涅槃之前成佛的,佛的廣受尊重的大弟子們是在涅槃之後成佛的。如果成佛就是涅槃,那麼釋迦牟尼佛豈不是涅槃了兩次?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何以故?善現,無有少法名爲發趣菩薩乘者。”是比“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說得更明確。你願意接受這樣的信仰,這是你的自願。
你的意思是說,“廣受尊重的大弟子們”在涅槃後繼續增進智慧,才陸陸續續成了佛。看起來,你是從什麽北傳小乘三藏發掘出了一條可以成爲“新聞”的成佛的道路。不論你怎麽說,你拿著這些“新發明”來此論壇做什麽呢?希望得到這裏的網友們的肯定,或希望這裏的網友們跟著你的“新發明”走?
我告訴你哦,正法的修習者,他的傳法的方便行也應該是智慧的,他不會逆緣傳法,
這是對別人“信仰自願”的尊重,更是對正法本身的尊重。希望你有足夠的自知之明,你的確應該告退了。

-
rush
- 文章: 24
- 註冊時間: 2009-11-22, 08:00
文章
由 rush » 2009-12-10, 18:35
在下在此幫dzftlbqc法友說些話擋些火好了,基本上我都是引用別人的話,來證明dzftlbqc 並非有何“新發明”,他應該只是轉述一些「大乘佛教」的義理思想罷了,在下不評論誰對誰錯,希望大家別再互爭了。
有位主修法相唯識宗的學人(而且他好像各宗都學)告訴我:「阿羅漢可以轉為菩薩,入無餘涅槃前發菩提心就可以了。」「阿羅漢並不是只能是聲聞乘,部分能迴小向大,部分直接入涅盤」(唯識宗認為涅槃分為有餘涅槃與無餘涅槃,死亡時才入無餘涅槃)。
「眾多的涅槃論述大致上就是一些技術上方法。所謂菩薩道不是要人不要追求涅盤,而是要留待成佛之後。菩薩道的模範釋迦牟尼佛,也最終到無餘涅槃」。「願意把自身證得涅盤時間推到成佛後,花三大阿僧祈劫利益眾生,才是菩薩。而花六十劫以下入涅盤為聲聞」,依此段看來「大乘佛教」認為釋迦牟尼佛是先成佛才涅槃。
「阿羅漢有沒有退至少有三種說法。在解脫生死上阿羅漢和佛陀等同,但是在其他方面就差很多」。所以「大乘佛教」認為阿羅漢應該迴小向大?
「說XXX佛住在淨居天呢,只能說或許可以,因為有色究竟智天成就報身佛的說法」。所以「大乘佛教」認為有人可以在淨居天成佛。
涅槃的定義
于凌波居士著的《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說:涅槃,簡單的說,就是精神上繫縛的解脫—貪愛之火的熄滅。
顏素慧著的《釋迦牟尼小百科》一書說,貪愛與煩惱的止息,就是涅槃。
不過在北傳的《大般涅槃經》中,涅槃好像又有分大涅槃與小涅槃,因該經我不採信(不採信原因為釋迦牟尼佛在同一時地說了《佛遺教經》)且太大本,所以懶得再去查,抱歉。
-
peacecila
- 文章: 1547
-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由 peacecila » 2009-12-10, 19:04
rush 寫:在下在此幫dzftlbqc法友說些話擋些火好了,基本上我都是引用別人的話,來證明dzftlbqc 並非有何“新發明”,他應該只是轉述一些「大乘佛教」的義理思想罷了,在下不評論誰對誰錯,希望大家別再互爭了。
佛陀不是說過:「我不與世人諍,世人與我諍」。
不管你們原來喜歡什麼、學什麼。來這裏,你們就是來學習的,不是來護法的,「護法」是什麼心態,不就是要在此地跟人「爭吵」嗎?這裏擺明說是「原始佛法」討論區,妳們又不想學,整天淨想來這裏「護法」,那到底是什麼心態?說又說不聽。到底在這裏「護法」什麼又有什麼意義,會來這裏討論原始佛法的人誰會理你們的說法?!你們一些亂七八糟的說法,連去大乘區也沒人會理妳們。說穿了,禪宗的人會理你們嗎?淨土宗的人會理你們嗎?大乘表面一派圓融,每個都是一派菩薩面貌,私底下分派分宗,分得很清楚,基本上,誰也不甩誰。你們呀!若無法開宗立派或堅定某個方向修學,就是「邪端異說」,到處流竄,浪流生死。
-
dzftlbqc
- 文章: 91
- 註冊時間: 2009-07-15, 08:00
文章
由 dzftlbqc » 2009-12-11, 11:42
法友不妨讀一讀這部增一阿含經卷26(三)經的全文: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天子欲命終時。有五未曾有瑞應而現在前。雲何為五。一者華萎。二者衣裳垢坋。三者身體汙臭。四者不樂本座。五者天女星散。是謂天子當命終時有此五瑞應。爾時。天子極懷愁憂。椎胸喚叫。爾時。諸天子來至此天子所。語此天子言。汝今爾來可生善處。快得善處。快得善利。以得善利。當念安處善業。爾時。諸天而教授之。
爾時。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三十三天雲何得生善處。雲何快得善利。雲何安處善業。
世尊告曰。人間於天則是善處。得善處.得善利者。生正見家。與善知識從事。於如來法中得信根。是謂名為快得善利。彼雲何名為安處善業。於如來法中而得信根。剃除鬚髮。以信堅固。出家學道。彼以學道。戒性具足。諸根不缺。飯食知足。恒念經行。得三達明。是謂名為安處善業。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人為天善處 良友為善利
出家為善業 有漏盡無漏
比丘當知。三十三天著於五欲。彼以人間為善趣。於如來得出家。為善利而得三達。所以然者。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是故。比丘。於此命終當生天上。
爾時。彼比丘白世尊。雲何比丘當生善趣。
世尊告曰。涅槃者。即是比丘善趣。汝今。比丘。當求方便。得至涅槃。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請在仔細讀了全文以後,再來推敲其中這段話:“比丘當知。三十三天著於五欲。彼以人間為善趣。於如來得出家。為善利而得三達。所以然者。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是故。比丘。於此命終當生天上。”這段話的意思是:“比丘!要知道三十三天沉迷於五欲之樂,那裏的天子以人間為善道,於如來法出家,為了善利而得到三達。所以佛世尊皆出人間,不是由天而得。所以,比丘!在人間命終應當往生天上。”
諸位思考一下這段話的意思,既然世尊告訴比丘說“三十三天沉迷於五欲之樂,那裏的天子都以人間為善道”,又怎麼會得出“所以,比丘!在人間命終應當往生天上”這樣一個自相矛盾的結論。並且釋迦牟尼佛說法只有四十五年,如果天子不分早晚任何時候都“以人間為善道”,就不一定能趕上“於如來法出家,為了善利而得到三達”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不是嗎?而且世尊之後又告訴比丘“涅槃才是比丘的善趣”,這也與前面“所以,比丘!在人間命終應當往生天上”這句話自相矛盾。
很顯然,這部增一阿含經卷26(三)經是一部完全經不起推敲的偽經。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09-12-11, 11:58
原來你也會推敲,你推敲出佛陀如何在涅槃前成佛了嗎?你沒膽子回應問題嗎?